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5 10:17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张建平

老货币收藏大全 收藏与鉴赏说说货币中的(1)

中国古代货币的计量单位是以计重为主的,如半两、五铢、十钱等等。把货币单位称为“元”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那时,欧美使用最广的“银圆”开始传入我国,其中流入最多的墨西哥银圆,因钱面有鹰的图案,便称之为鹰洋,一枚为一圆。后来人们为书写方便用“元”代替了“圆”。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广东开始制造机制铜元(俗称铜板),铸文“每百枚换一圆”,正式确立货币单位为“元”。

外国银元进入中国,民间还把量词“块”与“元”并作使用,如“一块洋钿”、“两块大洋”、“三块袁大头”等等。用“块”称作货币单位的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与银元同时流入中国的,还有与银元配套分等的银毫,十毫为一元。民间称其为角子、银角子。现有辅币单位“角”由“角子”演变而来,“一角”就是“一毫”。

为记账方便,人们常常将“毫”字省笔写成“毛”。久而之,习非成是。其实,这里的“毛”应该读“毫”,有的地方至今还用这个读音。

我国所发行的货币中没有用“块”、“毛”作单位。图中的“弍毛”纸币是越南货币,供君鉴赏。

(嵊州市收藏协会会员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