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新华日报·交汇点联合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推出“秘境之眼·人类之友” 日历专栏,带您一起通过红外相机、动物观察者等的视角,去关注既熟悉又神秘的 “动物邻居”。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家园的生存基础、生机所在,每到节气日,我们还将邀请节气官来进行当日的特选推介播报。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芒种,一起来认识 凤头麦鸡。

关于凤头的传说(秘境之眼人类之友)(1)

像“天线宝宝”

凤头麦鸡又称田凫,虽然名字带“鸡”,但它和家禽鸡关系不大,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湿地水鸟。

凤头麦鸡头戴凤冠、身披彩衣、脚蹬红靴,举止间显高雅与华贵。有人夸它“凤头摇曳若旌旗”,有人赞它“绿锦绒云做彩衣”。它们的头顶有像角一样的黑色羽冠,像是“天线宝宝”,背部和肩部是暗绿色,上胸部是黑色,下胸部和腹部是白色,在野外辨识度很高。

雄性凤头麦鸡的体型要比雌性的大,雌雄凤头麦鸡的区别在喉颈,雄性后颈暗褐色、颈侧白色,喉和前颈黑色,雌性喉及颈为白色。

凤头麦鸡在中国分布广泛,除了西藏地区鲜见,其他省份几乎都能看到其身影。ICUN红色名录将其评级为近危。

典型“吃货”

凤头麦鸡常栖息在湿地、水塘、水渠、沼泽等地,有时也远离水域,到农田、旱草地和高原地区。外表精致的它们生活上却不太讲究,它们的巢常常很潦草简陋,建在水域附近的旱地或草地,多利用地面凹陷处扒出浅坑当巢,巢内没有铺垫或只简单地铺几根草茎。

虽然体型小,凤头麦鸡却是典型的“吃货”,不仅吃各种昆虫,还能够活吞一些体型不太大的无脊椎动物和蛙类。

它们是真正的益鸟,对保护农业生产意义重大。凤头麦鸡爱吃蝗虫,存在的地区不容易蝗虫泛滥,其他的农业害虫也逃不过它们的“铁嘴”。

凤头麦鸡的鸣叫声很特别,听起来就像是在撒娇。

“模范父母”

凤头麦鸡的繁殖期是5月到7月,每窝产3到5枚卵。雌鸟产下蛋之后,由雌鸟和雄鸟轮流孵化。

凤头麦鸡是“模范父母”、护崽高手。一旦遇到掠食者,为了保护巢或雏鸟不受伤害,它们会在空中不停地飞行鸣叫,把自己暴露出去吸引掠食者注意,有时还会假装拖着一只受伤翅膀从而将掠食者引开鸟巢,这种行为称为拟伤。

凤头麦鸡经常群体活动,一个群体的成员大致有10至100只。它们非常善于飞行,但飞行的速度很慢,而且也不规矩,经常在空中上下翻飞。

采写:白雪

美编:曹家瑞

图片:邹维明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