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湘潭槟榔开始出现在外县市的小摊上,并逐渐取代当地槟榔散装槟榔,也逐渐被包装精美的袋装槟榔取代,“老爷”、“皇爷”等省内名牌开始出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槟榔为什么这么甜呢?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槟榔为什么这么甜呢(槟榔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槟榔为什么这么甜呢

上世纪90年代,湘潭槟榔开始出现在外县市的小摊上,并逐渐取代当地槟榔。散装槟榔,也逐渐被包装精美的袋装槟榔取代,“老爷”、“皇爷”等省内名牌开始出现。

胡启立接触槟榔时也很年轻。一次聚会上,一群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很快将一包槟榔分食,“吃完会出汗,很兴奋”。

好奇,是许多人尝试槟榔的第一动因。很快,他们发现,这种小黑果似乎有着让人欲罢不能的魔力。三五块钱一包的“亲民”价格,也不会构成经济负担。

于是,在湖南等多个地区,嚼槟榔的风气逐渐变得疯狂。湘潭成为槟榔加工业最集中的城市,当地人对槟榔的痴爱,更为全国之冠。

刘桑果的妻子唐娜说,在湘潭,“槟榔社交”无处不在。

唐娜是一名下岗工人,偶尔在超市打短工,闲暇时光泡泡麻将馆。

“熟人见面打招呼,第一件事就是掏槟榔”,她模拟着掏兜的动作,“一边说‘好久不见’,一边就从口袋里掏出槟榔递过去”。

找人办事也是如此,“不买槟榔就没人理”。她有亲戚在政府部门工作,家里经常有别人送来的吃不完的槟榔。而在街头巷尾的麻将馆,老板们靠发槟榔招揽生意,“谁家没有发槟榔,大伙儿就会猜测是生意不好”。

事实上,早在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经把槟榔列入“黑名单”,和烟酒、砒霜等同列为一级致癌物。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医师张胜称,湖南口腔癌有60%左右的患者都和吃槟榔有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科翦新春教授,是研究槟榔与口腔疾病关联的业内专家,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槟榔致癌在台湾地区和印度已经成为共识,目前,大陆患病率约为5%。

此外,翦新春教授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指出:“槟榔致癌是因为添加剂中的化学成分渗透到了槟榔之中。”

“我父亲也嚼过槟榔很多年,今年80多岁了,身体很好”,凌建军回忆,儿时的湘潭槟榔制作简单,味道很淳朴,变成袋装后,他总觉得味道有点怪,甜得发腻,放上两三个月都不会发霉,“以前的槟榔,最多放一个礼拜就不能吃了”。

唐娜则听街坊议论,在槟榔厂里工作过的人,出厂后都不再吃槟榔,有进过厂的朋友劝她别吃槟榔,“说工人浸泡槟榔的池子卫生糟糕,还说槟榔表面的黑色是熏出来的”。坊间流传的说法称,袋装槟榔里加有添加剂,让人上瘾。

病魔就这样在咀嚼声中入侵,对于重患,目前的医学尚无良策。

凌建军和刘桑果最初都以为只是得了口腔溃疡,总在同一处发作,打针吃药多日不见好。这些并没有很快引起他们的重视,在他们看来,这是嚼槟榔付出的正常代价。

随后的诊断结果如晴天霹雳,接踵而来的便是割脸或割舌的可怕遭遇:长沙市民阳浙金,经受两次手术,舌头被割掉三分之一,嚼食槟榔20多年;常德市民小春(化名),右侧脸颊被切除……

有人选择放弃治疗。2013年1月,嚼了十几年槟榔的长沙市民朱泽选择了自杀,他被确诊为口腔癌,医生建议切除部分舌头和喉咙。

“这种手术只能暂时保住病人性命”,翦新春曾介绍,对于口腔癌症患者,癌细胞侵犯到哪儿,哪儿的颌面部组织就要全部切除,然后再重建,从别的部位移植修复器官。

即便手术成功,术后复发的危险,也时刻威胁着这些癌症患者。记者拿到一份20余人的口腔癌患者名单中,已有多个号码变成空号,生死不明。

无力改变的结局

虽然在医学上,槟榔致癌已有明证,但在法律层面上,病患们向“槟榔”索赔的诉讼之路,依然举步维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