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希波战争后,古希腊文明开始走向巅峰,这一时期古希腊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哲学家家、戏剧家、历史学家,下面我们会分别介绍具有代表性人物,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辉煌的古希腊文化)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经过希波战争后,古希腊文明开始走向巅峰,这一时期古希腊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哲学家家、戏剧家、历史学家,下面我们会分别介绍具有代表性人物

古希腊三贤:

古希腊三贤分别为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这三位开启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大门,使西方世界开始有了思想体系,而且三人还有师承关系。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

苏格拉底出生于公元前469年,这个时候的希腊人刚刚取得希波战争的胜利。苏格拉底曾经跟父亲学习雕刻,是一位石匠,后来他接触了《荷马史诗》以及其他诗人的作品,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靠自学成为了一名学者。在苏格拉底成长的时期,雅典也正处在伯利克里改革之后的鼎盛时期,全希腊的学者聚集在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的知识和自由辩论的风尚,使年轻的苏格拉底有更多获取知识的机会。成名之后的苏格拉底免费教授学生,教学方法也很特别,他不断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并且交换意见,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这也就是后来所说的“苏格拉底教学法”。苏格拉底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获得知识,关键在于如何教授。

苏格拉底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对吃穿用都不怎么讲究,因为他本人并不在意这些,只想着如何做学问,在教授学生的时候,他也非常喜欢和他人辩论。在雅典的街头无论寒冬酷暑都可以看到穿着一件单衣光着脚的苏格拉底在与他人辩论的场景,他希望通过与他人辩论的方式完善自己的认知。他认为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世界上存在绝对的真理、公平和完美,这些绝对的事物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人类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外的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

不过苏格拉底并不只是一个文人,他曾经三次参军,作为重兵在战争中表现得非常勇敢,多次救助受伤的同伴。但是在政治上,苏格拉底并不赞成当时雅典的奴隶主城邦民主制度,他认为城邦应该由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和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来领导,而非一昧的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公民大会,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独立思考不盲从的精神,后来雅典在希腊内战中的失败也证明了苏格拉底的远见。苏格拉底不断在探索真理,追求更高的智慧,他口才极佳,而且善于使用各种方法辩论,经常把一些知识渊博的人说得哑口无言,因此在广大的青年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拥有大批的追随者(相当于现在的粉丝)和学生,其中就包括柏拉图,但是这也必然触及了当时雅典奴隶主贵族们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妒忌和猜忌。

公元前339年,一批别有用心的奴隶主贵族煽动公民大会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其罪名是煽动青年、诬蔑雅典神以及破坏雅典制度等等。虽然苏格拉底并不赞成雅典这一套制度,但是他本人是非常爱雅典,不愿意城邦的威信再次受到打击,因此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们逃亡的建议,从容的喝下毒酒赴死,享年七十岁。

苏格拉底无论在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但是他一生没有留下任何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在其著作中记载而流传下来的,比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

柏拉图生于公元前427年,原名叫做亚里士多克勒,因为他身体强壮,所以被称之为柏拉图,柏拉图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平坦和宽阔,后来这个名字也就被沿用下来,他既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柏拉图出生的时候,正是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的第四年,柏拉图出生雅典贵族,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大约二十岁的时候,他开始追随苏格拉底,雅典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惨败,之后又经历了“三十僭越主”时期的动荡,这个时期雅典人口损失甚至超过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整个城邦支离破碎,但是这并不影响雅典人最擅长的的内斗,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莫须有的罪名审判,并处以死刑。

苏格拉底一死,柏拉图对雅典的制度彻底的失望,同时也受到苏格拉底的牵连,只能与其他苏格拉底的弟子一起逃往海外避难,之后他游历了西西里岛、意大利、埃及等地。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并且创办了学园“阿卡德米”,这个是西方最早的教育机构,前后存在了九百多年,将近一千年,一直到公元前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学园受到毕德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德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等等。

