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昆明有很多小小巷,因为各自独特的韵味被很多老昆明人所熟如。最出名的莫过于钱王街。现在街道上的钱王故居、马家大院等都已经成为很好的“合影墙”。在桃源广场附近,灵光街也曾喧嚣一时,即使如今街道已变得冷清,依然能够看到老昆明曾经的面貌。
灵光街,约形成于明朝初年,位于盘龙江畔、桃源广场北端、圆通大桥下。相传,灵光街因南段原有一座建于康思年间的灵光寺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灵光寺改建为桃源小学,街名却沿用至今。街道两边的建筑多为土木结构的昆明老式民居,别具老昆明风情。
初见灵光街,是被这个“佛系”名字所吸引。跟随指示路牌,离开喧器的鼓楼路,一转身就走进了这条神秘的老街。步入灵光街,有时光倒退之感。低矮的瓦房、古老的窗棂、橱窗中售卖的那些有年代感的物件,怀旧之情油然而生。街如其名,灵光待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不宽的的街道上,行人打着伞悠然走过。路两旁,店铺老板和住户们大多坐在门口,聊天、发呆、下棋,享受着都市中难得的慢生活。
说起灵光街的繁盛历史,要追溯到清朝时期。古老的昆明,当时是一座六城门的“龟城”,灵光街作为城门外的主要集市,汇聚了八方商贾,菜农、樵夫、手工艺人,马帮带来的茶叶、稀奇的洋货,在这出现都司空见惯。除了各种货物的进出,这里也曾是文化交汇点,来自四面八方的民间艺人在此混迹谋生;各色各样的人被魅力十足的评书人吸引而来,聚在繁忙的街市一隅,同一段故事听了一遍又一遍。
过去老昆明人说到灵光街、桃源街、珠现街、米厂心,都统称“小东门”。小东门外横跨盘龙江的敷润桥,大家习惯叫“小东门桥”。以此桥为中心,四周形成了昆明最大的集市之ー“米厂心”。灵光街所在的米厂心一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昆明最大的集市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域市建设的发展,灵光街周围的老房子进行了拆迁改造,唯有灵光街被保留了下来,并逐渐变为二手交易市场。除了零星的几家小吃店,灵光街其余的店铺所售商品种类繁杂,文玩小物、生活用品、花鸟虫鱼,一切你能想到的日用杂货应有尽有。每家店约十来平方米,没有专门的柜台,木架子上和地上,堆满了五花八门的货品。货品一般只摆一两样,价格约为原标价的一半,大部分货物都有进货凭证。
如今,这条不足200米的静谧之街,早已寻不出当时的繁华盛景,反而像是从整个城市中剥离而出的一部分。站在圆通桥上,可以把灵光街从头看到尾。两排朱红墙面、青瓦屋顶的老房子,在附近林立的高楼映衬下,显得有点儿格格不入。但在许多老昆明人眼里,正是这两排矮旧的房屋,残留着老昆明最市井最真实的生活气息。繁华终会落去,时光或许能将它盛极一时的过往抹去,却抹不掉老旧的街道内,斑驳的墙壁透出的百年痕迹。
文 | 慢游昆明 图 | 谢瑞、杨帆
编辑 | 徐琳惠
文章来源:慢游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