一、定义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影片、录像和计算机软件等,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其获得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培养观察、思维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幼儿教师上课的具体流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教师上课的具体流程(幼儿教师上课技能之演示技能)

幼儿教师上课的具体流程

一、定义

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影片、录像和计算机软件等,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使其获得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培养观察、思维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

二、 演示技能的功能

(一)提供丰富的直观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

(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三)展示规范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教具使用的技能

(四)凝聚注意,引起兴趣

(五)扩大学生视野

三、 演示技能的类型

 (一)直观材料演示技能

直观材料演示技能是教师选择和运用教具、实物与实验操作,以及幼儿的学具等组织幼儿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行为方式。

案例:大班数学《比大小》

教师提供容积相等不同形状的两个杯子,一个杯子高而细,一个杯子矮而粗。让幼儿来猜一猜:两个杯子中放的东西一样多吗?教师话音刚落,幼儿便相互讨论起来了。有的幼儿说:“高杯子装的东西比较多。”有的幼儿说:“粗杯子装的东西比较多。”老师说:“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看,到底哪一个杯子装的东西多。”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杯、水,分别把两个杯子装满水,然后先把高而细的杯子里的水倒进量杯,在黑板上记录下量杯中水的刻度,再把矮而粗的杯子里的水倒进量杯,也把刻度记录在黑板上。幼儿发现两个杯子中的水倒在量杯里显示的刻度是一样的。由此,幼儿知道了,两只杯子里装的东西是一样多。

(二)身体动作演示技能

身体动作演示技能是教师选择和运用供自己和幼儿进行教学模拟表演,用身体动作来展示物体特征的一种行为方式。

案例:小班歌曲《小鸭,小鸡》。

活动准备:木偶小鸭、小鸡各一个;幼儿指偶小鸭、小鸡各一个。

教师:出示木偶小鸭、小鸡让幼儿认识,并模仿小鸭、小鸡的叫声。

教师:边表演木偶,边唱歌曲:“小鸭小鸡,碰到一起,小鸭呷呷呷、小鸡叽叽叽。呷呷呷、叽叽叽。呷呷呷、叽叽叽。好象说话,又象游戏。”

幼儿每人戴上指偶,边表演,边跟着教师唱歌。

(三)多媒体教学演示技能

多媒体教学演示技能是教师在选择和运用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唱片、电视等电教媒体手段组织幼儿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行为方式。

案例:大班语言活动《会想办法的乌龟》

所采用的现代教学手段有纸画、动画、投影片三张,视频演示仪一台,录音机一台。

教师操作投影片,让幼儿观察并讲述故事情节。

投影片一:“这是在什么地方?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在绿绿的小山坡旁有一条清清的小河,两只乌龟慢慢地爬上山坡晒太阳。”

投影片二:“这时候又有谁来了?它来干什么?小乌龟怎么办?”——小结“这时狗熊来了,它想吃小乌龟,小乌龟发现了大狗熊,它们正在想办法对付大狗熊。”

投影片三:“狗熊为什么坐在岸边?两只小乌龟又到哪里去了?”——“狗熊眼睁睁地看着两只乌龟紧紧抱在一起,从山坡上咕碌咕碌地滚到河里。它吃不着小乌龟,很生气。

四、演示技能应用要点

(一)要为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服务

案例:中班科学活动《认识自然界的泥土和石头》。

准备学具有泥土、石头、小工具、沙盘、水盆、抹布、袖套等。教具有录像带、电视、各种各样的石头。

教师出示装有泥土和石头的盆子,让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找出泥土和石头;出示水盆让幼儿分别为泥土和石头“洗澡”,看有什么变化。综合幼儿的发现后,组织幼儿观看录像片,了解泥土和石头的种类及其作用。

这些教具、学具的演示均能帮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触觉、听觉、视觉)去比较区分泥土和石头,培养了幼儿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二)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案例:大班科学活动《6的组成》

准备的教具有6辆实现玩具车、6张贴绒图片,数字1-6的卡片,分解式卡片一张;学具有幼儿每人6只小兔,小图片:2个笼子,用绳子围个圆圈。

教师说:“听一听,笛笛,什么开过来了?”——汽车开来了。“数一数一共开来了几辆汽车”——6辆汽车。“6辆汽车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6来表示。“这6辆汽车我们来给它分类,有哪几种分类方法,请你们想想?”——我们可以从颜色上分:红色和蓝色、款式上分:有顶和无顶、大小上分:大和小等。从而,分出颜色不同的1和5或5和1,款式不同的2和4或4和2,大小不同的3和3。”教师逐一列出6的分解式。然后,请幼儿将桌子上盒子里的小兔子拿出来并数一数有多少只?——6只。再拿出两个笼子,请幼儿将6只兔子分别装入两只笼子里。这时又有几种装法,并用分解式表示出来,幼儿操作学具,用分解式表示。

通过这种演示技能的运用能使大班幼儿在感知操作材料中获得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并掌握6的组成和分解的知识。

(三)要作好充分的演示准备

如故事活动中图片和其它教具需要在幼儿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伴随教师第二遍讲述出示,供给幼儿操作的指偶、木偶、桌面材料则应该放在第三遍讲述时提供,用以巩固、强化理解,加深印象。

实验活动中,比较简单的实验内容应在教师讲授演示之前将材料直接提供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先去探索、发现、寻觅、积累问题,最后由教师归纳和总结所探究的问题或事物的出现、发生、发展、结果的整个过程和规律。

(四)要善于变化和综合运用各种演示技能

案例:大班科学活动《认识企鹅》

活动准备有录像机、录音机、幻灯机各一部,企鹅标本一个,企鹅头饰每个幼儿一个。

教师先让幼儿观察企鹅标本了解企鹅的外形特征,然后让幼儿观看企鹅在南级生活的录像片,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接着观看幻灯片,让幼儿概述企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最后播放小企鹅的录音乐曲,幼儿戴小企鹅头饰表演企鹅舞蹈。

通过这种演示技能综合的运用,充分体现其优势互补,使幼儿紧紧围绕着看、听、说、表演等一系列的活动,把握其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五)演示技能要与语言讲授相结合

如在演示某个小动物出场,既要模声又要模形,如小花猫“喵喵喵的走出来”,小黄狗“汪汪汪的跑来了”。同时在运用演示技能时,要对演示的材料和手段给予必要的说明。还要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幼儿通过教师的演示技能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和要求。

案例:大班科学教育活动《香喷喷的饭菜哪儿去了》

教师出示消化系统的模型,让幼儿观察,然后问幼儿:食物从口腔输送到另一个地方,这是什么地方呢?引导幼儿讨论。然后又让幼儿观察“胃”的模型:食物经过食道进入到胃里,胃就像一个口袋,而且是一个会蠕动的大口袋。食物被胃磨得很碎很烂。这些被磨烂的食物又到哪儿去了呢?引导幼儿讨论。又观察小肠模型,原来这些食物进了小肠。小肠就像一个小工厂,把食物中的营养都吸收了。剩下的食物废渣又到了哪儿去了呢?引导幼儿讨论,再观察大肠模型,教师边演示模型边讲解。原来他们到了大肠、最后被排出体外。

这种边演示边讲解,有序地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符合幼儿认知特点。

关注微信号17学堂(yqxuetang)这里有很多免费讲座视频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