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玩家戏称为“有关部门”的硬派团队射击大作《全境封锁》即将于明日发售,它也是“后汤姆·克兰西”时代面世的首部以他的名字冠名的游戏。在借助装备系统披挂上阵,操作着各自在末世纽约中的“阿凡达”们为生存而战的时刻,我们更加怀念开创“技术惊悚”风潮的老爷子。关于这位生逢十月一日(成名作《猎杀红色十月》),逝于十月一日(克兰西于2013年10月1日不幸离世)的当代军事文学教父的生平资料,相信已经不需要通过搜索引擎方式进行罗列。这里,就让我们通过对其创作风格,以及他给包括游戏在类的军事题材流行文化产品所带来的影响,来对大师留给我们的遗产进行一次简单的总结。

任何作家都不可避免地地在其所创作的主角身上体现出自己的影子,并且让自己未尽的人生轨迹通过笔下人物的传奇经历来实现,克兰西亦不例外。这一特性,正是在整个克兰西系列作品的核心人物杰克·瑞恩的身上体现无遗:他们两人同样生于上世纪40年代末期(克兰西要比瑞恩年长三岁)的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均在北区长大。克兰西的家庭出身比较普通,父亲是美国邮政职员,母亲是杂货店营业员。这个一生都信奉自由主义的原教旨主义分子,对瑞恩的家庭背景设定更显根正苗红的一面——他的老爹是参加过突出部战役的前101空降师士官,战后担任巴尔的摩警署的凶杀案侦探,母亲则是军事医院护士。

vg和黑暗势力对比(VG人物汤姆克兰西)(1)

老爷子存留下来的照片并不多,他虽然热衷YY,但却并不自恋

在教育背景方面,克兰西和瑞恩应该算是高中校友,他们同样毕业于罗耀拉预备学校,克兰西后来去了罗耀拉学院主修英语文学,他让笔下的瑞恩去了自己心仪已久却没有考上的波士顿大学,后者在那里获得了艺术学士学位,这位虚构的学霸在这一时期不仅主修经济学,兼修历史,而且还获得了公共会计资格证书。

作为一位没有任何军事学背景的军事文学大师,当年被军营拒之门外是克兰西一生的最大缺憾。他在完成大学学业之后曾经报名参加陆军预备役军官训练团,但申请却由于体检中发现的严重视力问题而被驳回。瑞恩同样遭遇过这样的打击,虽然他的军事生涯比自己的创造者多走了几步(完成陆战队训练,并且被任命为战地指挥官),却在23岁时在一次发生在克里特岛的北约军演飞行事故中身受重伤,由于背部顽疾而不得不提前退役。

后军旅时代的克兰西和瑞恩同样都在金融业中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前者在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当过一段时间的保险经纪人,后来又在妻子爷爷开办的保险公司中干过一段时间,并且最终于1980年将其收购,期间并没有在事业上有太多辉煌的斩获。相比较而言,瑞恩则在投资业耍得风生水起,不仅在短时间内成为了千万富翁,而且还抱得美人归。

说到另一半,其实克兰西和瑞恩各自家庭的“领导”也是同行:老爷子的第一任妻子是一名普通的眼科护士,而瑞恩在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未来老婆大人的时候,人家还是贵为银行业世家千金,正在高大上的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就读的白富美,人家后来也成为了该校教授和享誉全美的眼科医生——这是否也是克兰西之所以厌恶了自家的“黄脸婆”,于1999年选择再婚的伏笔?

vg和黑暗势力对比(VG人物汤姆克兰西)(2)

主角出身于普通平民家庭,拥有学霸身份,杀起人来同样不含糊……克兰西品牌下的主角均有这一共性,图为Ghost指挥官米切尔

克兰西的成名作《猎杀红色十月》之所以能够奠定其军事小说教父的地位,这固然和作品的技术流风格有关,它的确与过去以伊恩·弗莱明(007系列)为代表的那些被文学评论家们贬为“处处充斥着中学生性幻想”的谍战惊悚小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该书差一点无法进入公众视线。这部处处充斥着技术名词和潜战细节描写,读起来并不是那么流畅的作品,其实并不符合当时美国受众的口味。整个80年代的美国流行文化产品充斥着极端的消费主义,“黄暴殴”题材泛滥,人们并不热衷于研读高端货,兰博爷爷怀抱机枪大杀四方自然是最受用的桥段了。

另一方面,长达三十年的冷战已经走到尾声,美国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一度咄咄逼人的红色帝国已是日薄西山,读者也不会再对渲染紧张情绪的冷战惊悚题材再感任何兴趣。对此,克兰西也并没有对小说的市场反响有过太多期望,他最初预测能卖它个五千本就算是不错了。

