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诗句作品赏析,近现代鲁迅莲蓬人古诗欣赏及解析(1)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1900年秋,是作者鲁迅赠与弟弟们的一首诗,最早发现于周作人日记辛丑年附录。署名戛剑生。鲁迅逝世后,收录在《鲁迅全集》第八卷《集外集拾遗补编》中。

鲁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莲蓬人注释:

芰(jì)裳荇(xìng)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

以菱叶作衣荇茎为带的莲蓬人,她如同纯洁的少女居住在仙乡。即使秋风停止了,仍然散发着清香。

莲蓬:又名莲房,是荷花谢后所结的果。因其挺生水际,飘逸高雅,风姿绰约,清香四溢,亭亭玉立如少女,故誉之为“莲蓬人”。芰:即菱,水生植物。裳:作衣裳,名词动用。芰裳,以菱叶为衣裙。荇:即荇菜,也是水生植物,带:作带子,亦为名词动用,意即以荇茎为带子。风定:即风停。碧玉:青颜色的玉石,指莲蓬润绿而有光泽,如同美玉。

鹭(lù)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ráng)瀼。

在秋风轻吹的时候,鹭鸶鸟早已飞逃远方。在寒露浓聚的深夜里,只有洁白的芦花伴她入梦乡。

鹭:鹭鸶,水鸟名,常栖水边。瑟瑟:秋风声,喻秋意萧瑟。苇:芦苇。瀼瀼:露水很浓的样子。

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装。

她洗净了滑腻的脂粉,更显露出品格的高尚。她脱掉了过去浓艳的矫饰,却换上了如今纯朴的淡妆。

腻粉:旧时女子化妆的用品。呈:显示。风骨:指正直者的不同于世俗的高尚品格和风采骨气。褪却:即脱去。“红衣”与“淡妆”都是妇女的装束,前者喻浓艳华丽的装饰,后者喻淡雅纯朴的风姿。

好向濂(lián)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这正好告慰在天的濂溪先生,她仍然洁净地挺立生长。永远保持淡雅绝尘的风采,不随残叶坠入冰冷污秽的荷塘。

濂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别号:周一生酷爱莲花,并著有《爱莲说》名篇。称:称道,告慰。净植,即洁净地挺立着。残叶:深秋时残败的荷叶。寒塘:指秋时残叶沉没,冰冷污秽的荷塘。

鲁迅的主要作品有:

悼丁君、偶成、赠日本歌人、题三义塔、学生和玉佛、自嘲、湘灵歌、二十二年元旦、阻郁达夫移家杭州、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赠邬其山、哀范君三章·其一、哀范君三章·其二、赠画师、烟水寻常事、赠蓬子、自题小像、无题二首·其一、送增田涉君归国、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答客诮、悼杨铨、所闻、庚子送灶即事、报载患脑炎戏作、秋夜有感、惯于长夜过春时、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其三、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其二、莲蓬人等。

《莲蓬人》由[小孩子点读]APP - 小学家庭辅导专家,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