柏拉图是唯心主义者,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想论”,并对后世西方哲学思想的形成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柏拉图认为在现实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理念世界,现实是理念派生出来的,现实世界是变化不定的,而理念世界则是永恒的。

柏拉图的思想和主张被记录在他最重要的著作——《理想国》这本书中,这本书论述了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构建和治理,其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涉及到政治、教育、伦理、哲学等多个领域的学说,思想博大精深,几乎代表了整个希腊的文化,有人说所有西方哲学无非就是再给《理想国》做注脚,这句话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由此可见这本书对西方哲学的重要性。

公元前367年,柏拉图来到锡拉库扎,也就是西西里岛的东岸,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施,但是并没有被接受,本人最后也被驱逐,在公元前360年回到雅典,继续在学园中教书和写作,这样一直持续到公元前347年去世。

柏拉图学派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对后世西方哲学的影响极大,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以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之名进行的对话,所以人们很难区分哪些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图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于公元前384年出生在色雷斯,这个地方并不是传统的希腊世界,顶多算是希腊的殖民地,旁边是正在崛起的马其顿王国。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当时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御医,家庭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

公元前367年,亚里士多德迁居雅典,成为柏拉图的学生,并在柏拉图的雅典学园中学习了二十多年,一直到柏拉图去世后两年才离开。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应当时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年仅十三岁的亚历山大三世的老师,这个时候的亚里士多德四十二岁了。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亚历山大之后对科学研究和知识分子都非常重视,建立了亚历山大图书馆。亚里士多德作为亚历山大三世的老师长达七年,一直到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亚里士多德才返回雅典,并且建立了自己的学校。

亚里士多德非常推崇公共教育,但到亚历山大大帝去世以后,希腊人开始反抗马其顿人的统治,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的师徒关系成为了众矢之的,因此亚里士多德只能流亡在外。之后又再次返回雅典,继续学术研究,直到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三岁,不过有一种说法是说亚里士多德是被毒杀身亡的。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面有哲学、逻辑学、政治学、伦理学、物理学、天文学、植物学、修辞学等等,他首次将一些学科从哲学中区分出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对西方文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吧科学分为三类:

一、理论科学:包括数学、自然科学以及后来被称之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

二、实践科学: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修饰学等等。

三、创造科学:包括诗学等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论与柏拉图的先验论和唯心论不同,亚里士多德认为意识是积极的,物质是消极的,这就是二元论。亚里士多德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柏拉图,但是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我们都知道,那就是“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也曾提出了中庸学说,他认为过度和不足乃是恶行的特征,而中庸则是美德的特征。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非常丰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政治学》和《形而上学》两部伟大的著作。在《政治学》这本书中,亚里士多德探讨了奴隶制的形成过程,同时也从奴隶制的形成过程中探讨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在《形而上学》这本书中,亚里士多德探讨了哲学问题,例如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后来的中世纪早期,由于柏拉图的学说非常盛行,因此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很长时间没有被认可和推广,一直到十二世纪,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才开始在西方兴起。他的著作被翻译成各种欧洲文字,形成了中世纪后期的经院哲学。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

古希腊的戏剧有很长的历史,是西方世界最古老的戏剧,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在公元前五世纪达到鼎盛时期。

雅典是古希腊戏剧最发达的城邦,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记载,雅典戏剧中悲剧的诞生要早于喜剧,而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宗教活动,感叹酒神的不幸。相传这些诗歌都是人们在酣醉的时候即兴创作的。雅典非常重视戏剧,城邦政府不仅会出资排练戏剧,还会鼓励公民去剧院观看戏剧。到了伯利克里改革之后,还会给公民颁发戏剧补贴,让公民可以有经济能力去观看戏剧,这一方面是对公民的教化,更主要的是可以转移公众的注意力。

