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孩子讲故事,碰到“载”,拿不准读三声还是四声,于是一会儿读三声,一会儿第读四声,自己也弄糊涂了。[晕][晕]

不弄清楚,如鲠在喉。所以查了一些资料,发现新浪博客里竹梅老翁的总结比较全面,具体内容如下:[灵光一闪]

载什么时候读四声(三声四声怎么分)(1)

“载”在以下两种情况读三声zǎi:

一、表示“记录”、“刊登”。例如:

(1)这篇日记如实记载了当时军民齐心反击日本侵略者的情况。

(2)他们的光辉业绩已经载入史册。

(3)发刊词载于该刊去年的创刊号。

(4)那首诗被多家文学杂志转载。

二、表示“年”。例如:

(5)照这样搞下去,只要一两载全村人都能脱贫致富。

(6)京城一别,于今已有十载。

(7)这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载”的第二种读音是四声zài,以下情况读zài:

一、用运输工具等承载或所承载的东西。例如:

(8)这条船一次最多载60人,再多就超载了。

(9)公路上开来一辆载重汽车。

(10)艺术团访问东南亚几个国家后载誉归来。

(11)车到站后,立即组织人力卸载。

二、表示“充满道路”。例如:

(12)虽然荆棘载途,但他们矢志不渝,锐意改革,终于取得重大成果。

(13)当时,在军阀的统治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三、表示两种行为同时或交替进行,相当于“一边……,一边……”。例如:

(14)码头上,人们载歌载舞欢迎从南极归来的科学考察队员。

(15)生日宴会上,客人们载笑载言,很愉快。

上面的解释,有的意思容易明白,但为什么“载”表示“年”呢?[what]

先秦时代,用以纪年或表示“年岁”意义的字大致有四个,即载、岁、祀、年。相传成书于秦汉之际的《尔雅·释天》说:“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甲骨文中“年”的字形是上“禾”下“人”,年字是会意字,造字本意是人把收获的谷物背回家。于是周代的人把谷物成熟一次的周期,称为一年。

在商代,春夏秋冬都要进行祭祀活动,而腊月的年终大祭之后,意味着一个祭祀周期结束。所以商代称一年为一祀。

夏朝时,人们是靠观察岁星纪年,岁星就是木星,岁星每经行一次,便是一年的周期。因为以岁星纪年,所以夏时一年称为一岁。

在更早的尧舜时期,则以载为年,载有开始的意思,古人取其周而复始之意。

秦汉以降,都承续周代“年”的说法。但是在唐天宝三年,唐玄宗又把年改为载,直到唐肃宗即位后,又改为年,并延续至今。

现在,“载”什么时候读三声,什么时候读四声,你清楚了吗?[送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