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乌俄不断武力交涉,乌克兰地区的居民陷入战乱,纷纷逃离自己的国家。网友们不禁感叹:我们并不是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我国如今的和平,是用烈士的先驱和血肉灌注而成的!和平来之不易,历史应该被铭记。距离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72年,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许多的战斗英雄中,有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年仅28岁就壮烈牺牲,直到生命的尽头还在坚守小高岭阵地,他英勇抵抗,率领部队抵挡住了美军的多次进攻,最后打得只剩下他一个人,依旧不放弃阵地,与四十多个敌人同归于尽,用生命保住了阵地!他是谁?他就是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烈士杨根思。为何他可以成为第一个被命名为军队的军人?在他身上发生了哪些英雄事迹?他在斗争的历史长河中都做出过哪些贡献?
《长津湖》宣传图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击头像进入,右上方加个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文章,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杨根思,电影《长津湖》中出现3分钟,影响3场战役的志愿军人
亲人早逝,参军抗日1922年,在江苏泰兴县养货郞店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诞生了一个男婴,全家人都高兴地迎接这个小生命的到来,他,就是杨根思。虽然家庭贫困,但是杨爸杨妈觉得,只要一家人团结在一起,好日子总会到来的。然而令他们无法预料的是,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比起贫困,让普通百姓更绝望的,是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
在杨根思三四岁的时候,家里就常常有地主带着打手,向父母逼租。父母都是老实憨厚的农民,面对强硬的地主,他们只能把家里本就不够吃的粮食上交给地主,终于,父亲没有经受住长期的高强度耕作,积劳成疾,在他八岁那年,累死在了晒谷场的麦垛旁。家里的顶梁柱塌了,杨母悲痛欲绝,本就一身疾病的她,在父亲去世不久后,也离开了人世。父母离世,杨思根成了孤儿。虽然年纪尚小,但他知道,害死他父母的,不仅仅是地主,也是当时让普通百姓几乎没有活路的,吃人的社会。由于年纪太小,做不了其他的工作,杨根思只能给地主家当“牛倌”,“牛倌”就是专门负责养牛放牛的人。在那段时间里,杨根思常常被地主打骂,也总是吃不饱饭。
等到再大一点,杨根思就跟着哥哥来到了上海,在一家地毯厂做童工。民国时期的沪上,童工被称做“小鬼”、“小猢狲”(沪语)。20世纪20年代,上海加快其进入现代化的进程,社会生活的现代性体现得越来越突出,但历史的进步与痛苦却总是同时存在于文明社会之中,也埋藏着许多阴暗之处,童工就是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上海童工的工作时间很长,和成人工作时间基本一样。数工厂空气不佳、尘土亦多,卫生设备落后。杨根思作为童工中的一个,虽然食宿有人供给,但是状况极差。“童工们通常睡在地板上或是与成年工们挤在工棚里。一般睡觉的房子又是吃饭的地方。”
杨根思战士
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杨根思听说了新四军的相关消息,这支队伍一直在集结人民抗日,他心想,这样的军队总有一天能带领百姓摆脱压迫。十五岁的他,在心里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几年后,厂子倒闭了,两个人又回到家乡。哥哥长时间得不到休息,身体逐渐垮掉了,在回乡后不久,抱着病体离开了人世。杨根思对那时的社会十分绝望,日子一眼望不到头,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翻身。然而,纵使心中有千般愤怒,万般无奈,他知道靠自己终究无力改变现实的境遇。
