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这个经典的桥段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常常有人会用科学的原理去辩论,到底谁是对的?

在这里我们不讨论对错,因为世间很多事情本无对错好坏,这个世界并非非黑即白,当我们接纳了这一点,或许理解世界理解他人会更简单一些。

时间能证明一个人的真心吗(如果有人说不是风动)(1)

那么当有人对你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他想表达什么意思?

抛除唯心主义的观点,这其实是我们心理学常常说的——“投射”现象。

投射,在精神分析的理解中为“你将你自己的情感、冲动或者愿望归结在另外一个人身上,扭曲了你看待这个人的态度”或“自我将其不能接受的情感、冲动、愿望投射到周围环境和另外的人身上,从而降低自己的态度”,这是一种原发的防御机制。投射的作用是把主体从环境中隔离出来,用幻想来替代与环境的真实关系。

所以,即使是风吹过经幡,也能引起大师们的探讨,这是他们看待世界的一个角度,他们对外在世界的认知。我们凡人同样,1000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投射无处不在,它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机制。它是一种我们基于过往经验、认知、被压抑的需求、动机及冲突等形成的自然反应,就像心灵的滤镜一样,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扭曲客观世界,而在我们意识层面上浮现的只是经过投射出来的主观现实。当我们理解这一点,可以去探索我们的内心世界,投射也是自我意识理解内在世界的一种手段。

当我们看到很多两可图时,我们面对模糊的信息时,我们就会自然带入自我的投射。这种对模糊刺激的主观加工是即使我们内在世界的一个反应,它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了我们潜意识被压抑的需求、动机、冲突、阴影、情结等等。

时间能证明一个人的真心吗(如果有人说不是风动)(2)

你看到了什么?

一个来访者告诉我,自己常常感觉被触犯,被挑衅,虽然有时深深地压抑这些情感,但是有时候会因为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就爆发了。这种无名火来得特别突然,自己都觉得不知所措,当我们共同去探讨情绪背后的原因,我们发现,很多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事,正好触发了他童年的创伤,投射到他的现实层面就是我感觉到了深深的威胁,这个引起他情绪的人或事就是他内心最恐惧的那个投射。

有时我们可以通过投射测验可唤醒被试的内心世界或人格的不同表现形式,从而在反应中表现出这种内在需要和状态。

时间能证明一个人的真心吗(如果有人说不是风动)(3)

罗夏墨迹投射

所以在心理治疗当中,心理投射测验是个不错的工具,那么当然,这个工具使用的好坏也取决于咨询师能够在咨访过程中能够聚焦于来访者身上。不是仅仅通过其在测试中的表现(如一幅画、一段描述)对来访者的人格、状态就对来访者下定义下标签,而是将这个测验作为打开来访者潜意识大门的一把钥匙,跟随来访者的描述、感觉、反应,去打开一段咨访关系,跟带而非引导。

风动,幡动,仁者心动。愿我们都能够站在对方立场,换位思考,更好地理解对方,更圆融地看待世间万物。

#心理咨询师说##生活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