就连克兰西都没有想到的是,最早对该书出版表达意愿的居然是海军学会出版社这样一个准军方背景的单位,对方出价仅5000美元。时任编辑的博拉·格罗夫纳日后在探索频道军事节目的访谈中透露,“红十月”的商业价值并不是当时他们与克兰西接触的主要原因,他们之所以要抢先购得版权(在此之前该出版社从未出版过任何商业书籍),是因为该书有可能泄露大量关于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美国海军反潜战术,乃至整个太平洋水下监测网的敏感信息。在克兰西在合同书上签名之后,他们立刻要求作者删去至少100页左右的“涉密”内容。该书也是美国数个军事院校的入门教材之一,这恐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很有可能也是最后一部)由“外行”写给“内行”看的军事教材了。

vg和黑暗势力对比(VG人物汤姆克兰西)(3)

老爷子作品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知识型的错误,比如发生在“红十月”导弹发射仓中的这场枪战,真实的台风级潜艇的结构是不允许这样胡来的!

克兰西从不用猎奇性的狗血剧情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去提升阅读的娱乐性,他最痴迷的是“硬”话题。他从未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一介平民的身份也使其绝无接触到核心技术资料的可能,然而克兰西正是以钻牛角尖的精神,通过公开出版物,收集到很多让国家情治机关汗颜的敏感内容。在《恐惧的总和》中,克兰西更是绘声绘色地描写如何组装核武器,以及在制造过程中如何解决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当时谣传前苏联大量战术核武器流入黑市的背景下,作品一度引发了公众的恐慌……难怪时任中情局局长的威廉·凯西表示,美国的图书馆有可能成为重大的泄密源。

从主题上来说,克兰西的作品无外乎是美国至大论的鼓吹者,本质上看跟“灭日扫美”的YY小说并无区别,然而作品的所有情节均建立在真实的技术、战法、武器、国际关系之上,读起来始终是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很多人认为克兰西并不擅长角色塑造,的确,他笔下的人物(美国阵营)的确存在着明显的共性,无论是平民还是军人均果敢冷静,充满了爱国热情。在面对那些“自由世界”的敌人的时候,这些角色永远不会被仇恨冲昏头脑,去用肉体消灭对方不择一切手段的铁血战士,他们自始至终地用职业精神指引自己的行动,主张从专业的角度冷静地分析对手,寻求战而胜之的方法。倾注克兰西最多心血的核心角色瑞恩,就是其最为典型的代表。

从证卷交易员到CIA基层情报分析员,最后半推半就的成为美国总统,瑞恩传奇的一生,始终建立在他敏锐的观察和抽丝拨茧的分析能力之上。纵然在危急关头,瑞恩也不得不祭出在陆战队时期习得的大招,但绝大多数时候还是用脑子在战斗。脏活累活主要还是交给了自己的好基友——约翰·克拉克去做了。

vg和黑暗势力对比(VG人物汤姆克兰西)(4)

瑞恩并不以战斗力见长(虽然打起来也的确不弱),这一技能在其影视形象身上更是被进一步的被弱化,木匠爷爷甚至为其开创了一种名为“文艺动作片”的全新亚类型

vg和黑暗势力对比(VG人物汤姆克兰西)(5)

脏活累活一般是交给日后彩虹部队的创立者——约翰·克拉克来干的

在《爱国者游戏》中,瑞恩一家伦敦度假,在参观历史建筑物的过程中不慎卷入了北爱共和军对皇室成员的袭击事件中。他不仅成功制止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而且在回国之后还和尾随至此的恐怖分子余党们进行了一场有勇有谋的猫鼠游戏,成功保护了自己和家人。从而赢得了秘密机关的关注,入手了中情局的入场券。

在《猎杀红色十月》中,苏联的深海潜龙——台风级核子战略潜艇全速驶向美国,苏联大批舰队尾随,中情局立刻判定这是战争的前奏。瑞恩以明锐的眼光发现其中不同寻常之处,他力排众议,在和对方无法取得直接联系,无论对其表露出敌意还是善意都可能触怒北极熊的极端局面之下,瑞恩通过技术手段与叛逃的苏联舰长进行“神交”。千钧一发关头不惜亲自出马,通过小型潜航器进入“红十月”进行“招安”,和心心相惜的舰长一同应对参与围追堵截的红海军主力,并且伪造现场,将这艘庞然大物带至美国,使克里姆林宫无论在军事还是外交上都只能是吃哑巴亏。

