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一场绿色变革正在改变西宁。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四年砥砺前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已镌刻在青海新的发展年轮上,铭记于广大人民心中。

西宁,发力奔向千亿锂电产业基地,比亚迪、时代新能源、泰丰先行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聚集,建成全国首条第六代锂电池生产线,锂电池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三分之一!

西宁,全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光伏制造中心,目前已初具规模,全国首个光伏智能工厂200兆瓦N型电池项目投入生产!

西宁,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一流的2万吨碳纤维项目落户!

西宁,电子级多晶硅、光纤预制棒、锂电正极材料等技术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高新技术企业达150家……

践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2016年,我市确立了以建设幸福西宁为总目标,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战略部署。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指出,我们必须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责任、更高的标准,全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把重要讲话要求转化为西宁的具体实践,在西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西宁上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积极投身“五个示范省”建设,培育发展“四种经济形态”,统筹做好“六保”“六稳”,更高水平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加快打造具有公园城市形态、美丽城市风范、幸福城市品质的现代高原美丽幸福大西宁,全力拼出西宁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的新天地新气象。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论文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1)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论文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2)

绿色发展道路

越走越宽广

四年来,西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生态文明思想,牢记视察青海时的嘱托,扎实推进绿色产业、治理能力、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绿色人文六大建设行动,强力推动制度革新、要素升级、动力转换的绿色变革,取得了一批示范性、标志性成果,一幅“蓝天白云绕城郭、青山绿水美如画”的绿色发展美好图景,正在西宁大地铺展。

西宁积极探索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路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锂电、光伏光热、有色合金高新材料、特色化工、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全面实施“绿色产业”建设行动,产业向绿色化、信息化方向加速迈进,产业路径探索取得丰硕成果。

如今的西宁,新兴产业势头强劲,新能源电芯核心生产设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泰丰先行成为世界最大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锂电池产能达到全国总产能三分之一,2019年新能源、新材料产值增长17%;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6%,比重提高4.4个百分点……

如今的西宁,科技创新持续发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从绿色发展中谋篇布局寻找动能,开展全国首批5G商用试点,建设基站595个。诺德4.0微米锂离子电池铜箔技术国际领先,金诃藏药、康普生物评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西宁工业经济“绿色蝶变”随处可见。

全国有影响力的光伏制造中心崛起

蓦然回首,总有一些场景无法忘却,久久激动人心。

“2016年8月23日下午,来到国家电投黄河水电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当听到说‘一定要将光伏产业做好!’,那一刻,我们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决不能辜负的期待!”前不久采访时该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

牢记嘱托,西宁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换增长动力,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普及提升,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青海绿色能源示范省建设作贡献。2016年11月《西宁市建设光伏制造业基地的实施意见》出台,更加明确产业发展目标。

为了实现从光伏发电到“光伏制造”,西宁依托全省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大规模荒漠化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引进亚洲硅业、黄河水电、阳光能源、鑫诺光电、国电投、聚能电力、阳光电源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光伏制造企业,初步形成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聚集逆变器、光伏玻璃、石英坩埚、铝边框、支架等一批配套光伏产业,形成迄今为止我省最为完整的工业产业链条,成为光伏全产业链发展的“小高地”。

走进国家电投黄河水电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厂区,一排排太阳能电池组件朝着太阳,将一道道耀眼光芒反射到天空。四年来,该公司在智能制造、技术创新、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2019年8月23日,公司高效N型IBC电池组件生产线开始联动调试,成为国内第一条量产效率超过23%的高效电池及组件生产线,使得我省产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产品跻身国际一流水平。12月23日,公司和意大利公司签订组件产品出口合同,标志着我省IBC产品首次进入国际市场,对我省新能源产业和光伏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论文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3)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论文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4)

锂电池产能占到全国三分之一

一场绿色变革正在改变西宁!

短短几年,西宁聚集了比亚迪、泰丰先行、时代新能源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构建了覆盖正负极材料、隔膜、铜箔、铝箔及车用储能电池制造的完整锂电全产业链。

千亿锂电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全国首条第六代锂电池生产线,成为世界最大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由此,西宁锂电池产能达到全国总产能的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基于对中上游资源的把握,与之相关的下游产业也同样得到快速发展,青海诺德4微米锂离子电池用双面光超薄电解铜箔,实现全球首创微孔铜箔技术;总投资14亿元的青海北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动力及储能电池隔膜项目产品成功下线,标志着我省动力及储能电池隔膜项目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一举打破我国高端隔膜依赖进口的困境……

今天,当全球“果粉”们为新款iPhone手机疯狂时,却不知道,他们手中iPhone手机里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有可能就是“西宁造”;许多宇通客车、比亚迪公交车也都有一颗“西宁锂心”。

