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做题家,最近一直在各个平台上讨论,四字弟弟的热搜一个接一个,关于易烊千玺从怀化代管的洪江市中考考上长沙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中考违规入学。

大众认为你参加中考时,已经是明星了。所以天然的就具备了特权,会比普通人更容易上重点高中。

从本质上看的话,社会其实是割裂的。有形的线和无情的网,把人群客观进行了划分,有限的资源除了被市场支配,同时也被权力支配。

对于没有资源,没有权利的寒门学子来说,想要改变,要么拼命冒险、要么考出去。独木桥虽然窄小,但是总比刀山火海风里雨里好。

没有足够好的爹,没有足够美的娘,没有拼搏奋斗的家族,没有幸运友善的亲友,只能靠读书了。

然而中国现在的应试教育发展到变态阶段——“养蛊式教育”,中考分流简单化,高考却严格筛选人才,在这种高压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更多是听话的工具人。

中考和高考哪个靠天赋(中考世俗化高考科举化)(1)

一、就业内卷化,恶性竞争

但是前一段时间,最火的新闻是,清华大学基础物理学毕业生当网管。还有就是各种的北大中文系毕业生当小学老师,各种985进街道办等等之类的新闻。

还有每当北大清华毕业地去卖了猪肉送了快递当了保安的,总会引起轩然大波:这些人北大清华白读了吗?

在如此就业竞争的环境下,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更多的是在打造一个工具,不是在培养一个人才。

中国的孩子即便上了大学、考了研,也是出于功利的目的,就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养活自己,所以大部分人在社会上仅仅是一个技能工具。

底层的教育,最好的也只能是这样了,在中国,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目标、教育的使命也就是这样了,将孩子培养为有用的社会工具。

中考和高考哪个靠天赋(中考世俗化高考科举化)(2)

今年高校1076万的大学毕业生,失业率已经达到了18.2%。去年的监管打击,现在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以集中吸纳、批量进入社会的年轻就业群体。

中考和高考哪个靠天赋(中考世俗化高考科举化)(3)

以互联网公司来说,正常的大厂上班是35岁,过了这个年龄就凭借资历去创业,或者往下一级的中小型公司下沉;同时大量的新人来补位。这是一个相对完美的就业循环。但是现在,这个循环被阻断了。

毕业新人和中年人,开始在同一个没有增量的就业市场展开竞争。

学历高,有资源的毕业生更多的向下内卷,考公、考编、考教,追求稳定的同时,也将竞争推向深渊。

这必然是一场恶战,天怨人怒。更大的问题是,目前来看,2021年还是未来数年中大学毕业生最少的一年,也可能是就业形势最好的一年。

中考和高考哪个靠天赋(中考世俗化高考科举化)(4)

二、应试教育发展到变态阶段——“养蛊式教育”

应试教育发了所有孩子的潜力,且不说他多么不好,至少他让一部分孩子得到了成功,至少是让一部分孩子考上了心目中理想的学校。

但是现在,教育的商业化和市场化,使得应试教育开始出现了一种更具有极强杀伤力的新“办法”,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利益——那就是“养蛊”。

养蛊式教育,是集中资源优先培养尖子生,获得教育声誉夺取生源、财力和名声权力的垄断权,然后利用市场的优势地位彻底垄断发展壮大的手段,是被上层鼓励和需要的教育方式。

1、中考就是给工厂招聘减负

从去年的打击教培,到课程减负、考试减负。减轻学生负担和减轻家庭养育学生的负担,双管齐下。

导致今年的中考简单化,即便政策已经严令执行,依然挡不住私教、一对一市场的火爆,这些是根本无法禁止的,反而变相增加了课外学习的成本。

从今年的中考分数就可以清晰地看出:

海淀区中考满分660,一些同学650分的家长,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因为海淀区仅655分以上(不含)就有517人。全区前2000名的分界线卡在了651分,即失分率不超过1.3%。

中考和高考哪个靠天赋(中考世俗化高考科举化)(5)

长沙2022年中考成绩已出炉,720的总分考680分以上的有2812人!而620分以下的考生也许没办法上公立学校,只能想办法去读私立!

长沙四大名校(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湖南师大附中、长沙一中)的分数在680分以上。

郑州今年中招满分600,有人考575分,想着可以横着走了,结果是班里倒数第二。

这导致中考简单了,反而很多家庭更加焦虑了。因为上好的高中更难了。

以前可以堆小班,堆一对一,堆各种补习拉起来的成绩差距,现在一筹莫展。

中考越来越简单,但高考越来越难,教育陡峭化已是必然的趋势。

就因为未成年时期的一场考试,就定了人生。

一半的人进高中了,可以考大学了,走上正常人的生活了。

一半人就只能读大专,中专,职高,永远做工厂里的牛马,拧螺丝,送快递外卖,扫大街,搬砖,修汽车……

那一半进入高中的人,目前大学录取率是50%以上,有一半以上的高中生能读大学。

所以现在的孩子,不仅在高中开始内卷,在小学初中阶段就开启地狱竞争模式了。

中考分流是给工厂老板招聘减负了, 但是因为中考少卷几分有潜力的人,就此埋没在工厂绿地黄线大车间里。

中考和高考哪个靠天赋(中考世俗化高考科举化)(6)