公元前534年,喜剧被传至雅典以外的其他城邦,每个城邦都开始建造自己的剧院,现今保存最完好的是阿斯班多斯的剧院。每个古希腊剧院都和宗教庆典活动以及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关联,都是城邦的重要建筑。剧场一般是椭圆形露天剧场,有自下而上的看台供大家观看场地中间的戏剧。剧场不仅可以观看戏剧,还可以从事很多聚会活动,对希腊人的生活非常重要,而且希腊人的戏剧和历史都是穿插在一起的。

在古希腊史学成为一个学科之前,戏剧还肩负着记录历史的使命,因此就免不了有夸大的成分了,所以古希腊的历史,特别是早期的历史,读起来不是像神话故事,就是一些难以置信的内容,甚至前后矛盾。

目前只有四位剧作家的作品流传于世,都是雅典人,他们分别是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以及一位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他们的创作以及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著作构成了人们对古希腊戏剧的全部了解,下面我们直接三三大悲剧作家。

埃斯库罗斯出生在贵族家庭,他的少年时代雅典正处在希庇阿斯的时代,之后希波战争爆发,公元前490年,埃斯库罗斯参加了马拉松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他的兄弟阵亡,他本人受了伤,公元前年480年,他又参加了决定西方命运的萨拉米斯海战。

埃斯库罗斯很喜欢戏剧和诗歌,曾亲自在自己的剧作中扮演角色。二十五岁的时候,他第一次参加雅典的戏剧比赛,但是没有获胜。公元前472年,埃斯库罗斯凭借着作品《波斯人》赢得了戏剧比赛,但在之后的公元前468年的比赛中输给了索福克勒斯。他一生中一共赢得了十三次雅典戏剧比赛的最高奖。

传说埃斯库罗斯是被一只从天上掉下来的乌龟砸死的,后来被埋葬在了格拉斯。传说他一生留下了九十部剧作,但只有七部完整地流传到了今天。

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品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大致剧情是普罗米修斯是泰坦神的后代,在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诸神与前代泰坦神的争斗中,普罗米修斯站在了奥林匹斯诸神的一边,得到了宙斯的赏识,留在了奥林匹斯山。后来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类,但人间还没有火,神王宙斯不同意给予人类火种,而普罗米修斯暗中盗取了天火,帮助了人类,有了火以后,人类可以煮熟食物,也可以抵御猛兽的袭击。可是这一举动却触怒了宙斯,宙斯将普罗米修斯用铁链缚在高加索山脉的一块岩石上,命令一只恶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白天失去的肝脏晚上可以重新长出来,但是如此日复一日,增加了普罗米修斯的痛苦,而且要持续三万年,但是普罗米修斯并没有在宙斯面前丧失勇气,一直等到半人半神的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出现,他杀死了恶鹰,解救了普罗米修斯。

这部作品的故事情节并不是非常复杂,但是作者的创作和叙述的方法非常有特色,宙斯作为主要任务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而是通过其他神氏的对话以及人类和神氏之间的互动等方式间接的描述了宙斯易怒和自私的形象。

索福克勒斯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当时恰逢雅典城邦的黄金时期,这个时代的雅典人满怀自信,雅典的哲学家们相信“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但过分的自信令他们的傲慢而又热衷于争名逐利,因此诡辩学应运而生,夸夸其谈者很多,传统的信仰也受到了挑战。

索福克勒斯敏锐地感觉到了这种风尚的问题,并深感忧虑,在剧本中,他曾反复给予劝导和警告。他在二十七岁的时候第一次参加了戏剧比赛,并且战胜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一生获奖二十四次,也有的说是十八次。据说他在去世前总共写了一百二十三个剧本,但是现今只有七个剧本流传于世,其中《俄狄浦斯王》是他最著名的戏剧代表作,也是估下啦悲剧的经典作品。

《俄狄浦斯王》这个故事取材于希腊古老的传说,传说俄狄浦斯出生在忒拜国的王宫,其父亲忒拜国拉伊奥斯从神谕中得知俄狄浦斯长大后将会弑父娶母,于是令人将其抛弃在野外,令其自生自灭,但是科林斯的一位牧羊人救起了俄狄浦斯,并将他献给了科林斯国王,科林斯国王没有儿子,于是就收养了他。

