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清河林业局建设林场,有一群放山人,他们以前是林业局的工人,以伐木为生。后来,不准伐木了,他们中一部分人就开始靠放山谋生。

采参人的规矩(深山里的挖参人)(1)

朱广志,57岁,已经是个老放山人了。这次带记者进山,也是这次放山的把头,同行的还有两个同伴。放山是个既艰苦又危险的事情,很少单打独斗,一般都要组成一个队伍。在放山的团队里,各有分工,跟着把头的人叫跟棍,分别一棍、二棍、三棍地论下去。

放山队伍人数要单数,因为他们把人参当做人,凑成双数,寓意每次上山不要空手而归。

采参人的规矩(深山里的挖参人)(2)

进了山,记者发现他们一边走一边叫喊。同行的放山人解释,这叫做喊山,队伍各人相互之间要经常喊,或者敲树,制造点动静,吓走野兽,相互之间也有个联络。

而发现人参了,按放山人的行规,也要喊出来,做到公开透明。因为收获是属于整个团队的,人人有份,收获平均。

采参人的规矩(深山里的挖参人)(3)

如何找到人参,很大程度上依赖把头的经验。很多植物它长得像人参,事实却不是。比如赤芍,看起来像,但经验老到的把头能一眼分辨出来。不过赤芍也是比较实用的药材,也算一种收获。

采参人的规矩(深山里的挖参人)(4)

朱广志边寻找一边对记者说,放山的时候,一字排开,用索拨棍慢慢寻找,并且不准乱说话。人参还有一个特定的名字,叫棒槌,当发现小人参的时候,有小就有大,大家会仔细寻找,不会错过。

人参生长是非常缓慢的,当放山人发现小人参,会留下来,让它慢慢长。贪婪赶尽杀绝的做法是绝对不能做的。对于人参的大小,他们还有专业的行话,按叶子称,四匹叶的人参就不算小了,五匹就是个大棒槌了。

采参人的规矩(深山里的挖参人)(5)

如果决定挖的人参,就先系上红头绳,因为大家相信,人参老了会成精,怕它土遁。挖不叫挖,叫抬人参,以示对人参的尊重。用来抬人参的工具则叫棒槌针,用鹿腿骨做的。

采参人的规矩(深山里的挖参人)(6)

抬人参非常讲究,先把周边的杂草清理干净,然后一点点松土,不能伤到人参的须根,如果伤了须根,就卖不上好价钱了。

看到终于有了收获,朱广志一行却并不是很高兴。记者询问,原来,这个人参被虫子咬过,长相不是很好。一般长相好的往往比大小更影响价格。

采参人的规矩(深山里的挖参人)(7)

贵的几千上万块,而这个,给五六百块就卖了。朱广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