《燃眉追击》中的瑞恩荣升副局长,他所要的工作已经远远超出了情报分析:不仅要消灭敌人,还要平衡内部各方面的利益集团,利用游戏规则来达成目标。本作中瑞恩逐渐积累得到的政治智慧,也为日后问鼎总统宝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克兰西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神技,莫过于通过作品预言国际大事的能力,美国驻班加西大使馆遇袭(《红兔子》)、美日经济战(《美日开战》)、9/11事件(《总统命令》)、特种部队秘密部署南美进行缉毒行动(《燃眉追击》)等爆炸性的历史事件,在他的作品中均有预见。《彩虹六号》中关于整合北约情报与特种部队资源,设立跨国反恐铁拳“彩虹”的设想,也对当下难民潮下饱受恐怖主义威胁的欧洲各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不过,说克兰西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这也的确是有些夸张,但从另一侧面也体现出了克兰西对地缘政治关系的超强解读能力。

vg和黑暗势力对比(VG人物汤姆克兰西)(6)

即便在某些科幻感强烈的作品中,克兰西品牌游戏在装备设定方面,也是基于现实中存在的实验性兵器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建立红色风暴工作室,担任《政治对决》和《彩虹六号》两部游戏制作人以外,克兰西并未再投身过一线开发工作。不过,以克兰西冠名的Ubisoft军事题材游戏,却依然继承了他的预言能力。就拿《幽灵行动》系列来说:于01年发行的初代准确预言了发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由于南奥赛梯问题,在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爆发的那场高烈度的局部冲突,游戏剧本甚至连时间都对的上!游戏中的格军一样也是只有被碾压的份儿,只是后面的故事就不那么“真实”了,因为斯考特·米切尔领衔的Ghost们登场了……

《幽灵行动》系列此后的三部作品,对东非红海沿岸错综复杂的局势,中美洲贩毒集团的嚣张气焰、东北亚地区的危险平衡的描述,均有相当强的真实感和现实意义。2006年的《幽灵行动:尖峰战士》讲述的是美洲三国领袖在墨西哥举行峰会,而游戏发售之后不到一个月,哈珀、小布什和科萨达即在墨西哥城市坎昆齐聚,讨论“北美安全与繁荣联盟”的进展情况,这被《渥太华公民报》评论为“游戏剧情的真实上演”——还好没有“墨西哥叛军”的乱入,否则真的是100%还原度了!

vg和黑暗势力对比(VG人物汤姆克兰西)(7)

克兰西并未干预过Ubisoft的冠名游戏制作,不过在看到“三眼幻魔镜”这一现实中不存在的装备的时候,老头还是对蒙特利尔小组表示过强烈的不满

克兰西一直以来都是共和党的忠实支持者,并且曾大量捐款,政治观点呈典型的保守主义力场。他主张美国对外积极进行低烈度的军事干预(这也是老头一直将里根当作偶像的原因),即便是对于一直和自己唱反调的两个核大国,也要在适当的时机给点颜色看看。9/11事件后,克兰西一度指责左翼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国家安全系统的运作,并且通过“穆斯林不允许自杀”这一教义(为天堂中72个处女奋力拼搏的人肉炸弹们笑而不语……),在媒体上暗示袭击事件并不是恐怖分子主使,而是来自敌对势力的国家行为。

军事题材小说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核弹这一具有毁天灭地能力的因果律级武器,和所有主流同行一样,克兰西是坚定的禁核主义者,但他的具体观点有些非主流:和“对等毁灭确保拥核国之间也无法爆发常规战争”这一普遍被大众所接受的论断不一样的是,克兰西坚信即便是两个核大国之间进入全面战争状态,所进行的也是常规战争。在《恐惧的总和》中,俄国使用超音速轰炸机突袭美国航母编队,作为回应,美国则使用灵巧炸弹对苏联前线机场举行有限度的报复。

而在《红潮风暴》中,华约与北约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已经爆发了全面冲突,双方投入了除核弹以外的一切作战手段……打到最后,和谐弹也没有派上用场!因为在克兰西看来,作为一种威慑性的兵器,核武可以遏制,但绝不可能成为击垮另一个有核国的终极手段。在这种前提下,谁能够拥有令对方难以应付的高科技常规武器,谁才能获得具有现实意义的主动权和安全感。

vg和黑暗势力对比(VG人物汤姆克兰西)(8)