成年后的俄狄浦斯从神那里得知自己命中注定将弑父娶母,不过俄狄浦斯不想出现这样的结果,于是他就离开了科林斯王宫,但是此时的俄狄浦斯依旧认为科林斯国王和王后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但是俄狄浦斯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次试图躲避命运的行为加速了他的人生悲剧。

离开养父母后,俄狄浦斯朝忒拜国走去,在路上他受到一伙人的侮辱,双方的争斗中,俄狄浦斯失手将一位老者打死,而此人正是他的生父——忒拜国的国王拉伊奥斯,之后俄狄浦斯继续上路,碰到了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斯芬克斯坐在忒拜城附近的路边,拦住过往的路人向他们提问:“什么动物早晨是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而腿最多的时候,也正是他们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之前很多人都猜不中答案,全被斯芬克斯给吃掉了,而聪明的俄狄浦斯很快就猜出了正确答案——人,并且杀死了斯芬克斯。当然另一种说法是斯芬克斯由于谜题被破解,无地自容,跳崖身亡。

由于俄狄浦斯的勇敢和智慧,被忒拜人拥戴为国王,并且娶了前国王的王后,也就是他的亲生母亲为妻。俄狄浦斯无疑是一位好国王,但是忒拜城却突然发生了瘟疫等灾害,为了平息灾难,俄狄浦斯按照神的指使,寻找杀死前国王拉伊奥斯的凶手,最后发现拉伊奥斯就是自己在路上失手打死的老人,而自己还是没有逃脱弑父娶母的命运。在得知真相后,俄狄浦斯的母亲伊俄卡斯特在悲愤中选择自尽,俄狄浦斯也自责不已。虽然忒拜人依旧爱戴他,可是俄狄浦斯还是远离了忒拜城,漂泊四方,后来得到了曾经击败过米诺陶洛斯的忒修斯的保护。

《俄狄浦斯王》这个戏剧中,在命运面前,人们就是任其摆布的玩偶。

欧里庇得斯于公元前480年,出生在一个雅典贵族家庭,他的著作大多取材于神话,同时注重表现自由民的思想感情,使得神话题材更具有现实意义,广泛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危机加深时期的许多现实问题,其剧作语言接近口语,尤其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充满浪漫情调和闹剧气氛,对后代剧作家有很大的影响。相传欧里庇得斯著有九十余部悲剧作品,传世的有十八部,其代表作《美狄亚》创作于公元前431年,是古希腊悲剧代表作之一。

在希腊神话中,美狄亚是太阳神赫利俄斯的后裔,也是科尔喀斯岛上会法术的公主,他与上岛寻找金羊毛的伊阿宋王子一见钟情,美狄亚用法术帮助伊阿宋取得了金羊毛,条件时伊阿宋要和她结婚,之后两人一起返回希腊。美狄亚的父亲埃厄忒斯听到她逃走的消息,于是派遣她的哥哥前往追赶。美狄亚为了和伊阿宋一起离开,竟然杀死了自己的哥哥。伊阿宋回国以后,又用计杀死了篡夺王位的伊阿宋的叔叔,帮助伊阿宋夺取了王位,可是伊阿宋反而开始忌惮美狄亚的法术和残酷,后来伊阿宋移情别恋,美狄亚由爱生恨,将自己与伊阿宋的两个孩子杀死,并且毒杀了伊阿宋的新欢,然后离开了伊阿宋,而伊阿宋本人也抑郁而终。美狄亚返回了故乡科尔喀斯岛,这个时候她的父亲埃厄忒斯的王位以及被自己的弟弟篡夺,美狄亚跟自己的父亲取得了谅解,用魔方帮助父亲重新登上了王位。

到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由于雅典的势力大大的被削弱,其戏剧的发展和影响力也逐渐下降,直到希腊化时代,戏剧才开始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之后,希腊化时代最主要的戏剧形式由悲剧转化成了新喜剧,这个时代唯一有影响力的剧作家是米南德。

