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柏市原来叫柏树下。据传在今柏市老街之东,有一棵四人都不能合抱的古柏树,如擎天巨伞,方便南来北往的路人歇脚纳凉。北宋初年,一对江西籍夫妇在柏树旁搭建起一个简易茅棚,出售自制的凉茶、草鞋为路人提供方便。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夫妇将茅棚改为土房两间,做饭庄之用。由于生意兴隆,乡人争相效仿,纷纷在此开设商铺,于是柏树下之名逐渐流传开来,至明朝初年已有商号几十家,并有200米青石板铺就的街道。

攸县地名的来源(攸县柏市的醉与乡愁)(1)

柏市风光

同治版攸县志记载,凤岭巡检司署建于宋代端平三年(1236年),柏树下凤岭人谭君渊为第一任巡检,负责湘赣交界处多个州县的治安防务、案件审理等事务,这是攸县历史上第一个兼管省际的衙门,至明朝崇祯末年(1643年)年凤岭巡检司署裁撤。清朝雍正年间(1733年)湖南巡抚赵题准许知县许博翮复设凤岭巡署,此后靠近衙门的柏树下老街更是商铺林立,商贾陡增。

攸县地名的来源(攸县柏市的醉与乡愁)(2)

柏市白石洞一角

由于地处湘赣边界,凤岭巡署地辖攸县东北部及江西莲花、安福,更兼有水路经田心大园码头顺江而下,经洣水出湘江入洞庭达长江,可将柏树下地区盛产的稻谷、米酒、山货及土特产等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江浙一带。水陆交通的便利,地理位置的重要,使得柏树下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商业中心。1942年,当地政府又在临江边界架起了能容纳千人的墟场,并逐渐发展成攸县五大边陲集市之一,因此柏树下又称“柏市”。

攸县地名的来源(攸县柏市的醉与乡愁)(3)

柏市人爱酒品酒酿酒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柏市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宋朝时的柏树下老街已初现雏形,有店铺出售从江西吉安一带传入本地的米酒,非常适合当地人的口味。从地理位置来说,柏市属攸水源头三湾隘口下的冲积地块,沿河两岸土地肥沃,当时不少大户人家有大量稻谷、糙米出售并种植价格更高的糯谷。邻近老街的彭家湾有一股旱年不枯、涝年不溢的涌泉清澈见底,甘洌清醇,取此泉水酿制的糯米酒更加香甜独特,回味无穷。农历立冬后开甑蒸酒,直到来年开春,满街酒香数里可闻,弥漫整个冬季。米酒,已成为当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今还有祖传下来的酿酒用的捞子等工具,还有民谚称:三尖峰的煤炭,彭家湾的水,田心的围墙,柏树下的酒。

柏市人爱酒品酒酿酒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坊间流传的关于酒的故事甚多。以酒会友、赌酒招亲、一酒泯恩仇、一坛输半壁山的故事令人津津乐道,如今仍有人因为自封或是酒友取“酒癫”“酒圣”“谭一瓶”“谢一坛”等绰号而成为笑谈。这里的乡民一到冬天更离不开酒,或直接抿几口后穿肠入肚、御风驱寒,或三五人围坐火炉旁烫一壶原浆米酒,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似醉非醉,意犹未尽之际笑谈世事百态,乐观万里浮云。嬉笑怒骂,好不惬意!即便是现在,当地人外出,拿上几坛酒馈送亲友,仍算是大大的人情。逢年过节,来柏市买酒的客商更是络绎不绝。

1995年,柏市原浆米酒申请更名“柏市醇”。1996年在攸县举办的有30个乡镇48名歌手参加的“柏市醇”杯农民歌手大奖赛,更让“柏市醇”名声大噪。如今,在台湾、东南亚旅居的攸县籍人士,每年都会以各种方式,或邮寄或托人捎带,用柏市醇以飨故客以续乡情。如今,“柏市醇”正以甘甜醇厚的口感和浓缩的文化底蕴,诉说着新时代里老酒的故事,续写着那缕难忘的乡愁。

攸县地名的来源(攸县柏市的醉与乡愁)(4)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仇金华

编辑/黄盼

投稿邮箱:610255300@qq.com

新闻热线:17352733309(吴记者)、15907333036(舒记者)

声明:分享要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株洲发布”删除。

攸县地名的来源(攸县柏市的醉与乡愁)(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