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正式破土动工。新馆预计2023年10月完工,2023年底正式开放,届时观众可以在新馆感知神秘璀璨的古蜀文明。
设计概念图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供图
三星堆博物馆现有两个展馆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随着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不断出现,现有展馆已无法容纳新文物展示。为建设世界一流遗址博物馆,2020年10月,三星堆博物馆投入1000万元,面向全球征集概念设计方案,共有57家国内外设计公司及团队报名参与。记者在新馆开工现场了解到,在激烈的设计方案竞争中,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联合体的方案最终成功当选。
在众多顶级设计团队中,为何现在这个方案会中选?新馆方案体现了怎样的设计理念和构思?未来这里又会给观众带来怎样的观展体验?
29日,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艺和三星堆博物馆景区管委会规划建设部部长朱亚蓉就此接受了媒体采访。
外观:三个单元体曲线优美 寓意“堆列三星”
29日上午,三星堆新馆开工仪式现场,三星堆新馆设计效果图惊艳亮相。现场嘉宾和媒体对新馆的一致印象,便是三星堆新馆外观呈现出流畅的曲线形,与三星堆现有园区进行了有机融合。这种造型有何寓意?
刘艺介绍,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一共三个单元体。但从设计方案上看,三个单元体外立面以波浪形曲线连成一体。这种设计暗藏了新老博物馆文化上的传承。
“在进行三星堆新馆方案设计之前,我们的设计师曾经多次前往三星堆博物馆参观,对三星堆文物以及旧馆建筑留下了深刻印象。”刘艺介绍,在新一代设计师眼里,新馆设计并非意味着对旧馆文化全面颠覆,建筑设计如何体现传承并且从整体风格上保持一致,是他们非常想实现的目标。
设计概念图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供图
设计师们发现,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馆的螺旋外墙早已成为三星堆博物馆的标志,“我们将这种曲线延续发展,并从三星堆青铜面具、青铜人头像上无处不在的青铜眼的线条,作为三个堆体外形和内部空间的控制曲线。”新馆屋顶采用斜坡覆土形态,建筑消隐融入环境,与一号馆形体左右呼应;建筑形成三个沿中轴排列的覆土堆体,也寓意“堆列三星”。此外,三个堆体的平面控制线延长相交于一点,让建筑生成独特的形体韵律。博物馆主体建筑外形追求与地貌、史迹及文物造型艺术相结合的神韵,也体现了博物馆“馆园结合”之特色。
设计概念图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供图
在“显”与“隐”、“新”与“旧”、“分”与“合”之间,设计者寻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点,以恰当的姿态回应园区复杂的建筑现状和历史文脉。刘艺认为,这种设计理念应该就是方案能够从全球竞争者中胜出的原因,“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既有标志性又避免了特立独行和哗众取宠。我们希望能把三星堆遗址园区打造成‘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四川文旅形象的新担当,国家级遗址公园保护与利用的新典范,世界级文化遗产旅游的新目的地。”
展厅:均为灵活无柱、可分可合的开敞空间
对观众而言,博物馆新馆最让人关注之处在于将以何种方式呈现三星堆文物的震撼。刘艺介绍,新馆馆内的建筑设计也暗藏匠心。
三星堆新馆共三个堆体,东侧两个堆体为展陈空间,西侧一个堆体为后勤库区。
进入“时空螺旋”序厅,螺旋楼梯环绕放大6倍的青铜大立人雕塑,让游客切实感受古蜀文明“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震撼。至于参观路线也设计得相当灵活,游客既可以通过“一笔动线”连续参观全部展厅,也可以单独“点菜”。据介绍,新馆共6个常展厅和1个临展厅,展览面积1.8万平方米。结构设计采用钢桁架楼盖,保证展厅均为灵活无柱、可分可合的开敞空间。一楼设计了“古城古国”“古蜀文明交流”“考古发掘历程”等主题展厅。在参观完一层后,观众还可以通过螺旋楼梯进入二层 “圆形剧场”观赏情景短剧,再参观“艺术、神话与祭祀”展厅、“文物重器专题”展厅、“新考古成果”展厅。
设计概念图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供图
三星堆新馆还包含地下一层。观众通过螺旋楼梯进入负一楼以后,这里设计了游玩儿童乐园和学术报告厅。未来,孩子们可以在这里通过游戏的方式爱上考古和文物,观众也可以在这里聆听到考古大咖们的学术报告。
在新馆,观众可以看到哪些精彩展陈?朱亚蓉介绍,新馆基本陈列将强化且紧扣“古城古国古蜀文化”这一考古学文化定性而展开,夯实既有研究成果,丰富最新考古信息,除展示三星堆博物馆一、二号祭祀坑文物外,还将系统陈列展示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重大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文物。
目前,博物馆已经启动新馆基本陈列的策划工作,展示三星堆文物技术与艺术之美,讲述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古蜀历史文化,阐释古蜀文明在中华及世界文明形成发展进程中的价值地位。不仅如此,建成后的新馆还将具备智慧博物馆的功能,这个功能可以让新馆突破藏品展陈的时空限制,丰富藏品的展陈方式,扩展展陈内容,提升与游客的互动,打造一个将文物、遗迹和智慧城市融于一体的三星堆博物馆智能生态系统链,让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古蜀国所创造的灿烂文明。
设计概念图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供图
公共空间:“古蜀之眼”是点晴之笔
在三星堆新馆设计方案中,“古蜀之眼”的概念无所不在。刘艺表示,“在我们看来,三星堆最有特点的文物除了青铜面具,就是眼睛。它们是古蜀人眼睛崇拜的体现,也是古蜀人希望通过眼睛探索未知的体现。它们穿越时空,仿佛和观众默默对话。同样,博物馆也是‘看’的建筑艺术,所以我们希望把二者联系在一起。”
在博物馆新馆中,敦实厚重的立面透出“古蜀之眼”,向遗址区方向眺望。这双巨大的眼睛巧妙地容纳了“时空螺旋序厅”和“圜流古今剧场”两个节点空间,为公共空间引入了自然光线,更象征着三星堆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是古蜀文明穿越古今凝望世界的隐喻。
在“时空螺旋序厅”,环形的青铜楼梯环绕青铜大立人螺旋向下,与二号馆环绕青铜神树螺旋向上的中庭遥相呼应,向下探秘古蜀之源,向上展开未来之旅,“应天接地”,形成新旧建筑之间的对话与传承。 在“圜流古今剧场”,游客可以观赏一场来自古蜀先民的情景短剧。
三星堆新馆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和青铜遮阳板,堆体部分采用干挂米黄石板,虚实对比,形成三星堆标志性的“古蜀之眼”。“我们希望到三星堆的观众既能通过古蜀之眼内望历史,也可透过‘眼睛’,驻足欣赏老馆与遗址的景色。”
刘艺表示,三星堆新馆建设中,还重新利用景观设计融合建筑,消解轴线,让园区重新融合成为完整的生态公园。“堆列三星,古蜀之眼”,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将重塑园区空间格局与游览体验,在时光长河中留下刻度与烙印,塑造三星堆文化的新地标。
记者了解到,博物馆新馆的建设过程也将采用最新的智慧工地技术,将更多人工智能、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最终实现工程管理人与工程施工现场的整合,以科技赋能博物馆。(吴晓铃 张明海 曹凘源 德阳观察 王攀)
来源: 川观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