新喜剧对后世重要的贡献是它影响了其后的古罗马喜剧,尤其体现在对古罗马重要剧作家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的影响上

古希腊三大历史学家之一:

古希腊早期既没有文字,也缺少纸张等载体,更没有记录历史的习惯,一直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九世纪的一些事件才出现在了口口相传的《荷马史诗》之中。

《荷马史诗》也是古希腊早期唯一可以勉勉强强称之为记录历史的资料,相传是由大约生活在公元前九世纪至公元前八世纪的盲人作家荷马所著,但是目前的考古和历史资料我们无法证明这个人是否真的存在过。但是有一种说法说,《荷马史诗》应该是由多位乐师根据当时流传的史诗总结而成的,荷马可能是其中一位善于记忆的乐师。

《荷马史诗》真正形成文字的是在公元前六世纪以后,成书则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时候了。但是由于历史流传的时间较长,其版本的差异也非常大,即使公元前二世纪的版本也与之前的内容出入很多,其内容上更像是一部神话故事,形式上也是容易产生歧义的诗歌体,很难称之为一部史书。

公元前六世纪出现的雅典戏剧间接的承担起了一部分记录历史的功能,可是戏剧毕竟是艺术,夸张是常见的艺术手法,这与客观记录历史的要求相差甚远,结果就导致古希腊的历史,特别是早期的历史,读起来要么像是神话故事,要么就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让我们难以置信,前后矛盾、逻辑混乱,不过有记录总会比什么都没有要好很多。结束希腊人不分戏剧和历史的时代,将史学独立成为一个学科的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希罗多德出生在公元前484年,在公元前425年去世,他实际上出生在小亚细亚的哈利卡纳苏斯,这个地方长期属于波斯帝国,现在就在土耳其境内,由于并非雅典出身的原因,希罗多德崇拜雅典的同时也不排斥其他民族,但是当时的希腊人总体上是非常排外的。

公元前445年前后,希罗多德来到刚刚取得希波战争胜利,正处在黄金时代的雅典,他本人对雅典的制度非常赞赏,于是下定决心写一部完整的叙述希波战争的书来记录雅典人的功绩,于是开始着手撰写《历史》,希罗多德的这部《历史》前半部分叙述了希腊、波斯、埃及和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民族、地理、风俗和制度等。后半部分记载了希波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向读者展示了古代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生活情况。

《历史》这本书是西方史学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著作,希罗多德在书中以实际记录叙述历史,初步摆脱戏剧对历史的影响,开创了西方史学界的先河,对后世西方史学家有很深的影响。

希罗多德被西方尊称为“历史之父”,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他更应该被叫做“谎言之父”,因为希罗多德所处的时代其文献资料极其匮乏,虽然有一些城邦有本城邦的大事的记录档案,但是档案毕竟不是历史,因为档案没有事件的过程。

希罗多德搜集资料的方法是旅行,他三十岁的时候开始游历和考察了很多地方,一方面亲身观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另一方面通过翻译与当地人进行交流,获取当地人的信息,有条件的地方尽量查阅一些档案和史诗,参考石刻碑文等古代遗迹,对获得的素材,希罗多德做了全面的记录,之后认真的进行对比分析,并且作出判断,摒弃其中一些荒谬的内容,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可信的说法,力求探索真实的历史,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但是这只是希罗多德个人的说法。

自从希罗多德的时代开始,希罗多德所引用的这些资料的可信度到现在都存在争议,许多人都认为希罗多德所宣称的已经全面和彻底的探索过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他实际上连去都没有去过,他书中的资料无非就是他本人的臆想,所以称之为“谎言之父”。

