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将四时阴阳合和之气的天地阴阳合和本根之气称之为土气五行土气思想所禀赋的既不单独是法“天”的独阳观,也不是法“地”的孤阴观,而是同时法“天地”象的阴阳合和观 土居中央不主一时,但一年四时之中,总会有个时间最能体现这种天地本根之气的功能属性同时五行学说基于各种理论表述要求,现实上也需要在四时之中给土气安排一个比较合理的特定时象位置,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阴阳五行与四时的分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阴阳五行与四时的分配
五行学说将四时阴阳合和之气的天地阴阳合和本根之气称之为土气。五行土气思想所禀赋的既不单独是法“天”的独阳观,也不是法“地”的孤阴观,而是同时法“天地”象的阴阳合和观。 土居中央不主一时,但一年四时之中,总会有个时间最能体现这种天地本根之气的功能属性。同时五行学说基于各种理论表述要求,现实上也需要在四时之中给土气安排一个比较合理的特定时象位置。
四时之中夏至阳气最盛,也最能体现天阳之气的功能属性象,所以五行学说特意将土气置之于夏至时节。夏至阳极阴生,所以五行学说又称土气为“至阴”之气。五行学说正是基于这一顾全左右的认知思维逻辑,特用“土”字命名以全其意。 土何以主甘?《尚书·洪范》说:“土爰稼穑,稼穑作甘。”“稼”为形声字,从“禾”,“家”声,本义为种植五谷;“穑”为形声字,从“禾”,“啬”声,本义为收获谷物,如三国王肃《尚书疏注》说:“种之曰稼,敛之曰穑。”
爰,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像两手相援引,中间一画表示瑗玉,本义为引,援引,这里引申为天地阴阳之气相互作用生成草木百谷之象。甘,会意兼指事,小篆字形,从“口”,中间一横像口中含的食物,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香可口的。食物是天地阴阳精华之气所化,其味多甘甜香美,所以甘为土气所生。 湿,繁体字作“濕”,会意兼指事,从“水”,“显”声。《尔雅·释诂》说:“显,光也;又,见也。”
南朝梁顾野王《玉篇》说:显,明也。”所以“显”的本意为日光。夏至前后,阳极阴生,阴阳相交,阳热蒸腾水气之能最强,是自然界湿气最为弥漫的时节,所以五行学说认为“中央生湿,湿生土,土在天为湿”。 黄,天地阴阳之气所生化的草木百谷当其颜色发黄时,意味着其所蕴化的天地阴阳精气完全成熟,天地阴阳之气化生生命的能力得到最完善的诠释,所以五行学说将黄色作为天地阴阳合和之气的色泽代表。至阴土气禀天地阴阳合和之气,阴阳动静相兼,所以至阴土气其性静兼。
天地生化四时万物而无声,所以至阴土气其政为谧。 人为倮虫,禀四时之气而生,不独得一时之气,所以倮虫类象于土。 镇星公转周期大约为29.5年,是五大行星中公转周期最长的一个。由于镇星公转周期大,所以天空中镇星每年只能大体移动一个宿度范围。一年四时二十八宿顺次绕其一圈,犹如镇守四时二十八宿之神,与五行学说中至阴土气贯通四时四方的特点非常类象,所以五行学说认为土气上应镇星。戊,《说文解字》说“戊,中宫也,象六甲五龙相拘绞也。戊承丁,象人胁”。“己,中宫也,象万物辟藏诎形也。己承戊,象人腹。”
人禀天地五行之气而生,所以人也有五行之象,胁腹为人体之中,与五行四方之中的土位相当,所以戊己有五行土气之象。 辰,《释名》说“辰,伸也,物皆伸舒而出也”。农历三月为季春,阳气出于地,振奋万物,物皆伸舒而出,所以,十二地支纪时法中辰为第三,借指农历三月。如《说文解字》说:“辰,震也。三月阳气动,雷振,民农时也。” 未,即味,滋味。季夏六月,万物子实开始成熟,本味渐出。所以十二地支纪时法为第六位,借指农历六月。如《说文解字》说:“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于未,象木重枝叶之形。”
戌,《所以十二地支纪时法为第九,借指农历九月。 丑,甲骨文,像爪形,农历十二月为季冬,阳气始生初升,犹如初生婴儿举手之状,所以十二地支纪时法为第二位,借指农历十二月。 戊己为天干五六之数,位在夏至前后,又有天地万物中宫之象,所以戊己在五行学说中属土。四时四气皆为土气的不同时象,十二地支纪时法中辰、未、戌、丑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三月之末,五行学说特将此四月之气归于土气之象,以彰显土居中央而生化四时自然万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