《红潮风暴》的一部非官方改编作品——Massive小组的《冲突世界》

不过,克兰西的上述思想并不可以归入“核武无用论”,他对于将战略平衡交付给MAD(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互相确保摧毁)这个充满悖论的规则还是持批判态度。正如在《恐惧的总和》中所表现的,冷战的根源在于恐惧——美国对苏联核力量的恐惧,以及苏联对于美国的恐惧,会在漫长的冷战过程中不断发酵,经过某些偶然性的事件,便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唯有瑞恩这样拥有超然视角的神人,才能用智慧予以化解。

vg和黑暗势力对比(VG人物汤姆克兰西)(9)

以基层分析员身份说服国家领导层放弃对俄国实施核打击,瑞恩在电影中的任务难度要比小说中还要高百倍

克兰西与生俱来的美国至大论所导致的优越思想,使得他的作品在充当反派的国家的描述中,总是夹带着无数的私货,充满着让当事国读者看起来啼笑皆非的狗血设定。由于信息收集和整理一直以来都是克兰西的看家术,成立个人工作室之后又拥有庞大的团队能够为其代劳,如此处理,也只能归咎于老头的由于意识形态所导致的傲慢与偏见了。

需要指出的是,在通过文字为美国精神摇旗呐喊的同时,克兰西并非是国家利益至上论的鼓吹手。正如为了美国利益舍得一身剐的瑞恩的表现那样,在政治压力与利益权衡中,是玉石俱焚,还是明哲保身,是挑战规则,还是屈服于体制,是恪守人性底线,还是为了眼前利益不择手段,每每处于漩涡中的时候,克兰西总能让笔下的瑞恩把握正道,正如《闻香识女人》里面的台词,“当面前出现岔路的时候,他选择了难走的那一条”。套用一句老掉牙的政治术语,克兰西身上还是体现着一定的“进步性”。

克兰西离世之后,Ubisoft官网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文字悼念。抛开官方辞藻,其核心内容只有一条:“老爷子走了,以后要玩克兰西只有找我们了!。”的确,早在十几年前,克兰西就已经不再进行一线创作,所有作品均有手下的写手们代劳,他本人则潜心于军事模型和大型退役军械收藏。这些以克兰西冠名的小说,其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和我们关系比较大的,还是克兰西游戏,不过近年来克兰西游戏作品几条产品线在剧情和人物塑造上的质量,同样也不容乐观。

Sam Fisher的沉稳、内敛的性格,是《分裂细胞》系列风格的最佳诠释。自《双重间谍》开始,以父女情和自身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为突破口,《分裂细胞》系列开始深入大叔的内心世界。在《断罪》中,大叔从单纯的精英特工,向着Jason Bourne(《谍影重重》)、Jack Bauer(《反恐24小时》)这样的破茧狂龙的形象转型,单纯凭借个人能力,依据“目的证明手段”的信对庞大的特务体制展开绝地大反击,这明显符合时下受众对反体制悲剧英雄的审美期待。

然而到了《黑名单》之后,他居然从一个走乔治·克鲁尼路线的颓废大叔,直接被Ubisoft多伦多小组塑造成为了一个性格扁平化的精壮小伙。被强行整容已经够惨,最惨的还是被变了性……格!他再度怀着都是一颗红心,两手武器,三生有幸,以四进四出的方式参与到这次扮演上帝,拯救美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从不追究是非黑白,这样的角色,怕是老爷子写起来也会觉得害臊吧!

《幽灵行动》系列同样从立足于现有装备和地缘政治关系的故事设置,走上了一条转向了堆砌高科技装备,剧情全面CoD化的不归路。看到《未来战士》中这一群Ghost身穿外动力骨骼,身披光学迷彩,在莫斯科街头大杀四方的景象——你感觉如何,感觉如何了呀?!

在原创作品方面,飞行游戏《鹰击长空》(H.A.W.X)初代即祭出私人军企(PMC)统治世界这样的狗血剧情,而《全境封锁》总算能够重拾写实化、专业化这面克兰西的招牌,然而全面放弃单人战役(未来的《幽灵行动:荒野》)同样如此),仅仅只是将庞大的故事背景当作是开战理由。

vg和黑暗势力对比(VG人物汤姆克兰西)(10)

《全境封锁》的剧情也绝非拍脑袋的产物,它基于小布什任期内美国政府曾经进行过的生化恐怖袭击推演——暗冬计划

将视角放大,我们可以看到Ubisoft军事题材游戏近年来过于明显的套娃作风和MMO化倾向,克兰西当年创办的红色风暴工作室逐渐被架空,还有对单人战役的全盘舍弃……这些都不是好的迹象。

然而让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就会发现克兰西的三大成功要诀——“绵密的取材能力、精密的分析方式、大胆的军事预言及政治风向”,而这,恰恰就是老人家给喜爱舞文弄墨的军迷们的最大一份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