希罗多德的争论恐怕今后还会继续延续下去,很难会有一个结论。不过希罗多德的著作确实带有浓厚的宿命论的色彩,与当时绝大多数的希腊人一样,在希罗多德看来,一切事情都有神的干预。例如波斯皇帝薛西斯起初并没有征服希腊的计划,是神认为薛西斯对神不尊敬,才促使他出征,并使其失败进行惩戒,而波斯舰队出征以后又遭遇风暴,不是波斯人不了解爱琴海的水文情况,而是神认为波斯舰队过于强大,先消灭其一部分,以保持希腊和波斯双方势力的均衡。

在希罗多德写希波战争的记录部分时,由于希罗多德缺乏基本的军事经验,为了表现希腊人的成就,无限夸大波斯人的军力,完全不考虑当时波斯帝国的实际人力物力的情况,这也能理解,我国历史的记录也会有夸大的部分,来赞扬某人的丰功伟绩。希罗多德对战前准备等环节描写的很细致,细致到了能影响后人对这个的可信度,而对战争具体的过程又一笔带过,最多只描写一些花絮,所以希罗多德笔下,百万敌军莫名其妙的就崩溃了。

希罗多德对人物的性格和有趣的秩事投入了过多的关注,超出了记录历史的需要,从这里来看,希罗多德仍旧没有摆脱之前希腊史诗的写作风格,这个问题一直等到修昔底德时期才得到了改正。

修昔底德出生于公元前460年的雅典,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成长的时代雅典正处在鼎盛的伯利克里时期,成年后修昔底德和大多数贵族子弟一样凭借家族出身的个人能力走上了仕途。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时候修昔底德已经被推举为雅典的“十将军”之一。“十将军”在雅典政体中地位极高,任职资质在伯利克里改革之后也未向全体公民开放。

公元前424年,斯巴达军队围攻雅典的安菲波利城,修昔底德率军增援,但在他赶到之前,安菲波利城就陷落了,因此被雅典公民大会以延误战机,有通敌之嫌的罪名予以撤职并且放逐。

卸下军职的修昔底德居住在色雷斯,之后二十年间他始终关注着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进程,随时记下战争的经过,而且经常去各地的战场实地进行考察,包括较远的西西里岛战场,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结合自己的经历撰写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本书总共有八卷,书中详细叙述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过程,同时还记载了战争的背景战争过程中不同政治集团、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奴隶的反抗和逃亡以及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系等等。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后世保留了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段古希腊历史的大量珍贵资料,遗憾的是,一直到公元前396年修昔底德去世时这部书还没有最后完成。全书还记录了希腊早期的战争史,西西里岛的历史以及雅典的形成等内容,利用这些背景资料来更好的讲述伯罗奔尼撒战争,希罗多德将全书的记录重点放在了军事和政治方面。内政方面只有与战争相关才会被提及。例如书中记录了雅典的大瘟疫,是因为这场瘟疫使雅典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打击了雅典人的自信,并导致了伯利克里的下台和死亡,从而使雅典在战争中的战略开始改变,给雅典最后的失利埋下了隐患,而其他与战争无关或者关系不大的情节则被舍弃。

这部书主题明确,结构紧凑,浑然一体,但一些后世西方史学家认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内容只限于军事和政治,显得太过于狭隘,包括雅典人引以为傲的文化,由于与战争无关,也未被收录,这样是不够全面的。不过修昔底德的这种写法恰恰反映了古希腊史学开始走向成熟,他正在尽力摆脱史诗和戏剧对史学记录的影响。

修昔底德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前人留下的作品,包括希罗多德的著作。他主张历史学不应该取悦于流俗,对一些当时流行的说法也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和分析,不合理的坚决舍弃。例如著名戏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找那个关于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是因为阿斯帕西亚奴隶被拐事件而发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说法就没有被修昔底德采纳,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为合理的动机,即“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因为雅典势力的日渐赠长引起了斯巴达人的恐惧”,这个理论被后世称之为“修昔底德陷阱”,也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的大国,而现存的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运用了大量演说词来说明战争双方领导者的决策和动机,刻画人物性格,交代战争的态势。不过这些演说词,有些是修昔底德自己听到的,有些是别人转述的,有些甚至是修昔底德认为是某个历史人物在某个历史时间点应该说的。这种方式可以为我们再现历史事件的场景,但也会混淆历史人物的看法和历史学家的观点,使后人无法区分哪些是修昔底德自己的看法,哪些是历史人物的观点,而这些演说词的真实性也非常值得商榷,可修昔底德开创的这种写法之后,这就成为了希腊历史写作的传统,甚至到了近现代还在被使用,只是很多后来的模仿者既没有修昔底德的文采又不去考察历史的真实性,完全是在故弄玄虚,写出不少蹩脚的文章。

