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5日,《人生第一次》首播。

这是一部由央视网、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腾讯视频出品的12集系列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一经播出,便得到一众好评,豆瓣评分高达9.2。

人生必看的五大纪录片(探析豆瓣9.2人生第一次纪录片的火爆原因)(1)

2020年伊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我们的生活仿佛被蒙上一层灰色。《人生第一次》记录片的出现,就像一道阳光,穿越层层阴霾照亮了我们的生活。

《人生第一次》纪录片精选了12个人生“第一次”:在时间上,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上学、成家、立业、退休、养老,直至再见的不同人生阶段;在空间上,它展示了医院、学校、军队、村庄、工厂、老年大学等不同的人生场景。

下面,我将从这部纪录片的台前幕后为你讲述,带你走进这部《人生第一次》。通过对主题讲述拍摄手法表现形式、情感表达四个方面的感悟分享,让你在感受他人人生第一次的同时,带你回顾你所经历的那些“人生第一次”!

12个人生第一次主题,由出生到告别的娓娓道来

人生必看的五大纪录片(探析豆瓣9.2人生第一次纪录片的火爆原因)(2)

上面这张图片是《人生第一次》的官方宣传海报,左右对称的布局下,由出生到告别的闭环设置下,展示的是12个人生“第一次”的背影图。12个背影的集合下,展示的是十二个不同年龄、不同场景、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

“朋友”十二画,“恋人”十二画,“爱人”十二画,“家人”十二画,“十二”是四季的写照,“十二”是一生的缩影。

人生必看的五大纪录片(探析豆瓣9.2人生第一次纪录片的火爆原因)(3)

该片的总导演是曾拍摄《人间世2》的秦博,他与十二位分主题导演一起,将镜头对准了普通中国人的12个人生“第一次”:从前半生的出生上学长大当兵,到上班进城买房结婚,直至迎来后半生的退休相守养老告别

透过主题“出生”、“上学”、“长大”和“当兵”,我在孩子们身上仿佛看到了曾属于我的童年,那充满着无忧无虑的筑梦时光

透过主题“上班”、“进城”、“买房”和“结婚”,我在成年人身上看到了我们正在经历的现在,那被梦想和压力充斥的现实世界

透过主题“退休”、“相守”、“养老”和“告别”,我从老年人身上我们看到同样属于我们的未来,那因年老而到来的生命余光

《人生第一次》用它独特的视角和镜头语言,用平凡无奇、简简单单的12个“第一次”,勾勒出人生的清晰轮廓,向世界、向中国展示着平凡生活的“人生图鉴”。

人生必看的五大纪录片(探析豆瓣9.2人生第一次纪录片的火爆原因)(4)

镜头后的耐心孕育镜头前的真实,展现平凡生活的稀松平常

①“蹲守式”拍摄下的艰辛,造就了真实中的惊喜

为了真实的展现每一个人生第一次主题的故事呈现,还原主人公最自然的状态,《人生第一次》导演组选择了“蹲守式”的拍摄手法。

2019年,12个拍摄小组,在1到6个月的拍摄时间里,一天又一天在蹲守中搜集素材、筛选素材。虽然看似傻瓜式的大海捞针式拍摄,导演组却也用最不打扰的方式,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中,最后为大家呈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意外惊喜。

《当兵》主题的主人公是来自长春的新兵们,他们选择离开家人,去实现心中成为一名合格空降兵的梦想。因为伞兵必须经历至少2个月的高强度训练训练才能完成第一跳,因此《当兵》主题的拍摄团队为了拍摄新兵从入伍到完成第一跳的过程,蹲守了小半年的时间。

《告别》主题的背景之一是中华遗嘱库,为了搜集素材导演们选择蹲点遗嘱库。在最初的拍摄时间里,他拍摄的素材基本都是关于的房产、财产的遗嘱内容。就在他因为素材的单一性而灰心丧气时,蹲守中,他偶然间发现了记忆力惊人的巢老师。巢老师的老伴聂爱荣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巢老师在努力帮助老伴捕捉记忆的同时,选择了遗体捐献。正是凭借“蹲守式”拍摄这一看似笨拙的方法,才为我们呈现出如此感人的告别故事。

正如导演秦博说的那样:“每一个好故事,都值得等待。它需要时间的沉淀、拍摄对象的信任,让拍摄对象忘记镜头的存在,留下最真实的一面。”正是因为纪录片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为了保证每一个个体经历的真实性,拍摄团队没有选择讨巧的方式,而是选择用最笨的方法揪出那份真。

人生必看的五大纪录片(探析豆瓣9.2人生第一次纪录片的火爆原因)(5)

②技巧与笨拙的巧妙搭配,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蹲守式"的拍摄方法虽略显笨拙,但是蹲守并不代表单纯的苦苦等待,导演组在蹲守中结合自身经验,用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可能具备美好故事的主人公。正如秦博和分集导演说得最多那句话,“你走到哪里,这个片子就在哪里。”作为一部观察型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很多时候依赖于分集导演发现事物的眼光和看法。

