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剧模仿者烂尾(一次超越原版的本土化改编)(1)

台剧模仿者烂尾(一次超越原版的本土化改编)(2)

导语

《模仿犯》改编自日本推理女王宫部美雪的同名小说,最初的宣传看点是《白夜行》 《嫌疑人X的献身》,由吴慷仁、柯佳嬿、林心如等实力派联手演绎,耗时3年打造,试图借一场连环杀人案,反映社会体制的弊病和人性之恶。在本土化改编的过程中,悬疑氛围烘托到位,制作精良,但逻辑无法自洽,后半段剧情逐渐崩塌。此外,对“恶”过于专注的探究,反而使人物片面刻板,缺乏深度,无法让观众共情。

——聲視Voisual


《模仿犯》绝对是一流的推理小说,且不说它获奖无数,有温暖的底蕴和对社会的批判、反省,单是它独特的叙事手法,便给读者惊喜,重复阅读依然趣味十足。

台剧模仿者烂尾(一次超越原版的本土化改编)(3)

作为社会派推理小说,它的重点不在于犯罪手法、推理解密的过程,甚至不过多展示犯罪者的心理和目的,而是把犯罪纯粹化,罪犯杀人只是为了单纯的高兴。所以才会在案件曝光后,嚣张地喊话媒体,自爆是凶手,狂妄地透露犯案细节,嘲弄警方,甚至大胆做出杀人预告......

犯罪者就像一个演员,受害者是他随机挑中的对手戏演员,大众则是看客,他对受害者不会有丝毫愧疚心理。这在讲究前因后果的影视作品里是非常规的,但很符合社会现实。有的犯罪者杀人,就是随机,不讲道理,这点和东野圭吾的《恶意》有异曲同工之处。

2002年,日本首次将《模仿犯》影视化,由中居正广、木村佳乃主演。原著有1000多页的文字,描写了43个各行各业的人,再加上时间和地点跨度大,整体叙事很庞大,细节点很多。压缩成100多分钟的电影,不仅还原整个事件,还再现了小说里几乎所有的主要人物,使得整体冗杂,叙述不清,主线单薄、冲突弱化,看得人不明所以。据说宫部美雪看完很不满意,首映式没看完便提前离场。

台剧模仿者烂尾(一次超越原版的本土化改编)(4)

2016年,日本再次翻拍《模仿犯》,两集短剧时长近四小时,宛如一场加长版电影。吸取前作的经验,砍掉了许多支线人物和事件,整体节奏加强,叙事也更完整。可惜,中谷美纪和坂口健太郎两位主演的演技被诟病,反派罪犯的刻画也很空泛,尤其是最后将主题落在反派“我是谁”式的自我寻找上,有点过于鸡汤。

台剧模仿者烂尾(一次超越原版的本土化改编)(5)

台剧《模仿犯》由Netflix出品,制作团队不可谓不豪华。由《谁是被害者》的制作人曾瀚贤、汤升荣联合操刀,并由以《下半场》荣获台北电影奖最佳导演的张荣吉和以《噬罪者》入围金钟奖6项大奖的张亨如共同执导,把控剧本、视觉及美学。再加上吴慷仁、柯佳嬿、林心如这样的王牌演员阵容,野心直指大奖。

台版一共10集,对于连环杀人案的故事主线基本保留。开场就是公园断掌案,紧接着引出三年前的抛尸案,凶手身份成谜,“模仿犯”的概念呼之欲出。十位女性受害者,八位惨死,红色的指甲、被绑架的裸尸、滚落的头颅......画面血腥,尺度非常大。既营造了凶杀案的惨烈,迎合大众的猎奇窥探欲,也符合了近年来台湾悬疑剧一贯的重口味。以视觉的残忍,映衬社会环境的黑暗、无序,有点韩剧现实主义反讽那味儿。

台剧模仿者烂尾(一次超越原版的本土化改编)(6)

另外,台版遵从原著,以案件为引子,重点还是对人物的塑造。比如由吴慷仁饰演的检察官郭晓其,是改编后新增的原创角色。原作主视角是一名女记者,和女受害者形成女性主义自我救赎的故事底色。而男性执法者形象的加入,尤其是心怀正义,不肯尸位素餐的理想主义者的加入,则彰显了政法体系在加害者和受害者之间不作为,是对官僚体系的嘲讽。

而林心如饰演的媒体人姚雅慈,则是对原著女记者的补位,她虽然没有郭晓其那么伟光正,时而游走于灰色地带,利用舆论掌握流量和公义的双刃剑,却仍然守住底线。

台剧模仿者烂尾(一次超越原版的本土化改编)(7)

当然,台版《模仿犯》豆瓣评分从8跌至7.4足以说明,它的缺点同样很明显。对于喜欢重推理、盘逻辑的观众来说,《模仿犯》节奏缓慢,时而逻辑在线,BUG不断。前几集,剧情着重于营造反转,一只断掌牵扯出十起连环杀人案,监狱里伏法的犯人并非真凶又为什么自首?真凶究竟是谁?女孩为什么成为受害者?是谁在模仿谁?疑点重重,观众的好奇心被高高吊起。

但是导演没能一鼓作气,凶手很快亮明身份,却不是被警察抓到疑点,而是自爆。且在自爆后,直接选择自杀,这比烂尾剧还要让观众难以接受。反观原著,女主利用媒体手段,给罪犯引以为傲的杀人手法戴上模仿犯的帽子,逼迫罪犯为了维护“声誉”不得不自爆。后者在戏剧性和冲突感上,都远比台版高明。

台剧模仿者烂尾(一次超越原版的本土化改编)(8)

本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处理凶手的暴露和下线,导演为什么选择如此简单粗暴?可能是为了更好地迎合本剧的主题,“恶是力量”。《模仿犯》其实就是一场欲望失控,恶像病毒蔓延在城市的过程。凶手死后,每个人的秘密逐一浮出水面,更多女性尸体接二连三的出现。真正的“模仿犯”并不是一个特定的人,而是那个所有人都是同谋的社会。为什么受害者都是女性?因为她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她们被伤害,得到的不是怜惜拯救,而是批判和言语上的二次伤害。看似是一桩连环杀人案,实则是对社会冷漠,人性之恶的集体控诉。

这样的创作理念,在近年来的台剧里并不少见,比如《我们与恶的距离》和《她和她的她》。可惜,主创过于执着于丈量人性善恶,原生家庭、舆论操纵、女性地位、法律失声......什么都想包括,却什么都没深挖、聚焦。

作 者

台剧模仿者烂尾(一次超越原版的本土化改编)(9)

洋葱

时常emo

偶尔快乐

主编:栗子

排版:央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