随着全国抗日情绪高涨,部分地区开始组织民兵抗日。当时杨根思的家乡也开始组织抗日,他周围的一些亲友也相继参加当地的活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的日子好不容易过去,去上海又受到资本家剥削。杨根思看着大家都投入了抗日队伍,于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新四军的队伍之中。
杨根思和战友们
杨根思看起来很瘦小,但很灵活。他在完成任务时,身手敏捷,智勇双全,并且他的执行力很强,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同志们都十分信赖他。后来他加入了三连。自此,杨根思便随军队出征作战,正式开启了他的军事生涯,也展现了出奇的军事天赋。
杨根思的事迹,就像是一阵春风,拂过了志愿军的战场,成为了许多志愿军学习的榜样。杨根思同志是在哪些战斗中一步步展现他的军事才能的?他又是如何成为了“军魂”般的烈士?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杨根思战士在战场上的热血与智谋吧。
长矛激战,初露锋芒1945年2月的一天,杨根思接到上级的铁命令,于是便受命突击敌方的一个窝藏据点。杨根思自知,自己只有一支冷兵器——长矛,但他并没有退缩,但也没有只凭一腔孤勇,直接硬上。敌军守军溃逃时,他看见敌方的一个持枪军官,于是大喊一声:“别动,放下武器!”敌军军官以为有人要开枪,当时就愣住了,但当他看到对面只是一个拿着长矛的年轻战士时,轻蔑的反问:“你的长矛能快过我的枪?我看是你缴我的枪,还是我一枪击毙你!”说着,他用枪对准了杨根思。
杨根思战士
杨根思突然转向敌军军官,眼神朝他身后看的方向看,并大吼了一声:“快攻后面!”军官闻声,也朝后看了一眼。他抓住军官回头的短短几秒的时间,刺中了军官,军官受伤后,他俩又斗争了几个回合,最终,杨根思凭借着优秀的身手,刺穿了对方的心脏,这一招,成为了夺取敌方军官的性命的关键一招。
他在这次作战中,初步展露了优秀的军事才能。首先,他懂得掌握战机,在敌人处于溃逃状态时再去缴获武器,这时不容易被多人围攻。其次,他临危不乱,不论遇到什么突发事故,仍然保持理智,这一点,在他之后的战役中也有所体现。另外,他敏捷的身手也是最终能击败敌人的重要原因。
南征北战,屡战屡胜1945年6月,敌军不断取胜,一时间大军集结,开始向孝丰城进攻。但在那时,新四军被打的接连后撤。在与敌军军队战斗时,杨根思两次成功投射并准确的击中目标,并成功销毁了对方的哨点。为我军的进一步作战开辟了道路。杨根思对于最终战役取得胜利是功不可没的。经受了多次风雨中实战的考验,很快,他便顺利成为了一名党员。
杨根思深知,作为一名党员,自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训练,提高自己的战斗力。事实证明,他确实进步迅速,在之后的一场战役中,敌方武器划伤他的脸颊,瞬间一片血肉模糊,虽然当时情况紧急,身体也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杨根思仍然克服自身困难,临危不乱,瞄准目标,拿下了“天主堂”这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制高点,他的军功章又多了一项。
行军部队
1946年10月中旬,杨根思所在的班,又被通知有了一次新的突击任务。深夜,趁四下无人之际,新四军悄然向守军前沿阵地进发。新四军获得了一种新式武器——“拉雷”。一端呈圆形,一端有一个木制手柄,十分有重量,一枚足足有24斤,杀伤力极大。上级把这个武器交给了杨根思,他乘着夜色,悄悄溜到敌人的碉堡下面,藏好拉雷。然而,并没有任何声响,第一次放雷失败。第二次放,依旧是等了很久,拉雷还是没有反应,他一看,原来是由于地面太过潮湿,无法引爆火药。杨根思只能去拿第三颗拉雷。已经走动了三次了,他屏住呼吸,慢慢挪动,生怕惊动了敌人,小心翼翼的在敌人的碉堡下把拉雷放好,终于,随着一声震天的雷声,三颗拉雷都被成功引爆,这个据点大部分都被炸毁了,一时间,打的敌军是措手不及。杨根思和战友们瞅准时机,趁着敌军军队还没反应过来,手忙脚乱的集结军队之时,立刻冲进碉堡开始突击。从此,他在军中又以投射拉雷精准而出名了,之后他还将一个班的战士都教会了使用新型武器。
杨根思军功章