除了笨拙的“蹲守式”拍摄,为了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摄制组还运用了技巧与笨拙的巧妙搭配。在拍摄《上学》主题时,面对幼儿园第一次入园的宝宝们,为了保证诸多不可控因素下孩子们的最真实深情,摄像组专门请来有自然纪录片拍摄经验的导演,将拍动物时常用的隐藏、远离等方法运用于该纪录片的拍摄。

正是凭借技巧与笨拙拍摄手法的结合,才得以捕捉到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画面:第一次离开妈妈,有的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有的孩子为了留住父母选择躺在地上;有的父母不忍心放开孩子紧握自己的手;父母们选择留在教室外、窗户边去观察孩子的变化……

多重拍摄技巧的应用,让孩子们最原始的真实、最本质的模样展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他们的哭泣、单纯,还是他们的活泼、灵动,无不让屏幕前的我们不禁去回想儿时的自己。

人生必看的五大纪录片(探析豆瓣9.2人生第一次纪录片的火爆原因)(6)

③镜头前的真情流露,镜头后的耐心等待

《长大》主题的主人公是来自云南乡村漭水中学的留守儿童,正如纪录片中说的那样,这里的孩子听话的让人心疼。就在同龄人在对父母撒娇、发脾气的时候,这些孩子已经有着独立生活的能力。父母陪伴的缺失,让他们喜欢把什么事都憋在心里。正如总导演秦博的描述,他们就像闷雷一样,你不彻底的走进他们的内心,便无法与他们做到零距离的沟通。

因此,《长大》主题的导演孙功旭纵使因为拍摄进度而着急,但是为了将“长大”这一主题达到最真实的讲述,他选择了牺牲一些拍摄时间去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就在他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之后,他发现孩子们面对镜头不再拘谨,他们身上最为真实的色彩在镜头下表现的淋漓尽致。

镜头上最终呈现的那一个个美丽的微笑,是她们内心最纯净故事的表达。孩子们从开始的拘谨到敞开心扉,导演从最初的束手无措到最后的倾心交谈,更是传达了镜头背后的“成长”深意。

人生必看的五大纪录片(探析豆瓣9.2人生第一次纪录片的火爆原因)(7)

“点-线-面”的脉络结构,分主题的细节交融

①以点带面下的诸多细节,造就故事之外的惊艳

人生必看的五大纪录片(探析豆瓣9.2人生第一次纪录片的火爆原因)(8)

人生必看的五大纪录片(探析豆瓣9.2人生第一次纪录片的火爆原因)(9)

②选题视角独具匠心,人生立意价值引领

人生必看的五大纪录片(探析豆瓣9.2人生第一次纪录片的火爆原因)(10)

③分主题主人公的真实演绎、故事讲述人的深情讲述

人生必看的五大纪录片(探析豆瓣9.2人生第一次纪录片的火爆原因)(11)

结语之情感传递

《人生第一次》纪录片,用它独特的拍摄视角,将老百姓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进行最温情、最真实的故事讲述和情感传递。正是因为它的平凡和不加雕琢,更让我看到了不同生活境遇下的残酷与美好。

人生,一个豪迈有浩瀚的词语,人的一生到底有多长,我们也许无法知晓,但是人生中所要经历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是什么,《人生第一次》纪录片为我们给出了答案。当我们在因为生活的的磨砺而咬牙前行时,它让我们看到了有些人其实比我们更加艰难。

这个团队,用诚恳和真实为我们记录着人生的含义。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一个细节是,在主题《上班》的结尾,纪录片播出了主人公王绍军因意外烧伤的信息,看到那一幕的我不禁泪如雨下。虽然我们都喜欢圆满时的结局,但纪录片的导演们为了保证记录的真实性,依旧选择将这一悲痛的信息进行了公布。这种老老实实地记录,诚诚恳恳地表达,让我看到了《人生第一次》团队的诚恳和真实。

人生必看的五大纪录片(探析豆瓣9.2人生第一次纪录片的火爆原因)(12)

有些人用平凡生活中的高光时刻来诠释《人生第一次》,在疫情的笼罩下,这些生活中的高光时刻显得更加明亮耀眼。那些在困难面前、在挑战面前、在危险面前,不言败、不气馁的勇气和温度,是我们最为珍贵也最为绚丽的高光时刻。

人生第一次,唯此一生、唯此一次,愿你足够热爱、足够珍惜、足够精彩,愿你在细微生活中勇敢前行。

人生必看的五大纪录片(探析豆瓣9.2人生第一次纪录片的火爆原因)(13)

作者:遇见自己cc,985高校硕士毕业生,目前是一位萌新工程师、一个喜欢阅读、记录和养花的女生,希望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分享,一起遇见不断成长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