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二十大系列评论

我们的基建被外媒称为东方的奇迹(5秒通过的隧道花6年打通)(1)

10月22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会后,李绍杰代表接受采访。图/新华社

10月22日,在党的二十大闭幕会后的“党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中,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李绍杰代表回忆了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施工的历程。李绍杰说,现在火车穿过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最后173米,只需要不到5秒钟,但是当年打通这173米却用了整整6年。每前进不到1米都会遇到塌方,感觉就像在豆腐脑中打洞一样,很多国外专家来到现场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助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缓解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状况的基础性工程。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火车5秒通过,6年建设”,实质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克难,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的一个缩影。

过去十年,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跨越式提升的十年: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成型,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

仅以铁路为例,十年来,中国新增955座高铁站,4万公里的高铁线路构成世界最发达、最繁忙的高铁网;93%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通高铁;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由9.8万公里增加到15万公里。

这些交通建设成就的取得,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也成为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最直观最直接的途径之一。

我们的基建被外媒称为东方的奇迹(5秒通过的隧道花6年打通)(2)

2017年6月18日,施工人员在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内作业。图/新华社

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起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对于破除发展限制,促进国内国际循环畅通和民生改善,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都凸显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性。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的过程中,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升。像胡麻岭隧道能够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建成,背后就离不开一系列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的开发和运用。

十年来,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张高铁、深水航道工程等一批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运,无不是以交通建设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为重要前提。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诸如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新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广泛运用,也将为交通基础网络的完善、交通管理和运营效率的提高,增加更多新的可能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要让分布在不同区域的规模巨大的人口实现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都需要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提供基础支撑。

曾经,“天堑变通途”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现在,随着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加速成型,高速公路、高铁乃至机场,都在成为普惠式公共基础设施,也为每个地方、每个人的发展串联起一条条“通途”,这或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可感的红利与动力之一。

撰稿 / 李天辰(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赵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