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起,经营指数专刊

来源:证券时报网、金铭儿

最近《我的前半生》这部剧火爆荧屏。

而剧中对钱的描述也引发了很多的争议。罗子君一开场就是奢侈品买买买,从开始大家就在猜她老公一个月赚多少,贺涵赚多少,唐晶赚多少。

第一集前几分钟全职太太罗子君试鞋子那个范儿,保姆提包,跪式服务,几万块一双的私人订制,让人以为她老公是个大老板,大致得是A股上市公司老总级别,再不济也得是重要股东、副总,但没想到陈俊生只是一个咨询公司的项目经理。

贺涵住浦东别墅,开200多万宝马7系;唐晶开的是30多万的宝马2系。他们同样是咨询公司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咨询公司是做什么的?工资很高吗?怎么进去……

1.剧中的咨询公司是做什么的?

首先,咨询有细分的,有财务咨询、IT咨询、战略咨询等等。金字塔尖的是战略咨询,剧中就是这种公司。

做什么,就是大家通常意义上的战略,企业的方向是什么,怎么发展,在哪个国家地区发展,哪个行业等等。基本上就是做什么,要不要做,怎么做,你来帮我做。

噢,还有“清北交复”成绩不够前20%的也没戏。其实对于“北清复交”的学生来说也是很困难的,除了高GPA(平均绩点),拿到手软的奖学金,美国顶尖大学的交换经历,各种学生会社团经历,学术上也得有一定成绩,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要找到对的人带你,最好是已进入公司的校友或者MBB咨询圈里人,一是分享行业信息,二就是带来实习的机会。

上学的时候,普通学校的人也做梦高盛大摩麦肯锡,真到求职投简历的时候,就会知道,你们的简历会被自动屏蔽的。然而,大家不要沮丧,因为我们也很沮丧,一起抱住自己!

这还只是简历关,接下来的面试也是痛苦得让人怀疑人生。

传说中有咨询公司出过这样的题目:“上海市一共有多少只鸟?”or“北京市一共有多少只鸟?”

面试中碰到这样的问题,有没有觉得胸口痛?

最后,一起来看看根据这则根据麦肯锡员工真实经历改编的故事。

为什么从咨询公司离职(我的前半生中百万年薪的咨询公司)(1)

来源公众号:金铭儿

咨询行业是商业文明的乌托邦,就像同样架空于真实世界的投资银行一样。

商业社会极度发展的产物大抵如此——高昂的薪水,高速的成长,人性的释放。

去年冬天,我在麦肯锡忙完了最后一个项目。最后一次,赶项目到凌晨五点,看见朝霞中睡眼惺忪的城市,朦朦胧胧睡过去,醒来的时候也忘了自己在哪座城市。

咨询行业有梦也有痛。有时晚上九点下班,有时十一点,有时凌晨一点仍有大批同事回应。有时候,项目空隙在beach趴沙滩;有时候,项目忙碌等sunrise看日出。

最后一次,我用McKinsey后缀的邮箱发了最后一封邮件。麦肯锡的平均工作年限是三年,邮箱里时常收到一些邮件,关于故事如何启程,关于故事如何结束。

记得故事启程的地方,麦肯锡曾是我的梦想。

那时我修完master毕业,留在旧金山一家中小咨询公司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晋升为senior manager。我递交过两次麦肯锡的网申,在不同的面试环节收到了拒信。我也努力networking,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朋友推荐。后来,居然还是自荐成功的。

我在网站上看到麦肯锡亚太区要扩张全新领域的业务,刚好是我在旧金山那家咨询公司研究的领域。我搜了所有相关新闻,找到三十个相关负责人的名字,按照企业邮箱的命名方式推测出邮箱,一封一封地发邮件自荐。

“第一,这项研究在国内刚刚起步,专业领域内成熟的咨询师还并不多;第二,如果从买方招募和培养顾问,还需要专业咨询能力的训练;第三,我在旧金山做过很多这样的项目,能为亚太区带来独特的价值。”

有的邮件被系统退回了,有的发出去杳无音讯。三十封邮件里,最终只有一个合伙人答复了我。而我抓住了那次面试机会,以我在学生时代积累的casebook,和在咨询行业积累的insight,成功进入了我最梦想的地方。