透过比亚迪西宁动力电池工厂生产车间的玻璃窗,一个个正、负极片与隔膜,经过卷绕变成极芯,在随后的生产线上,它们经过装配,电池水分烘烤,注液等流程后,变成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整个过程只有2秒。据青海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小强介绍,比亚迪西宁动力电池工厂采用的是比亚迪全球首创的第六代动力电池生产线,整个生产过程,不仅由近百个机器人、MES信息化系统、智能物流系统以及多功能无人搬运车,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且能够将全自动生产线的硬件、软件实现智能互联,使得工厂在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方面达到全球顶尖水平。

目前西宁已形成正负极材料—隔膜—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采访中记者看到,无论是国内首创的微孔铜箔,还是填补空白的5亿平方米电池隔膜;无论是拥有强大科研实力的研发团队,还是经验十足的基层一线职工……都在为千亿“锂”想贡献力量,由一条条有形道路连接起的企业、项目、科研中心、服务机构等,在无形中集聚出锂电产业蓬勃发展的广阔天地。

如今的西宁,一个个领军人物活跃着,一项项技术专利密集诞生,一单单世界级的订单签订。从简单的城市电动公交车,到奥运会纯电动大巴,在不知不觉间,西宁“锂”已经遍布各地,穿梭于大街小巷中,西宁“锂”正在为人类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新材料产业汇聚高精尖

告别粗放,走向精细;告别低效,走向创新;告别单一,走向循环。

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发力,西宁跑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度。

西宁的新材料产业不仅汇聚起更多的“高精尖”,更形成了“生态环保循环化”的互补延展性的产业链,不仅独领风骚“形成量产”,更“上下游拉手前行”,带动周边产业加速转型,新材料产业“新兴”之势不可挡。

瞄准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的产业定位,聚焦硅材料光伏制造和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完善、壮大光伏产业链,做强、延伸铜、铝、镁、钛精深加工产业链;依托上游形成的碳酸锂产业优势,规划打造正负极材料—薄膜—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产业链条;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作为烯烃产业延链、强链的高附加值强基项目,加速实现上下游拓展,实现冶炼尾气、天然气—甲醇—烯烃产业链……

近年来西宁新材料产业与传统产业实现了较高度的融合。重点引进建设了锂电池用铜箔、光纤预制棒及拉丝、稀土铝合金电线电缆等一批新材料产业项目,其中锂电池用铜箔、光纤预制棒及拉丝等多个项目填补了青海省产业空白。截至目前,西宁共有新材料企业29家,锂电池用电解铜箔年产能约2.5万吨,标准电解铜箔年产能约1万吨,各类铝材年产能约20万吨,钛锭年产能约1.3万吨,光纤预制棒年产能约400吨,光纤拉丝年产能约1300万芯公里……去年,新材料产业累计实现产值约53.3亿元。

当前,碳纤维下游需求旺盛,用量与日俱增,中复神鹰碳纤维项目落户西宁,建设2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这是整个碳纤维行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必将给西宁新材料产业集群带来高速发展机遇,同时也意味着碳纤维产业发展进入“新时代”,将极大促进国内复合材料产业的繁荣发展,提升国产碳纤维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领域与日俱增,除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还用在文体用品、纺织机械、医疗器械、生物工程、建筑材料、化工机械、运输车辆等方面。电解铜箔、光纤预制棒、高性能碳纤维等一批“高精尖”在西宁的逐步量产,使得西宁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链不断完善,发展前景广阔。

生物医药核心集群凸显

来自西宁的“安儿宁颗粒”名列全国儿科呼吸系统用药第二位。

“金诃”“晶珠”等藏药企业已逐步发展成集藏医学、藏药生产为一体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

凭借着一颗小小的沙棘果,开发出沙棘含片、沙棘籽油、沙棘果汁……

诸多生物资源经过科学研发、精深加工,已经走出国门,跨入了海外市场。来自青藏高原的生物资源,以其自身优异的自然禀赋成就了生物医药最大的发展优势。

西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健康养生等特色产业,拥有全省规模最大、科技水平最高的中藏药生产、高原特色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加快融入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生物医药产业日渐成为青海大健康产业中的重要集群,发挥出资源的经济价值、释放出产业综合效应,初步形成藏医药产业集群。以青海清华博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青海康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海伊纳维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积极投身开展沙棘精深加工,产品在国内外消费者面前展示出了独特的魅力,受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西宁依托青海丰富的白刺、青稞资源,大力发展白刺、青稞产业,目前已拥有白刺、青稞各类产品加工企业10余家,涌现出康健生物、汉和生物、新丁香粮油、高健生物等为代表的农牧产业龙头企业。已形成年加工5000吨青稞原料产能,产品涉及青稞原粮、青稞饼干、青稞八宝粥、青稞酸奶、青稞糕点以及萌芽青稞γ-氨基丁酸营养粉等。

西宁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不断涌现,在经济欠发达、生态脆弱地区整体实现绿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