修昔底德与希罗多德相比,修昔底德的进步非常明显,他不仅广泛的收集资料,并且非常富于理性,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将神的意志完全从历史记录中去除,只保留客观事实,力求使自己的著作合理而完整。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至今仍旧是研究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权威资料。

修昔底德创立了逐年记述历史的方法是西方历史学新的起点,虽然他的纪年方法还是不十分精确,一般使用季节来纪时,缺乏具体的日期,尽管如此,仍然是西方史学界的一大进步。修昔底德善于使用类比,以近期的事例对比历史上的事件,更加直观。而且他具有丰富的军事经验,对军事行动的描写真实且具体。

修昔底德创立的政治军事史的写作模式从公元前四世纪到现在一直被许多人沿用,最可贵的是修昔底德虽然是雅典将领,后来又遭到雅典人的驱逐,但是他始终能坚持中立,就事论事,用不偏不倚的立场记录和批判历史事件与相关的历史人物,并为读者解读了历史和发展的规律。修昔底德之比希罗多德小了二十几岁,但他们两个人对历史的理解却是不一样的。

从希罗多德到修昔底德,西方史学至少已经进步了一个世纪,也就是一百年。修昔底德不仅优于希罗多德,也远远胜过后来的色诺芬、艾佛鲁斯以及提奥旁波斯等人。

色诺芬是古希腊晚期的史学家、军事家和政论家,他于公元前430年出生在一个雅典的贵族家庭,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政治上拥护斯巴达的贵族寡头制度。

公元前401年,波斯帝国小亚细亚总督,波斯王子居鲁士三世,也就是“小居鲁士”,他在希腊招募了一只大约有一万两千人的雇佣军,他们多数是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老兵,其首领是经验丰富的希腊将领克利尔库斯。而当时年仅三十岁的色诺芬也作为中级军官加入了这只雇佣军。小居鲁士向雇佣军许下了丰厚的酬劳,让他们协助自己争夺王位,之后他率领包括这只雇佣军在内的五万军队向波斯帝国的腹地前进。

小居鲁士的军队进军到巴比伦附近的库纳克萨的时候,与其兄长,也就是当时的波斯国王阿塔薛西斯二世率领的十万波斯军队遭遇,双方展开激烈的大战,最终以小居鲁士战死结束。

小居鲁士战死后,希腊雇佣军逃离了战场,由于阿塔薛西斯二世忌惮希腊雇佣军的战斗力,所以与希腊雇佣军达成协议,允许他们携带武器离开波斯,但是后来波斯总督提萨费尼斯背弃了承诺,诱杀了包括克利尔库斯在内的雇佣军全部的高级军官和大部分中级军官,此时这只希腊雇佣军已经深入到了波斯帝国的腹地,距离希腊本土大约有一千五百公里,中间隔着库尔德斯坦、亚美尼亚、卡帕多西亚以及色雷斯等地方。失去了主要将领的雇佣军随时都可能全军覆没,在这危难的时候,色诺芬被推举为新的首领,此时雇佣军的主力是重步兵,已经没有了弓箭手和骑兵,在面对机动性很强的波斯人,他们完全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