1947年初,敌军的一个旅,已经被我军困住好几天了,但他们的部队还在继续挣扎,企图凭借着坚固的工事条件,决胜反击。杨根思作为当时班里的二把手,接过了几乎不可能靠一个班完成的艰巨的轰炸碉堡的任务。只见杨根思怀里塞着拉雷,就开始悄悄接近碉堡,正当他一切准备就绪,打算拉弦攻破的时候,听到了一阵激烈的争吵声,是敌军在吵,很多士兵眼看就要打不过了,不想白白牺牲,想要放下武器投降,而敌方军官却迟迟不同意。军心涣散之时,正是威吓的好时机,杨根思乘势,踹毁碉堡的大门,跳进了敌人的老巢,冲里面的士兵大喊:“赶快投降!不要做无畏的牺牲了!”一边说着一边作出一个拉弦的手势,敌方军官一看这阵势,本来就已经不想坚守的士兵们彻底放弃抵抗了。碉堡内的士兵们都放下武器,抱头爬成一排,乖乖投降了。不得不承认,这场战役中,杨根思反应灵活,在有把握让敌人投降的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武器损耗和减少伤亡。
此后,多个战役中,杨根思表现都很出色,为军队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一年后,他又获殊荣,在首都的的一次关于英雄代表的大会上,受到了中央领导人和总指挥的称赞。
杨根思和其他军代表合影
在战场上临危不惧的表现,杨根思在一次次突击任务中,展现的优秀才能,让他获得了无数军功章,他的传奇故事也在军中流传开了,成为了许多士兵的榜样。
以身为盾,虽死犹荣1950年韩朝爆发战争。在朝军的进攻下,汉城失守,南韩军队节节败退。这时美国着急了,一直以来,美国的野心昭然若是,它想要在亚洲建立以它为中心的体系,以便获取在亚的更多利益,怎么会放任韩国军队一直败退?于是就开始找理由干涉出兵。
6月26日,美国领导人下令派兵与韩国军队一起作战,安排军队在台湾海峡派兵巡查,千方百计阻止中国的解放军进台。随后又下令让自己国家的舰队着陆韩国的两个港口。除此之外,美国打着“人道主义援助”的旗号,开始了大规模的进攻,这无疑威胁到了更多亚洲国家的安全。
唇亡齿寒!三八线是我国边境最后的保障,美国跨过三八线,中国边境地区的安全就难以保障。最终,中央领导人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率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发起对朝援助。面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大危难,杨根思必然要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毅然投身在了鸭绿江对面的战场上。
实际上,抗美援朝保卫战当时的作战环境是十分艰苦的。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老百姓的日子都过得很苦,更别说给军队拨钱打仗了。因此,当时我军和美军在军事实力,后方补给等上有着巨大的差距。对方军人大口吃肉,大口喝奶,我们的战士接雪水,土豆都不太够吃。敌方士兵,人人都穿着崭新保暖的军大衣,我们的战士,只能戴着手工草帽,身着薄袄。
作战实况
在抗美援朝的第二次战役中,杨根思收到的指令是:严守小高岭阵地。杨根思和他的部队通过分析路线,机智的绕了路,部队很快便到达了一个叫大南里的地方,终于可以稍作休整了。刚松一口气,麻烦事又来了。杨根思发现,这里已经被敌人扫荡干净了,别说家禽蔬菜了,就连一粒米都找不到,根本没办法做饭。士兵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并没有抱怨,只是一声地不吭收拾着行囊。看着沉默的士兵,杨根思心里充满了惭愧。抱歉的说:“今天看来是没有吃的了,但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大家都知道,这一路的困难和危险。这既不是第一次挨饿,也不是最后一次。”
这个时候一个通讯员气喘吁吁的跑来,挑着一担土豆激动的说:“太好了,团部送来了一担土豆,他们说是专门给三连的,三连是冲锋队,不能苦了冲在前面的弟兄们……”靠着这些土豆,士兵们在总算是没有饿着肚子打仗。
杨根思连
杨根思需要防守的阵地叫小高岭,这里地势高,视野清晰,可以直接打到敌人。杨根思意识到,美军想要南逃,唯一的通道就是这里,同时这里也是我方重要的防守地,这附近没有一块阵地可以比小高岭更有优势。他立刻下令开始整修工事,但当时正直深冬,大雪纷纷,刺骨的寒风吹进领口、袖口,士兵们的脚都已经和鞋袜冻在了一起……
敌人的进攻来的很快,空中炮声不断,震耳欲聋,整个阵地被敌人的炮火轰炸了很久,炮火所及之处,一片灰黑色的废墟……
杨根思战士
辛辛苦苦建造的阵地工事基本都被敌人破坏了,杨根思怕将士们气馁,安慰到:“同志们!有些地方本来冻住了,根本挖不动,现在正好,敌人的炮弹替我们炸开了,倒是替我们省力气了,今天就好好借一借这草船送来的箭!开始干吧同志们,现在正是修工事的好时机!”
