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1)

导语

阅读胸片时,这些影像征象是有助于诊断疾病。

1膈上尖峰征(Juxtaphrenic peak sign)

膈上尖峰征见于上叶肺不张,是指三角形的高密度影在膈肌内中点处向上突出。

常与下副裂的存在有关。其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一种机制认为,上叶肺不张形成的负压可能是导致脏层胸膜及突出于胸膜外的脂肪进入下副裂的原因。膈上尖峰征也可见于右肺上叶及中叶不张或仅中叶不张时。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2)

图1 膈上尖峰征

2银杏叶征(Gingko Leaf Sign)

胸颈部可见的软组织呈广泛的双侧外科气肿。左侧胸大肌纤维间气体踪迹更明显,呈现银杏叶征。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3)

图2 银杏叶征

3浮莲征(Water Lily Sign)

见于肺包虫病感染,当肺包虫外囊破裂,内囊塌陷并漂浮于囊液面上,形成典型浮莲征样改变。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4)

图3 胸部正位片显示浮莲征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5)

图4 胸部侧位片显示浮莲征

4冬青叶征(Holly Leaf Sign)

指胸片上胸膜斑块的外观。结节边缘不规则的增厚被比作冬青叶。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6)

图5 冬青叶征

5Fleischner征(Fleischner sign)

由肺动脉高压或大面积肺栓塞的血管扩张引起的中央肺动脉突出。常见于大面积肺栓塞。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7)

图6 Fleischner征

6Naderio “V”征(Naclerio V sign)

见于继发于食管破裂的纵隔气肿患者。它被视为V形气体积聚。“V”形的一边是纵隔气体勾勒的左下侧纵隔边缘,“V”形的另一边是胸膜壁层和左侧膈肌中央的气体形成。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8)

图7 Naderio “V”征

7Shmoo征(Shmoo sign)

前后位平片中,圆形的左心室和主动脉扩张突出,很像Li'l Abner连环漫画中虚构的Shmoo人物。此征象提示左心室扩大。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9)

图8 Shmoo征

8胸膜外征(Extra pleural Sign)

沿X线切向方向观察病灶时,肺部阴影的斜边向胸壁缓慢变细。

此征象说明病变为胸膜外病变,而非肺内;病灶位于肺外周时,夹角可能是锐角。

此术语可能与extrapleural air sign混淆,后者是一种鉴别发现。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10)

图9 胸膜外征

9干草堆征(Haystack Sign)

见于纵隔气肿的儿科患者。儿童的心脏被空气围绕在上边和下边,表现出莫奈绘画中干草堆的样子。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11)

图10 干草堆征

10肺门重叠征(hilum overlay sign)

肺门处的边缘遮盖征称为肺门重叠征。用以判断胸片上肺门区病变的位置。如果可以清楚地看见病变内的肺门血管,则病变位于肺门前后。如果不能看见肺门血管,则病变位于肺门。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12)

图11 肺门重叠征

11肺门聚集征(hilum convergence sign)

用于鉴别肿块或淋巴结肿大引起的肺动脉扩张导致的肺门肿大。在前者,可见肺血管汇集并进入扩张的肺动脉。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13)

图12 肺门聚集征

12空气支气管征(air bronchogram sign)

在不透明的肺中,可见支气管分支和管状透明环。这提示病理是肺实质本身。

此征象显示中央支气管未堵塞;但是,当肿块引起半堵塞,也可看到空气支气管征。

此征象常见于肺炎、肺水肿,也见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泡癌,淋巴瘤,间质纤维化,肺泡出血,辐射和结节病引起的纤维化也可出现。 此征象也可以在CT上看到。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14)

图13 空气支气管征

13剪影征(Silhouette sign)

通常可见的解剖结构边缘模糊或消失,是由于此边缘邻近的区域被相同密度的组织或物质填充。

剪影征是提示病灶位置的重要征象。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15)

图14 剪影征

14深沟征(Deep sulcus sign)

一侧肋膈角变深和透亮度增强。这提示仰卧位胸片存在气胸的可能。在直立的X光片中,胸膜腔内的气体积聚于顶侧区域。仰卧位X光片,胸腔内积聚于前内侧区域的气体,使得外侧肋膈角的下缘显而易见。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16)

图15 仰卧位胸片显示深沟征,提示气胸

15蝶翼征(Bat wing Sign)

又称为天使之翼征。见于肺水肿累及肺门,而肺皮质不受累。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17)

图16 蝶翼征

16 空气新月征(Air Crescent Sign)

空气新月征是肿块或结节与正常肺实质间气体积聚的结果。

此征象常见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合并曲霉病的患者。空洞壁和真菌球(霉菌球)间的气体是空气新月征的原因。正常宿主免疫力和球菌形成的时间(通常是数年)有助于区分此疾病和侵袭性曲霉病。

空气新月征的其他原因包括支气管受累的包虫囊肿,血肿,脓肿,坏死性肺炎,填充粘液栓的囊状支气管扩张和乳头状瘤病。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18)

图17 空气新月征

17金“S”征(Golden “S” sign)

又称反“S”征,中央肿块导致右上叶肺不张可形成金“S”征。水平裂上移,包含肿块在内形成“倒S”形。反 S 的近侧缘膨隆为肺门部肿块压迫水平裂所致;中远侧向上凹陷为远端不张的右肺上叶将水平裂牵拉上移所致。

此征象提示中央肿块堵塞支气管。虽然此征象被描述为右上叶,但可见于每个肺叶中。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19)

图18 金“S”征

18弯刀征(Scimitar sign)

是指右下肺静脉异常直接引流到肝静脉、门静脉或下腔静脉。可见管状阴影沿心脏右侧延伸至隔膜。

肺静脉异常类似于土耳其的“pala”弯刀。弯刀征与先天性肺发育不良综合征(弯刀综合征)有关。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20)

图19 a 弯刀征 b 土耳其“pala”弯刀

19炸面圈征(Doughnut sign)

炸面圈征见于气管隆突下中段支气管后的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肿大在侧位胸片上呈分叶状的高密度影。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21)

图20 炸面圈征

20驼峰征(Hampton hump sign)

由肺梗塞引起的肺泡出血伴有肺泡壁坏死,在两天内发生。此征象首次由Aubrey Otis Hampton描述。胸膜为基底的楔形实变,其底部宽基于胸膜面,圆形尖部指向肺门。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22)

图21 驼峰征

21韦特马克氏征(Westermark sign)

是指由于机械性阻塞或肺栓塞中(血流减少)反射性血管收缩导致的肺外周血流减少。正位片上表现为透过度增加。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23)

图22 Westermark征

22空气镰刀征(luftsichel sign)

又称主动脉弓旁透亮征。“Luftsichel”在德语中的意思是“空气新月”。此征象见于严重左上叶塌陷。主动脉弓周围的新月形透光区称为Luftsichel征。

胸片的正位图(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24)

图23 镰刀征

医脉通编译自:Top 30 Signs in Chest X-Ray. ECR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