色诺芬组织了投石手对抗波斯人的弓箭,又从辎重部队中抽调了马匹拼凑出一支骑兵,稳住了雇佣军的阵线,但是他们的补给只能依靠掠夺当地居民。所到之处的居民都像送瘟神一样希望他们尽快的离开,这支孤军历经艰辛万苦撤回到了色雷斯。出发的时候有一万两千人,经过战斗、疾病和严寒,再加上分裂和逃跑的最后只剩下了六千人。好在这个时候斯巴达人正在准备与波斯人开战,以赖掉之前的欠款和对波斯人的许诺,于是斯巴达人招募了色诺芬和他的雇佣军余部,之后作为雅典人的色诺芬参加了斯巴达阵营,并且战功卓越,结果被雅典人缺席判处流放。

公元前394年,斯巴达人奖励给色诺芬一块位于斯基诺斯的土地和一些奴隶。他和妻子外加两个儿子在这里定居了下来,这块土地不仅给色诺芬提供了生活和著书的经济来源,还使他获得了经营土地的实际经验并且写成了一本《经济论——雅典的收入》这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书中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在古希腊语中“经济”这个词本意是指家政管理,是色诺芬首次使用“经济”来概括奴隶主对生产经营的财产的管理。不过按照当代的学科来分类色诺芬的经济学,应该归类于管理学。从书中来看,色诺芬十分拥护自然经济,反对雅典所采用的发展商业和货币经济的方针,在书中色诺芬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了奴隶主的经济任务。

公元前371年,色诺芬移居科林斯。公元前369年,雅典和斯巴达达成和解,对色诺芬的放逐令也被取消,之后色诺芬的两个儿子加入了雅典军队,但是色诺芬本人一直居住在科林斯继续写作,一直到公元前350年去世。

与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两位历史学家想必,色诺芬的著作要丰富的多。色诺芬深受修昔底德创立的政治军事史的写作模式的影响,他善于记述历史人物的活动,文笔简朴典雅,思路清晰,对后世的拉丁文学影响较大。

《远征记》是色诺芬流传最广的著作,这本书记录了他率领那只希腊雇佣军会希腊的亲身经历,虽然书中,色诺芬夸大了自己的作用,但还是为后人提供了有关希腊雇佣军和波斯帝国的许多情况,以及雇佣军所经过的地区的地理风貌和风俗习惯。书中还向后人介绍了古希腊人的战术以及战例,对对后来的西方军事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远征记》也是一部为数不多的古代军事教科书,据说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也参考过这本书的内容。

色诺芬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希腊史》,他试图用此书接续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全书从修昔底德中断的地方开始一直叙述到公元前362底比斯击败斯巴达的曼提奈亚战役,可惜的是色诺芬即缺少柏拉图作为哲学家的才智,又不具备修昔底德那样不偏不倚,公平公正的历史观。

他本人是亲斯巴达的,所以作品中处处为斯巴达人辩护,并著有《拉凯戴梦人政制》介绍了斯巴达人的制度,而且他本人对斯巴达国王阿盖西劳斯也非常崇拜,并单独为斯巴达国王阿盖西劳斯做了传记,写成了《阿盖西劳斯传》。传记是色诺芬在古希腊文学中开创的新题材,而他的另一部传记作品是《回忆苏格拉底》,这本书讲述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

作为历史学家的色诺芬,其大局观不如修昔底德,他忽略了很多重要的史实,比如美塞尼亚的独立,雅典第二次海上同盟的形成、阿卡迪亚同盟的建立和麦加罗波利斯的建城等重要的历史事件。又加入很多个人的好恶,比如由于不喜欢底比斯人就把他们刻画的既贪婪又好战。但在某些部分内容上色诺芬还是比较公正的记录了史实,比如他虽然赞成贵族寡头政治,但对“三十僭越主政治”的描写和对雅典民主派重新执政后推崇的和解政策的赞赏,说明色诺芬至少还能客观的反映某些部分的历史事实。

他的《希腊史》也是现在我们研究公元前五世纪末与公元前四世纪上半期希腊历史的重要资料,因为有文字记录总是能更好的了解。

色诺芬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合称为“古希腊三大史学家”这三位奠定了古代西方史学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