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源于汉代,魏晋南北朝时逐渐定型。

七夕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是中国民间的情人节。

女孩们会在七月初七晚上看天空中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在“天河”相会,向织女星祈求智巧,寄托渴求心灵手巧和美满婚姻的愿望。

牛郎、织女本是天上的星宿,即牵牛星和织女星。初秋之夜,仰望星空,可见贯穿南北的星带“天河”,河西天琴座中明亮的一颗是织女星,河东天鹰座内与织女星遥遥相对的是牵牛星,又称河鼓星。其实,分别处于天河两侧的织女星、牵牛星,在天文学上是永远不会聚首的。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1)

古人把牛郎、织女星人格化,产生了牛郎织女的传说。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唐)杜牧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2)

七夕的晚上也经常下雨,人们相信,那雨是牛郎织女相见时落的泪。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给充满缺憾的现实中的人们以抚慰,正如宋代诗人秦观所咏: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宋)秦观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3)

七夕节(天河乞巧习俗),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七月七,人称“七姐诞”,即七姐的诞辰日,因拜祭活动在七月初七晩上,故称“七夕”。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4)

广州市乞巧节习俗主要流行在天河、黄埔、番禺等区。天河区、番禺区、黄埔区一带把七夕乞巧节称为“七姐诞”,又叫“七娘诞”“摆七娘”“拜七娘”,是岭南古老乞巧民俗的存续。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5)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6)

清代末期,广州形成了上九甫、下九甫、第十甫等专卖女子用品的乞巧街市。

七夕之日,由社区组织“拜七娘”仪式,祭拜对象除了牛郎、织女二星,还有织女的6个姐妹。

社区女性展示手工艺制品,是“摆巧”活动的主要内容。扎制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人物玩偶栩栩如生,植物、器物造型活灵活现,斗智斗巧,尽展才艺,“对影穿针”延续古风。社区剧团还演出牛郎织女故事。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诗经·小雅·大东》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7)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8)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9)

2022广州乞巧文化节启动仪式在全国首个以乞巧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举行,自2005年举办以来,迄今已连续举办了17届,成为广州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盛事。本届乞巧节活动将持续至七月初八。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10)

在我们潮汕地区,七夕是一个传统家庭节日,而非情人节。上则出嫁女儿为娘家父母“煮初七”安排顿好吃,下则为膝下未成年孩童“拜公婆”祈福,虚岁十五则举行成人礼,为其“出花园”,置办新衣新鞋,宴请亲朋,礼赠族亲。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11)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12)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13)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14)

今夕七夕遇良人(七夕)(15)

你的家乡有哪些过七夕节的习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