在麦肯锡,我遇到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一群人。

他们的出类拔萃,不仅是因为名校的博士学位、名企的高管职位,还因为他们努力追寻的价值。有人做了半辈子橄榄球员又去MIT读了两个PhD,有人工作前gap一年去周游各国在阿富汗被塔利班追着满街跑,有人学生时代去非洲支教记录当地孩子们的欢笑。

他们受过世界最先进的商业训练,也携带着一股世界上最新鲜的情报。咨询行业充满挑战,而他们最善于自我挑战和自我迭代,投身帮助企业应对挑战和完成迭代。

所以在咨询行业的设置里,一份战略价值百万至千万,由最优秀的商业人才站在第三方立场为企业提出全新战略。他们相信智慧的价值,一个出色的理念能为商业带来颠覆性的发展。

他们也为咨询从业者提供了高额的报酬,可是在那样高压的长时间工作下,这些也将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是否对这一行有真正的热情,是否期待成为更好的自己,是否享受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咨询行业工作,是需要情怀的。

有的时候,辛苦也是次要的。可怕的是,有的时候,你会怀疑你所做的是否真的有价值。

曾经听过一句话说:“我们做咨询的,就是客户的矛与盾。矛,就是客户有了想法不方便自己提出来,我们来提。盾,如果项目做砸了挨骂的永远是我们,客户永远是没有错的。”

我一直试图找寻真正的价值。两年前我做过一个项目,当时那家公司正处于严重的危险期,行业整体也不景气。我们做尽了一切尝试帮他们提升业绩,长时间地支撑在他们身后高压地工作。他们挣扎了整整两年,当时他们很suffer,我们也很suffer,公司也很suffer…

而我最开心的就是,两年后我收到了客户的好消息。虽然项目做得很苦,但是很欣慰我们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策略,帮助他们在行业整体下坡时始终保持盈利,支撑过资本的寒冬。

我以为我找到了某种价值,然而咨询公司是商业文明的乌托邦,也是商战世界的象牙塔。

“我一直在想,咨询和投行到底有没有创造价值。”午夜十二点,我收到一个朋友的感慨。

凌晨五点的时候,我忙完sunrise的项目,回复了他的消息:“我可能很快就不在麦肯锡了…有家创业公司刚拿完B轮融资,给我股权和VP的职位,你觉得呢?”

“有时候我觉得,创业者才是真正对世界创造出价值的人。可是真的很难下定决心离开,这一行光鲜的一切。”

那天我模模糊糊睡了四个小时,从酒店的落地窗望出去,城市中心的高楼很渺小。我起床收拾好行李,赶往下一座城市。

去机场的路上模模糊糊又下起小雨,天空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的颜色。飞机延误了整整六个小时,我在贵宾室对着电脑一刻不停。那个时候,我给了那家创业公司最终的答复。

你告诉我,这一切到底有没有价值?

我仍然怀念麦肯锡的伙伴,仍然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我也会怀念奔波的日子,跑过CBD的每一家金融机构,飞过天南海北的每一座陌生城市。为了做项目测算过世界上从未有人统计过的数据,也为了拿下项目灌下了我从未想过我能喝那么多的白酒。

后来我离开了咨询这一行,才发现自己也许离不开这一行。后来我发现,有一种模式的创业,是另一种形式的没价值。

我的生活作息恢复到正常,也仍然奔波在各个城市。以前是见客户,现在是见投资人。而我最大的职责,是为公司争取到更多的融资,也许远远超过实际的价值。

这一路,从旧金山,到麦肯锡,到创业圈,我见到太多被光环包裹的人。你说,这一切到底有没有价值?一切都是虚空,一切都是捕风。

也许,人之所以要一路狂奔进取,是为了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当你发现这一切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时候,你已经找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也许有天我会坦然地说,在某个世界里,我也来过,我也看到,我也曾征服。

更多文章关注白小起,经营指数专刊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和动荡的世界;

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长存的;

没有一种竞争力是永恒的;

没有一种资产是稳固的;

这是一股从未有过的革命浪潮,为了让大家彻底认清时代究竟在发生什么,水木然写了变革三部曲:《工业4.0》探讨的是科技进步,《跨界战争》讨论的是商业重组,《时代之巅》讨论的是经济变革,这三本书的关系层层递进,将帮你认清社会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