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买东西要货比三家,直到买到物美价廉的心仪物品。

上个月,我想买一个手机壳。上网一搜,眼花缭乱的,样式不同、颜色不同、材质不同,价格不同。好不容易看上一款顺眼的,这家店铺18元,我觉得有些贵。就又去其他店铺找同款。发现另一家不但便宜5块钱,还有更多我喜欢的款式。看到了一款更喜欢的,就去看看评论,质量如何。发现质量不好,但已经种草,就又去搜索其他店铺、比价、看评论。

整整一天,好好的周末时光,啥也没干。算下来,就为了少花几块钱,不仅白白浪费了大好光阴,还搞得自己精疲力尽,身心不安宁。

最近,读到一本书《洞见不一样的自己:让你少走弯路的60个智慧锦囊》,才发现,这就是“自我内耗”的典型表现之一。

本书作者洞见君从2014年创办公众号起,一共发表了1700多篇原创文章,写下三四百万字。《洞见不一样的自己》一书精选了关于认知、自律、修养、人际、情绪五个部分的爆款文章。

一口气读下来,就像是与智者对话,不断突破自身认知,增长智慧。

停止内耗我的人生豁然开朗(洞见不一样的自己)(1)

1、做人不要太算计

洞见君大学刚毕业时,很得意于自己的精于算计。他知道哪家的菜最便宜,哪家快餐店给的米饭多,哪家面包店几点打折,还知道信用卡周几打折。

但他那段时间却身体不太好,总生病还找不到病因。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心理医生告诉他:“可能是因为过于计较。太能算计的人,思虑过多,一般心率比较快,睡眠质量不好,容易免疫力下降。”

后来,他改掉了这个习惯,身上的病竟然不治而愈了。

所以,洞见君说:“算计是心灵的枷锁,简单是幸福的源泉,简单做人,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精明'”。

舍本求末,越是算计,越是受穷。只有眼界宽了,心宽了,关注的事物大了,格局大了,才能心无挂碍,怡然自得。

就像《弟子规》里说的:“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把财物利益看得淡一些,轻一些,人们之间的怨恨怎么可能产生?言语上包容忍让,怨愤自然而然地消失不见。

停止内耗我的人生豁然开朗(洞见不一样的自己)(2)

2、让读书把你拉出泥潭

10年前,洞见君在一家北京报社上班。开会时,因为没有提前准备,他没有回答出领导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

领导和同事当时并没有说什么,可是他却不断脑补出一堆想法:同事是不是在看他笑话?领导是不是对他有什么看法?

熬到下班,回到家,躺在床上,仍然不能从思绪中抽离。失眠一晚后,又搞砸了第二天的重要采访工作,成为他职业生涯的一个败笔。

他备受这次事件的煎熬和自责,长期处于焦虑、自我贬低的状态。

后来,他通过读书,明白了这是典型的精神内耗。

正如洞见君在书中提到的:“读书,是治愈生活困苦的良药,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借此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拖入泥潭时,你会有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你向更好的人生靠近。”

停止内耗我的人生豁然开朗(洞见不一样的自己)(3)

3、突破认知,迎接更多可能

一次,洞见君和朋友来到一处农家乐,是一户养蚕人家。养蚕人把培育箱里的蚕茧都倒掉了,朋友疑惑地前去探问原因。

原来,蚕在结茧后,有1-2周的时间,去冲破蚕茧的束缚。如果在这期间,它不断挣扎,不断努力,就能够撕破蚕茧,获得新生。而如果它挣扎几下,就放弃了,那么厚厚的茧房就会困住它,再也出不来了。

很喜欢《无限可能》里的一句话,“如果鸡蛋被外力打碎,那是生命的结束;如果鸡蛋被内力打破,那是生命的开始。奇迹的开端永远在事物内部。”

洞见君的老师和他说过:“真正限制我们人生的,从来不是经济上的贫穷,而是认知上的困顿。认知水平不够,再努力也没用;认知层次太低,再辛苦也是徒劳。终其一生,我们都是在和自己的认知能力博弈。”

《洞见不一样的自己》满页金句,读起来就不忍停下来,频频点头,频频划线。适合将要、或者刚刚步入职场的你,也适合历尽千帆仍初心不愿改的你!

#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