2、中考庸常化,打击当地学区房

现在中国社会和中国家长的眼里,读不了大学就是失败,连读专科也是失败,更不用说是中职毕业的孩子,简直就是失败品,家长连头都抬不起来。

现在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高考”,考上了好大学才有好的前途,大家都这么认为为了能够高考考得好,就必须要去一所好高中。

想要去好高中,就要在中考考得好,所以要去好的初中,想要去好的初中又要准备小升初考试。

所以又要去好的小学,所以现在的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会在最晚初中最早幼儿园的时候,就会被家里送进家里能供得最好的学校,然后从这个阶段开始,孩子们就像被扔进了马拉松赛场一样,被家长们催促着开始跑起来。

这样一推导,学生们的竞争,在小学阶段就开始了,因为中考如果你考不好,基本上就和大学无缘了,小升初这个阶段就成了一辈子成败的关键。

这就导致了,中国孩子的学业竞争,伴随着整个童年。

中考和高考哪个靠天赋(中考世俗化高考科举化)(7)

很多时候,买重点中学的学区房,是为了上重点初中,从而也和重点高中更近了一步。

中考简单化,基本磨平了初中阶段的学校差,因为大家的成绩都差不多。从而平衡了名校和普高的生源。

以前的名校,靠的是掐尖。现在我把题出简单了,你掐谁都不好使。

于是,有相当大一部分优质娃娃,中考也就差个几分,进入了普高,慢慢地普高也起来了。这就直接缩小了名校和普高的鸿沟。

这两年,楼市调控一个很核心的层面,就是对学区房的整治,从多校划片,中考庸常化,这对学区房都是打击。

首先,利空的肯定是那些除了优质学区加持之外,居住体验感较差的“老破小”。

为了孩子上名校,有不少家长花高价买下市中心“老破小”学区房,一家人拥挤在四五十平的老房子里,毫无品质感可言。

费尽心思买到的学区房,如果中考的难度根本无法体现名校的优势,反而是普通学校,如果孩子足够优秀,在分配生制度下,还是有不少机会上重高。

中考和高考哪个靠天赋(中考世俗化高考科举化)(8)

3、高考复杂化,选拔人才

但另一个角度,今年的高考增加到了史无前例的难度。

对于我们来说,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理工科的教育,是很重要的。

为了大学选拔出人才,只能适当提升高考的难度。

高中是和初中完全不一样的教育体系。如果说初中成绩基本靠补习班,那么高中基本靠学生的能力。

中考分流提前决定了人生,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中考的竞争是比高考还激烈的,谁也不想去工厂拧螺丝。

要知道高考还有复读的机会,中考却有且仅有一次机会,考不好就只能被分流。

而这些年我们的职业教育办得并不好,市场难认可,家长难信任,职业教育对应的就是低层次的职业和低层次的生活。

中考和高考哪个靠天赋(中考世俗化高考科举化)(9)

工人在大众眼里不仅是社会地位差,还有收入低,工作环境恶劣。

小时候经常听到家长教育小孩从来都是“你不好好读书就只能去搬砖”而不是“你看工地的建筑工人很辛苦”。

老师怒骂学生的时候也是“你不好好读书就只能去扫大街修汽车”而不是“机修工是我们的重要力量,没有他们机械的运转将严重受阻,我们要尊重他们”。

结婚的时候从来只有“你怎么能找个臭修车的”而不是“蓝领啊,挺好的”,这就是现实中工人的社会地位。

996的操作工加料工装配工,一个月拿5K算好的,更有黑厂比比皆是,996拿3K,无险无金,吃糠咽菜,全月无休,没有奖金福利补贴。

目前,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是很难改变的。

而且如果不能考进全省前一千多名,大多数孩子都将不可能获得优质的高校教育,只能依赖祖辈的荫庇和自己的摸爬滚打争取生存和发展,至于提升层次改变命运,几乎不可能。

而我们冲出去的孩子,在外面的高校,很多时候也处于竞争的劣势。

高考的残酷榨干了他们的潜力、荒废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中考和高考哪个靠天赋(中考世俗化高考科举化)(10)

三、结语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商业化的基础教育,有国有大中型企业型的学校垄断资源、把持权力;有集体参股型学校,内部分成,集体合作;有私企式的学校残酷管理,也有个体户的学校生存战争。

教育,成为了拉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可以拉动房价、拉动消费、拉动人流和物流,拉动医疗、养老和各个产业。

道路交通、建筑工程、商业物流、金融财务甚至文化建设,都被教育盘活。

围绕教育产生勃勃生机。老百姓们不论喜欢还是不喜欢,都不得不出更多的钱,换取相对更好的教育。

中考简单化,让更多的学生进入高中,然后在高中的过程中,逐渐拉开孩子的能力和水平。

这种拉开,决不能是像初中一样的填鸭式补习,而是必须靠学生本身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选才的目的。

但是这种逻辑和以往近20年的教育逻辑完全不同。我们正在转向西方式的培训体系:

就是通过个人的才智和力量,在创造中得到充分发挥,以达到科技和社会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社会共识的价值观。

毕竟,我们已经知道了,如果能够最大限度释放个人的内在潜质,一个社会、一个经济体,是有可能达到怎样的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