阵地还没有完全修好,敌人的下一波进攻又开始了!看着不断逼近的敌人,杨根思当机立断,决定近攻。他紧的盯着逐渐靠近的敌人,近一点,好,三十里了……“开火!”杨根思这边下令,猛烈的枪声就响起了,一个个武器准确地击中敌军,双方开始了紧张的对峙。
没过多久,敌人的第二次进攻开始了。这次他们增强了武器装备和兵力。派了两个连的步兵和8辆新式坦克,面对强势的敌人,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这一次的进攻虽然艰难,但还是将敌人打退了。敌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开始渐渐撤退。但其实杨根思可以看出,敌人并没有真正放弃攻占小高岭,而是躲在坦克后面,向着山顶的方向开始攻击。
杨根思知道坦克只要还在,敌军就不可能真的撤退。他盘算着亲自把敌人的坦克炸掉,当他抱起了武器准备冲出去与敌方坦克同归于尽的时候,旁边的赵有新拉住了他,猛地把他推到在地,头也不回的冲他喊道“连长,你还要指挥其他的战士们作战,保重!”一抹倔强的身影消失在战火中……
我军阵地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敌人发起了六轮、七轮、八轮的进攻。杨根思自己都不清楚到底和敌人交火了几次,身边的同志们相继倒下,杨根思来不及悲痛,他必须继续战斗,因为这是他的使命,阵地上只要还有一个人,就不能丢掉阵地撤退,阵地一丢,牺牲的人会更多,他必须坚守住,直到战斗结束……
战况愈演愈烈,不断有同志倒下,还存活的同志们只能跨过牺牲士兵的尸体继续战斗。前8次的进攻总算是非常艰难的守住了,但是敌人很快又发动了第9次进攻,杨根思已经非常疲惫了,他的眼睛里布满了红血丝,已经分辨不清是血还是泪。他知道,自己要牺牲在这个阵地了。但是,现在还得挺住,他在等一个机会!等一个敌人清扫战场时,放松警惕的机会!于是当大批密集的敌人靠近时,他把自己作为炮引,快速冲向了美军。在一刹那,他与敌人一同倒在了那片战场。作为一名军人,能够马革裹尸,他应该是自豪地死去的。
杨根思墓地
杨根思牺牲时年仅28,但是在最后一刻他都在坚守阵地,为后方军队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是当之无愧的英雄烈士。遗憾的是,他的尸体遗落在战场上不能回到祖国。在抗美援朝的许多战斗中,出现了无数个学习他,以他为榜样,英勇就义的英雄人物。他在无形中塑造了中国志愿军在那片战场上的“军魂”。
杨根思纪念馆
如今的中国日渐强盛,人民也不必再遭受战乱的痛苦,这是无数个“杨根思”用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的和平之墙。他们为祖国的抗争事业鞠躬尽瘁,值得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记忆里留下姓名。历史长河中总结了无数的智慧和经验,都是中华宝库的珍品,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和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