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拉克、林肯、沃尔沃作为大家公认的二线豪华三大主力品牌,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拥有了较完善的国产产品谱系,尤其是林肯品牌。作为三家中最后一个国产的品牌,目前已经拥有了四款国产车型(3款SUV 1款轿车),其中林肯Z更是针对中国新生代年轻用户群体开发的车型。现在它已经上市一段时间,对比同为美系豪华运动典范的凯迪拉克CT5如何呢?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

三款家用之选中型轿车商品性横评(30万级美系豪华轿车之争)(1)

三款家用之选中型轿车商品性横评(30万级美系豪华轿车之争)(2)

林肯Z车型最早的原型是2021年上海车展发布的Zephyr概念车,其采用了林肯家族全新的设计理念,例如更大的主格栅造型。同年,量产版车型在广州车展上正式迎来发布,并定名为“林肯Z”,预售价25.5万元到34.2万元。

三款家用之选中型轿车商品性横评(30万级美系豪华轿车之争)(3)

2022年3月,在林肯品牌诞生100周年之际,林肯Z在国内正式上市,售价区间25.28-34.08万元,整体较预售价下调一些。由此也可看出,对照凯迪拉克CT5的27.97-36.07万元指导价,林肯希望这款车型可以在价格优势下抢得一部分销量。

三款家用之选中型轿车商品性横评(30万级美系豪华轿车之争)(4)

林肯Z也使用了当下流行的双套件设计,主格栅内部元素中,“i享型”以镀铬装饰件进行点缀提升豪华感,“i酷型”以黑色装饰件点缀提升运动感。凯迪拉克CT5亦是如此,风尚套件是豪华风格,运动套件则以更多的黑色元素来提升质感。

三款家用之选中型轿车商品性横评(30万级美系豪华轿车之争)(5)

当然,凯迪拉克与林肯Z在风格上也略有不同,凯迪拉克运动版车型不仅有套件,还有运动风格的专属升级,例如MRC电磁悬架、M-LSD限滑差速器、凯迪拉克联合Brembo开发的前卡钳及米其林PS4S高性能运动轮胎。

三款家用之选中型轿车商品性横评(30万级美系豪华轿车之争)(6)

此外,凯迪拉克基于纵置后驱平台开发,林肯Z是前驱平台开发的车型,如果单论运动质感,凯迪拉克CT5无疑会是更好的选择。

三款家用之选中型轿车商品性横评(30万级美系豪华轿车之争)(7)

但是买车不只有操控一项。基于前驱平台开发的林肯Z车身尺寸为4982mm/1865mm/1485mm,轴距2930mm,凯迪拉克CT5尺寸为4924mm/1883mm/1445mm,轴距2947mm。凯迪拉克CT5在宽度和轴距上有优势,但是更低的车顶线条及纵置布局带来的劣势就是后排乘坐空间很一般,已经有不少用户反映凯迪拉克CT5后排坐下去会有顶头问题,这也是运动型轿车的通病。

三款家用之选中型轿车商品性横评(30万级美系豪华轿车之争)(8)

【林肯Z】

三款家用之选中型轿车商品性横评(30万级美系豪华轿车之争)(9)

【凯迪拉克CT5】

内饰设计方面,凯迪拉克CT5与宝马3系一样,会被人诟病内饰设计不够高级,尽管二者中高配车型的用料也不差,但对比竞品如奔驰C级终究在豪华感方面有一点差距。不过凯迪拉克决定向纯电转型了,LYRIQ锐歌使用的新设计风格也得到了大量认可,未来的车型竞争力将会有所提升。

三款家用之选中型轿车商品性横评(30万级美系豪华轿车之争)(10)

林肯Z使用的是福特汽车公司在新一代车型上开发的理念,包括新一代蒙迪欧、新探险者都使用了这种风格。新的一体式超大连屏贯穿整个中控,左侧是12.3英寸全液晶仪表,右侧是27英寸贯穿式中控屏构成。这种为贴合当下电子消费爱好者喜好的设计虽然也博得满堂彩,但槽点也随之而来,那就整个屏幕并不在主驾驶位全可触控范围内,伸手至最大状态也不行,副驾驶如果没有人,右侧的屏幕很难被用到。

三款家用之选中型轿车商品性横评(30万级美系豪华轿车之争)(11)

所以电子屏看起来会很有科技感,但用户还是要以自己实际的使用需求为准,并不一定多就是好。

动力方面,林肯Z搭载的是2.0T涡轮增压直列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246马力,峰值扭矩376N·m,与之匹配的是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凯迪拉克CT5同样是2.0T发动机,最大功率237马力,峰值扭矩350N·m,与之匹配的是10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反应在账面的数据落地就是,林肯Z百公里加速6.8秒,凯迪拉克CT5需7.3秒,林肯Z更强的动力换来了更快的百公里加速。

三款家用之选中型轿车商品性横评(30万级美系豪华轿车之争)(12)

【林肯Z】

三款家用之选中型轿车商品性横评(30万级美系豪华轿车之争)(13)

【凯迪拉克CT5】

不过凯迪拉克CT5有“闭缸”技术,可以提升燃油经济性。小熊油耗提供的车主油耗统计数据显示,凯迪拉克CT5平均油耗为10.1L,林肯Z为11.54L。

综合以上各个维度看,凯迪拉克CT5的优势在于其优秀的驾控实力,林肯则在产品性价比层面抢得优势,二者受众面重叠面积比较小,具体选哪款还是得取决于你的使用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