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我们拉着一堆破木头,兴奋地走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西北过年蒸馒头?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西北过年蒸馒头(过年蒸馒头的记忆)

西北过年蒸馒头

雪地里,我们拉着一堆破木头,兴奋地走着。

这些破木头,是我们从一个破败的窑厂里找来的。我们高高兴兴地拉着手中的木头,在雪地上追逐着。这些木头,将要成为我家蒸馒头用的燃料。

小时候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蒸馒头的。有句俗语,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其实,农村的人家,腊月二十五六就把馒头蒸好了。腊月二十八基本上把鸡鸭鱼肉都炸好了,就等着过年了。

腊月二十四,晚上吃完饭,父母就开始和面。整整一大袋子面粉,全部用上。用一个大盆,上面盖着厚厚的棉被。半夜三更,父母就起床了,开始扎面。

天蒙蒙亮,父母已经在厨房开始了第二次扎面。简单地吃了早饭,我们都围在厨房里,准备下手蒸馒头。过年了,当然要凑个热闹。邻居大娘婶婶们都来帮忙,年年如此,相互帮忙成了邻里的习惯。父亲这时老老实实地烧锅。高高的笼屉已经刷洗干净,静静地等着上锅。

每年我都要动手蒸馒头的,不管会不会,总要做一两个馒头。过年时节,尤其是蒸馒头或者炸丸子时,小孩子是不能乱说话的。如果说了,母亲会不高兴地把我们撵走,不让我们在厨房里待着了。馒头终于要起锅了,大家都着急地等待着。馒头好不好,就看起锅了。笼屉掀开,白白的馒头,个头饱满,大家都露出兴奋的样子。父亲把一笼又一笼的馒头,放到堂屋准备好的簸上(簸,就是用高粱杆拼在一起的一张大大的席子,可以卷起来存放,用时打开,很方面。)

一个个刚成形的馒头摆在纸箱里,放在抽屉里,等待着上锅接受蒸汽的滋润。从早上到下午,一直不停地做馒头。我们小孩子早就不动手做馒头了,在厨房的目的当然是要看重头戏。蒸枣山,枣花。除夕夜,母亲把蒸好的枣山放到堂屋靠墙边,方桌上摆满了瓜果和贡品,枣山上放着菠菜,放一张五块或十块的钱,现在放一张一百的。看着高高的枣山,甚是喜人。

最后一锅,蒸的都是枣山,枣花,和大馍(大馍,就是一个馒头套一个馒头,在馒头上的四周做成树叶状,放一颗大枣,这些大馍都是走亲戚是要带着的。比如哥哥去他老丈人家是必不可少的。)这时,我们都站在母亲身后,看她如何做枣山枣花的。几年下来,我们也学会了一点,都要动手做。有样学样,先把面弄成细长条,慢慢地卷起来,拿着筷子从中间一夹,拿着刀在它四周切一刀,瞬间成了一个小小的花朵样,中间放一颗枣,小小的枣山部件做好了。这样的花朵,组成一个大大的枣山,上面安满了大枣,这也是我们最爱吃的。刚蒸好的枣山被母亲看得紧,不让我们靠近,一个不留神,枣山上的枣就被我们几个偷偷地填进嘴里去了。面的花样繁多,不是我们小孩子可以做成了的,只好默默地看着母亲他们做。形式各样的枣花,奇形怪状的枣山部件,彻底征服了我们的心。

父母上了年岁,不能再花大力气蒸馒头了。现在过年都是买馒头,也不会买太多。生活水平好了,农村不会再有青黄不接的时候了。任何时间都可以买到白馒头。农村的蒸馒头活动也渐渐消失了,枣山也是馍店提供的,很方便。当然,过年的气氛也少了许多。我们再也不用去捡破木头用来蒸馒头了,雪也很少下,鞭炮也不让放了。农村的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了。过年时节,村里静悄悄的,和平时没有两样。

回不去的岁月,忘不了的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