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国“爱眼日”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清远市人民医院眼科今年重点宣讲全年龄段全生命期眼健康的重要意义,重点关注青少年儿童、老年人两大重点人群,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科普眼健康知识清远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卢亚梅表示,八成眼病可防可治,关键是加强眼底筛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中年人常见的眼病有?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年人常见的眼病有(八成眼病可防可治)

中年人常见的眼病有

■关注全国“爱眼日”

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清远市人民医院眼科今年重点宣讲全年龄段全生命期眼健康的重要意义,重点关注青少年儿童、老年人两大重点人群,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科普眼健康知识。清远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卢亚梅表示,八成眼病可防可治,关键是加强眼底筛查。

明目膏、护眼贴可降低近视度数?不靠谱!

每年寒暑假,很多父母都会带上孩子到眼科门诊验光配镜或接受近视眼的屈光矫正手术。根据2020年清远市清城区学生近视筛查抽样调查结果,2020年学生近视人数约为17万,约占清城区学生总人数的61.8%;18岁以上学生近视人数约为2.6万,约占18岁以上学生总人数的81%;青少年儿童近视率为45.9%,2021年上升至47.5%。

“作为眼科医生,看到焦急的父母,大量需要配镜的儿童青少年,不能不感慨近视眼在我国发病率之高,危害之严重,自己也深感责任重大。”卢亚梅介绍,刚刚出生的新生儿,眼球的前后直径只有成年人的2/3左右,故均是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身体的发育,眼轴也逐渐变长。到15岁左右,眼球基本上跟成年人一样大小,前后直径达到24毫米。如果用眼过度,眼轴伸长,会形成近视。

“环境条件是决定近视眼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因为婴幼儿时期过早接触电子产品,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睡眠与运动时间不足等。”卢亚梅说,近视眼的发生多从学龄期开始,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近视眼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为了孩子的视力健康,早防早控是关键。

她建议,青少年儿童要选择光线充足的环境,调节屏幕至合适的角度,端正坐姿,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多接触自然光线,选择防蓝光眼镜,保证睡眠,合理补充营养,做眼保健操,平时对眼健康要重视,眼睛出现的变化要及时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低中度的近视眼,依靠眼镜可以获得良好的视力矫正,对生活的影响不大。但是,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会引起一系列眼部并发症,对患者的视力造成巨大危害,甚至会导致失明。

“近视可防、可控,但不可治愈。如果已经近视了,坚持不戴眼镜是不对的,一定要请专业医生做检查。”卢亚梅提醒,若是因用眼过度等原因导致的假性近视,及时去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是有可能恢复的;但如果真性近视已经发生,通过明目膏、护眼贴等产品来降低近视度数,都不靠谱。当前,只能通过戴眼镜(包括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等)以及验配OK镜可控制近视进展,通过近视眼手术等方式来进行矫正。

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

近日,43岁的男性患者阿福(化名)因为眼睛红痛前来清远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经询问得知他有10多年的糖尿病,血糖监测值达17mmol/L。“这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不及早控制治疗,到了终末期不但双目失明,双脚都有可能坏死。”卢亚梅说,前不久,该院眼科接诊的一名46岁女患者就因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导致双目失明。

今年“爱眼日”主题活动,除了青少年群体外,还重点关注老年群体。“50岁以上老年群体常见的眼病包括白内障、青光眼、翼状胬肉、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卢亚梅说,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还呈年轻化趋势。其实80%的眼病是可防可治可控的,而80%可通过眼底照片做出诊断和筛查。

卢亚梅说,眼睛是“窗口”。平常人通过它获取外界的信息,医学工程学者则通过它获取体内的信息。

“眼底是唯一能用肉眼直接、集中观察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部位,这些血管可以反映人体全身血液循环的动态以及健康状况。”卢亚梅说,眼底由视网膜、眼底血管、视神经乳头、视神经纤维、视网膜上的黄斑部以及视网膜后的脉络膜等构成,这些部位的病变统称为眼底病。

眼底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患者不同程度地出现视力下降,或出现明显的视物变形,严重时单眼或双眼视力大幅下降,甚至无光感。二是视野缩小或有暗影,患者自我感觉眼前有黑的“漂浮物”“蝌蚪”“蜘蛛网”。

眼底检查不仅是检查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疾病的重要方法,更是许多全身性疾病监测的“窗口”。高血压、高血脂、肾病、糖尿病、某些血液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均会发生眼底病变。眼科医生能从眼底图的细微变化中发现许多问题,为全身疾病提供诊断和治疗找到重要资料。

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是大多数致盲眼病的治疗原则,而对眼病的筛查是防盲治盲的关键。

卢亚梅建议把眼病筛查纳入到慢病筛查系统中,危险人群、高危人群要保证一年一次进行眼底检查。其中,近视度数越高的患者及中老年患者,应提高检查频次。糖尿病5年以上且未发现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每年检查一次,发现视网膜病变的则缩短检查周期,非增殖期每半年检查一次,增殖期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定期检查。如视力模糊、视物有扭曲或变形,或出现黑影飘动等,应有所警惕,及时就诊。

线上线下开展“爱眼日”健康教育活动

围绕“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主题,清远市人民医院眼科计划在2022年6月举办“全国爱眼日”系列活动。

6月2日下午,在清远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关注老年人健康科普讲座。活动有两个议程,一是由卢亚梅讲授“老年人常见眼病的防治”;二是由眼科主治医师郑炜为宣讲“如何选择体检项目与常见指标解读”。

6月6日当天,清远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开展主题为“关注普遍眼健康&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义诊系列活动。免挂号费、免费测视力、免费验光、免费测眼压、免费裂隙灯检查、免费睑板腺分析检查(干眼);6月6日至6月10日,该院眼科门诊还将举行“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爱眼周义诊活动,对需要人群免费提供一次眼底检查和干眼熏蒸治疗;免费咨询服务;免费发放眼科宣传小册子等。值得提醒的是,因应防疫要求,参加上述活动需按医院规定提前预约开放门诊医生号。此外,在宣传周内,医院员工无须挂号可免费做一次广角眼底照相。

另外,清远市人民医院眼科还拍摄了“近视防控知识”宣传视频,对清城区所有小学师生及家长进行线上眼健康科普。通过各大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全方位发布“爱眼日”科普宣教信息,广泛传播眼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护眼小知识

★儿童、青少年观看电视距离不小于屏幕对角线距离的4倍,电脑的水平观看距离不小于50厘米,手机观看距离不小于40厘米。

★端正读写姿势很重要,应做到“三个一、不偏头”。所谓“三个一”就是“一拳一尺一寸”。一拳,胸前与桌子间隔拳(一个拳头的距离);一尺,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约33厘米);一寸,握笔手指要与笔尖之间相隔一寸(约3厘米)。“不偏头”则是指长期偏头看书、写作业,易引发单眼近视,家长和小朋友们都应特别注意。

★研究认为睡眠时间越少、夜晚睡眠时间越迟,会增加近视发生的风险。因此,建议小学生每日睡眠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小时。避免晚睡晚起,养成规律性的作息。

★如果发现孩子自感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畏光、眼红、眼痛等症状时,应让孩子停止视屏行为。如症状不能缓解,应去医院就诊。当发现孩子出现歪头视物、频繁眯眼挤眼等近视症状时,宜适时休息和运动,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如果已经出现近视,没有及时正确戴眼镜反而会加速近视度数增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医生指导下科学矫治,看不清时就尽快戴上合适的眼镜。

文:黄剑琴 陈之瑜 彭可明 何京鸿 刘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