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苏之死,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非常明确,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矫诏,派人送诏书给远在北地边疆的扶苏和蒙恬,密令他们两人自杀。蒙恬觉得此事蹊跷,希望上书秦始皇问清原由,但扶苏认为不需询问,就此自杀。

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

扶苏自杀之后,就安葬于上郡(今陕西省绥德县),墓长三十米,宽六米,高八米,立有石碑一通,上刻“扶苏墓”三个大字,被誉为“天下第一太子墓”,然而这一结论却可能被颠覆。

秦始皇陵墓全部挖出来了没(秦始皇陵挖出一头骨)(1)

前两年,英国BBC电视台与国家地理联合制作的纪录片《秦始皇陵的惊天秘密》上线,纪录片中提到,在秦始皇陵东部,考古专家挖出一个男性贵族的头颅遗骨,由于埋葬在头颅旁边的随葬品,全是皇家器具,规格非常高。

通过一系列的考古研究,中国不少秦文化考古学家认为,头颅主人可能就是公子扶苏。中国秦始皇陵墓遗址高级考古学家李博士,也赞同这一猜测。

客观的说,头颅主人是公子扶苏不稀奇,因为在公子扶苏自杀之后,胡亥密令有可能让人将扶苏头颅砍下送到咸阳。然而问题在于,这一个头颅却极为特殊。

秦始皇陵墓全部挖出来了没(秦始皇陵挖出一头骨)(2)

考古确认:头颅遗骨之后,嵌有一枚弩箭,通过弩箭嵌入骨头的深度分析,应该是近距离的抵近发射,仿佛是在执行死刑,即顶着后脑勺发射弩箭,与现代处决犯人手法类似!

显然,按照这一头颅遗骨的特征来看,公子扶苏就不是自杀,而是被人抓住,然后像处决犯人一样处死。如果是这一种死法,肯定颠覆了《史记》记载。

更深一层的意思是,秦始皇假诏到了之后,公子扶苏没有奉命,或许与蒙恬一样,只是交了手中的权力,并没有立即自杀,而是让胡亥手下软禁了起来。等到胡亥登基之后,才秘密处决了扶苏。

秦始皇陵墓全部挖出来了没(秦始皇陵挖出一头骨)(3)

那么,存不存在这一种可能呢?

其实,就史书记载而言,并非没有这一可能。

扶苏是秦始皇长子,因为敢于直谏,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等政策,于是被秦始皇贬到蒙恬手下做监军。但蒙恬却是秦始皇信任的大将,手握30万雄兵,因此看起来这不是贬斥,反而是提升扶苏,这一点史书记载机智聪明的扶苏,未必看不透,为何稀里糊涂的自杀?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扶苏自杀的一个猜测是,扶苏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当时儒家思想没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一套,所以是否真说出“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还真值得怀疑。而且,扶苏毕竟身处“依法治国”的秦国,不可能完全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秦始皇陵墓全部挖出来了没(秦始皇陵挖出一头骨)(4)

实际上,汉唐之前的中国人,还真鲜有坐以待毙的传统,往往富有反抗精神,与宋朝之后的中国人可谓截然不同的物种。因此,扶苏接到不合常理的假诏之后,即便摄于秦始皇威严,不敢公然反抗,估计也可能没有稀里糊涂的立即自杀,而是像蒙恬一样交权等待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