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最是襟喉南北处,关梁日夜驶洪流。”明代诗人方尚祖曾用这样的诗句描绘淮安清江浦的盛景。淮安是一座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的城市。“运河之都”在淮安,淮安的运河中心则在清江浦。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大运河孕育了清江浦悠久的辉煌历史、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已有六百年历史的悠悠清江浦,亦承载着厚重的运河文化轨迹。 岁月流转,如今清江浦区是淮安的中心城区,也是淮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板块。如何建设好这样一个具有历史底蕴、承载历史记忆的老城区?如何维护好大运河文化带清江浦段?4月23—4月24日,交汇点记者深入清江浦区,实地探访这片人文荟萃的土地。

运河之都淮安的变化(一张大运河文化带上的)(1)

深厚历史,滋养美好清江浦

自1415年平江伯陈瑄凿渠开河以来,清江浦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明清鼎盛时期集漕运指挥、河道治理、淮盐集散、漕粮储运、榷关征税、漕船制造“六大中心”于一体,历来就是“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地。清江浦辖区大运河总长30公里,文化资源丰富。“运河三千里,最忆清江浦。”美好的清江浦,说的是景,是物,更是人。总理周恩来、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用相机作画的摄影大师郎静山都在此留下了童年印记。大运河的水色、清江浦的风光,滋养了无数从此走出的名人,承载着历代淮安人的情感和记忆。交汇点记者了解到,淮安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申遗点,有一半在清江浦境内,包括清江大闸、丰济仓、文庙、都天庙、清江浦楼等文化遗产点133处、国家和省级文保单位10处,非物质文化遗产72项。

运河之都淮安的变化(一张大运河文化带上的)(2)

串点成线,建设运河旅游窗口

漫步在里运河文化长廊,既可享受里运河的生态之美,又能感受沿线古迹的文化之韵。而坐落在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历史风貌区的淮安运河博物馆,更是了解清江浦运河文化不得不来的地方。自然风景与历史人文在此交融,高品质运河旅游片区在此成功打造。据悉,淮安运河博物馆下辖清江浦记忆馆、淮安戏曲博物馆、淮安名人馆、清江浦楼、国师塔等,集中展现了淮安作为“运河之都、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其中,飞檐翘角的清江浦楼是观赏里运河风光的绝佳地点,更是清江浦地名的标志。乾隆南巡时曾在此留下错题“清江浦”的佳话。而清江浦记忆馆以复现城市记忆为主线,具有浓厚的运河文化特征。“挺有趣的,互动体验感很强。”不少游客兴致勃勃地体验着场馆内情景再现式的生活片段。区域特色文化生活风貌的变迁展现为游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明清以来清江浦发展的脉络在游览该馆的过程中便可明晰。

运河之都淮安的变化(一张大运河文化带上的)(3)

多元项目,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交汇点记者了解到,为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包括清江浦1415历史文化街区、都天庙历史风貌区、御码头运河文化中心、人民南路周边街区整治提升等一批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重大功能性项目、产业类项目、文化旅游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正在清江浦区同步展开建设。其中清江浦1415历史文化街区是里运河文化长廊的核心项目。该项目以“清江浦开埠之源”为文化主题,是打造淮安里运河城市名片的样板工程。日后,城市夜生活、文创新零售、餐饮老字号等文化旅游需求将在此得到满足。清江浦1415历史文化街区旨在打造最具“淮安记忆”的城市历史文化休闲街区,构筑一条“吃穿住行游”的完整产业链,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注入新的活力。而人民南路周边街区整治提升项目则是对老城进行有机更新。该片区是最能反映老清江历史积淀、时代变迁、繁荣兴衰的核心区。清江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改造的一项显著特色是微更新、微改造。“我们立足该区域实际状况,不搞传统的“大拆大建”,而是在保留原有肌理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局部保护性开发,对沿街建筑立面、墙面进行修缮修复。”值得注意的是,为保留城市记忆,呈现时光建筑,未来,民国建筑风格、明清风格、现代建筑风格、苏式建筑风格都将在该片区原有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呈现。该片区将打造成为清江浦乃至淮安集历史、文化、商业、旅游的新地标。

运河之都淮安的变化(一张大运河文化带上的)(4)

运河之都淮安的变化(一张大运河文化带上的)(5)

当前,清江浦区正着力打造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传承好运河历史文化记忆、策划打造一批运河文化旅游项目、推进大运河淮安清江浦片区的保护与更新,是眼下清江浦区的重要抓手。老城区的“味道”在这里氤氲,高品质、现代化的时代活力亦在此彰显。相信,与大运河相依的清江浦,将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前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虞越/文 郎从柳/摄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