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诗词都是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而有的诗词则是从生活出发,用幽默滑稽的态度写出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诗词达人,记得关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3首机智幽默的古诗,从生活里提炼诗味,流传千年真有才!

第1首:时新茄子满园间,不与先生当一餐。谁料一茄茄到底,呼茄容易遣茄难。

茄子是很多人喜爱的蔬菜,尤其是烤茄子,堪称一绝。在古代,也有很多人喜欢吃茄子。

古代有一个私塾老师,也就是住在学生家的教书先生,在某年夏天的时候,突然想吃茄子了。

幽默风趣的古代古诗(3首机智幽默的古诗)(1)

为什么想吃茄子呢?因为他看到主人家里种了一大堆的茄子,可是主人给他的饭菜却没有一点儿茄子。

所以在课堂上,教书先生就对着学生吟诗两句:“时新茄子满园间,不与先生当一餐。”

这简直是大白话了,学生完全听懂了老师的意思:“你们家茄子这么多,干嘛不给先生我吃一顿茄子?”

幽默风趣的古代古诗(3首机智幽默的古诗)(2)

下课后,学生就把老师的意思告诉了他的妈妈。学生的妈妈只想把教书先生当廉价劳动力,本来不舍得把茄子给教书先生吃。

但是,学生的妈妈转念一想:“有了,是他自己要吃茄子,那以后就可以名正言顺不给他吃肉了,我还省钱了呢!”

于是乎,教书先生的饭桌上顿顿都是茄子,全部都是茄子。

教书先生纳闷了:“为啥没有别的菜啊,我的脸都吃成紫色了!”

学生转述妈妈的话说:“是先生自己要吃茄子啊,这是满足你的要求啊,怎么,还不满意吗?先生的要求实在太多了!”

教书先生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无奈吟诗两句,恰恰续上了前面的两句诗,凑成一首完整的诗:“时新茄子满园间,不与先生当一餐。谁料一茄茄到底,呼茄容易遣茄难。”

后人看到这首诗,既感受到荒唐里的幽默感,感受到生活中“苦中作乐”的趣味,也不由得为古代那些老师辛酸叫屈:“好好的读书人,考不上科举,当一个教书匠,真是太辛酸了!”

民间故事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比如某个财主种了一大堆萝卜,一年到头就给教书先生吃萝卜。

然后,教书先生就教给学生念“萝卜”,留下了几个让人发笑的趣味对联:“青菜;萝卜。”“绸缎;萝卜(罗帛)。”“钟鼓;萝卜(锣钹)。”

第2首:夜闻空箪啮饥鼠,晓驾羸牛耕废圃。时方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园嗟莽卤。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手种猴桃垂架绿,养得沽鸡鸣喔喔。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大家第一眼看上去,就可以感受到这首诗的趣味。没错,这首诗运用了传统文化里的十二生肖,极大增强了趣味效果。

诗的意思也很容易理解:晚上听到老鼠在咬席子,早上靠着瘦牛去耕田。

幽默风趣的古代古诗(3首机智幽默的古诗)(3)

时方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园嗟莽卤。虎圈是养虎之所,兔园是兔园册,浅近的书籍,清代龚自珍也有类似的用法:“背老亲而独游,理兔园故业,青镫顾影……”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听到别人高谈阔论,感叹自己以前疏忽学业。然后。只能像“蛰龙”一样潜伏,不去与地头蛇争雄。待在家里,喝酒苦中作乐,种桃养鸡,客人来了狗儿叫,也不用去买猪肉。

总而言之,这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安贫乐道、苦中作乐的夫子生活,巧妙融入十二生肖,意思相对严密完整,虽然是一种“文字游戏”,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令后人惊叹。

第3首: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人朱熹。据说,朱熹有一次前去拜访女婿,结果女婿不在家,女儿只用来葱汤麦饭招呼老爹,非常好不意思:“爹啊,你来得不巧,家里没有什么好东西呢,真是对不起你。”

幽默风趣的古代古诗(3首机智幽默的古诗)(4)

朱熹安慰女儿话说:“没事,葱汤麦饭是好东西。你听我吟诗一首。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这首诗也很容易理解,别嫌弃葱汤麦饭,其实葱汤麦饭是好东西。相比那些没有粮食开饭的家庭,能够吃到葱汤麦饭,已经很不错啦。

朱熹在大家的印象是个刻板的老夫子,但是看到朱熹这样具有生活趣味,这样平易近人的古诗,不知道大家的印象有没有改观呢?

幽默风趣的古代古诗(3首机智幽默的古诗)(5)

至少,我觉得朱熹对女儿还是挺关心的,因为照顾到女儿的不安惭愧情绪,特意吟诵了这首诗,还是挺有人情味的。

大家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词呢?大家有没有自己创作诗词呢?欢迎留言哦。

喜欢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多多点赞和分享我的文章,这对我真的非常重要。我是真游泳的猫,再次感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