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红楼梦》的时候,许多人说贾府的败落是出自内部的问题,然而他们的外部也有着强大的对手在虎视眈眈着,作为根基深厚的百年望族,坍塌时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一时间这世上再没有一个好人相待,人情往往就是如此的寒冷,可见自古人性皆如是,古人说“二家门相对,必主一家退”,你知道其中具体的含义吗?
两家的对抗
中国让许多人诟病的是,拥有深厚的历史包袱,而让人最为欣慰的,也正是那悠久的历史,这几千年的历史,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更是社会的变革史,其中有这样精彩的一段,就是武则天这样一位独特的女皇帝上位史,堪称是两大势力的对抗史。
很多人不解,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武则天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皇帝宝座的呢?她的上位,离不开那些寒门士族的极力支持,没有那些寒门士族的支持,就是再有才能,武则天也不可能走上权力的顶峰,尤其是在古代那样的社会。
《三国志》里说“男女嫁娶,不结高门”,这里的门就是家族的意思,李世民在编纂《氏族志》的时候,将天下门第分为几等,列皇族为第一等姓氏,将崔民干等博陵崔氏降为三等姓氏,虽然皇权在握,但是以崔卢王郑为首的山东世族,兴盛数百年,盘根错节,以及老百姓心中那种约定俗成的思想,怎么会一下子消退。
后来武则天想要上位时,就极力打压关陇集团和山东的世族,武则天父亲武士彟是个木材商人,虽然有着从龙之功,资助李渊起兵,但是武氏家族依旧只是寒门之列,武则天在上位的过程中,任用李义府和许敬宗等,都是出自寒门,后来为了进一步打压那些自视甚高的世族,李义府编纂《姓氏录》,以官位高低来划分姓氏的等级,暂时压过了五姓七望的门阀。
但是门第的形成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怎么可能短时间内就扭转呢?只是在这样的争斗中,通过科举考试上位的文人士族,受到了皇家的支持,暂时打压着那些门阀,但是人家也从来没当回事,不然到了唐文宗时期,也不会发出“吾家二百年天下,顾不及崔卢耶”。
世家门阀和寒门士族的争斗,基本上贯穿整个唐朝的历史,晚唐时期的牛李党争,基本上也是这样的争斗,出身赵郡李氏的李德裕和进士及第出身的牛僧孺,以他们为首的两大团体在朝堂互相倾轧,都在一定时期占得先机,两虎争斗的时候,必然有一方是暂时退让的,这是一个简单的历史和现实规律。
思想的争斗
在中国的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家最喜欢的一个时期,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大家都诉说自己的思想,形成派系,秦国任用法家一统天下,汉初的时候,刘邦用道家的黄老之术,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有了两种思想真正的对抗。
汉武帝上台后,想要亲自掌权,就任用儒家的学子掌权开始进行改革,只是刚开始的时候,黄老之学占据着主要的地位,第一次改革时,以窦太后为首的人,将窦婴和田蚡的职位免除,黄老之学暂时占据了上风。
在窦太后逝世后,再也没人能挡住刘彻的步伐,他开始大力地任用儒学之士,最后在董仲舒等人的建议下,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学也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史的主要学习思想。
但是汉武帝改革的儒学,和先秦时期的儒学有着天壤之别,只是挂着儒学名头的新儒学,里面也参杂着道家法家的思想,正如汉宣帝教育他儿子的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可见在两种思想碰撞的时候,另外的一种思想也只得暂时退让,而不是完全消失。
结语
在古代的那些俗语中,都是古人对于古代生活的一些总结,想要知道其中的意思,就必须从各方面全面地来看待,任何单面的解读都会有失偏颇,古人的智慧,在某些时候还是比较管用的。
时代是进步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不同的时期,要有相应的变化来解决问题,如果用一种思路去解决问题,终会走向死胡同的,因此社会文明在向前的时候,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变成时代的弃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