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节能减排政策的出台和环境保护越来越严格,很多不达标的矿企纷纷关停。位于隆昌市石燕桥镇的义大煤矿,就是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后关停的矿区。义大煤矿正常运营的时候,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关停后却是冷清一片。关停后的义大煤矿跟很多矿企情况差不多,但看到人去楼空的房子,逐渐破败的老建筑,内心总有一些感触。
义大煤矿的开采可追溯至清代末期,村民挖菜地时意外发现煤炭,并用原始手段采煤烧饭取暖用。民国初期,地方几个大地主联合开采煤矿,大地主们做发财梦时被地方军阀盯上,地方军阀得到开矿权后进行开采,还取一个很接地气的名字叫八堡山煤矿。军阀混战时期,虽然四川比较稳定,但地方势力互抢地盘,又有护国运动、保路运动、红军长征入境四川等原因,八堡山煤矿一直处在闲置状态。
抗日战争爆发,国府内迁重庆,紧接着就是中央军入川,四川才算是表面上的稳定。国府内迁时还带有大量的工厂,这些工厂大多数都是兵工厂,煤炭量需求巨大,八堡山煤矿开始大量开采。内迁的不仅有工厂,还有敌占区矿企内运的大量开采设备,八堡山煤矿借用这些零零散散的设备进行开采作业。
八堡山煤矿由爱国华侨胡文虎以及几位商人合股,并取名隆昌义大煤矿公司,胡文虎还邀请其好友蔡咸章出任公司襄理。襄理是公司比较高的职位,工作职责就是协助办理,相当于公司的副总。抗战时的义大煤矿矿工大约1000人左右,年开采能力约10万吨。尽管当时的矿工较多,但开采技术相对落后,加上运输方式落后,参与运煤的就占有大半的矿工。
四川解放后义大煤矿实行公私合营,蔡咸章任义大煤矿公司资方代表兼技术科副科长,50年代初期蔡咸章还当选隆昌县代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发展工业,煤炭资源相对紧缺,当时荣昌、永川一带零零散散地分布着几十个矿场,为管理好永川、荣昌一带的矿区,1958年成立永荣矿务局。义大煤矿所在地石燕桥镇,距离相近所以就划入永荣矿务局。
义大煤矿划入永荣矿务局后更名隆昌煤矿,隆昌煤矿高峰时期矿工近2000人。生活区内不仅有职工楼,还有电影院、医院、俱乐部、体育场、商店、澡堂、食堂、邮局、子弟学校、菜市场等公共设施。职工生活区很热闹,矿工带上家属有近万人在这里生活。隆昌煤矿当时是央企,矿工的生活待遇比其他单位好,矿工们的消费能力也比较强。
隆昌煤矿在80年代是最繁华的时段,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商贩和村民可以自由买卖,隆昌煤矿的生活区逐渐变成集市。隆昌煤矿的菜市场不像乡镇一样每隔几天赶一回场,这里是百日场,当地人也将隆昌煤矿的菜市场称之为碳坝子。碳坝子的繁荣也带起附近农村的经济发展,村民家种的农副产品、个体户开铺面,身体强壮的农民变成猪肉佬,隆昌煤矿每天看到的不仅是运煤的大车,还有来来往往的人群。
90年是煤炭行业的末代高峰期,产量逐年下降,企业效益下降矿工的待遇也随之下降,碳坝子逐渐失去以往的繁荣。1997年重庆直辖,隆昌煤矿从央企将至地方企业,隆昌煤矿又起用老名义大煤矿。义大煤矿变成地方国企或许最亏的是矿工,从中央财政拨款到地方拨款,职工的生活待遇固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好在1998年永荣矿务局下放至地方,矿工的内心算是平衡了,不过义大煤矿是省属企业,永荣矿务局是直辖市企业,在生活待遇上还是有一丁点的差距。
永荣矿务局下放至重庆,义大煤矿也从省属下放至县办,企业级别的不断降低,义大煤矿的名字不断地更换,可以预感到单位归属的不断变迁。从央企将至省属再到县办,能预感到企业经营的困难,尽管义大煤矿下放到隆昌后还正常开工,但也是勉强维持生产。本世纪初,随着资源枯竭,产量开始下降,企业连年亏损,但又不敢宣布破产,毕竟有近2000多矿工要生活,宣布破产就意味着大量矿工失业。
半死不活的矿企最难熬,地方政府也为连年亏损的企业感到头痛,直到节能减排政策的出台,义大煤矿趁着有台阶下就将矿井关停。关停后的义大煤矿将有提升空间的干部、技术员分流到其它单位,够条件的职工办理内退,不过也只是少部分,大部分的矿工直接下岗,义大煤矿就此结束它的百年开采史。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