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美国纽约发现了首例艾滋病患者,他不到10个月就死亡了。接下来,艾滋病患者不断出现,引起了恐慌。调查发现,大多数患者都认识一个名叫Gaetan Dugas的人。

Gaetan Dugas是一名加拿大籍男同,职业是空乘,经常流连于各大同志酒吧和浴室。在知道自己确诊艾滋病后,他没有提高防范意识,而是故意与他人发生关系,造成了大范围的传播。

非洲为什么那么多艾滋(非洲仍是艾滋病)(1)

因此,Gaetan Dugas也被认为是艾滋病从非洲传入北美洲的“零号感染源”。

当然,Gaetan Dugas肯定不是第一个感染艾滋病的人,在首个病例记载前,艾滋病就已经肆虐人间了。相关的数据显示,在1980年之前,就已经有10万到30万的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为了找到艾滋病病毒的源头,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专家发现艾滋病病毒,与非洲中西部黑猩猩亚种携带的SIV(猴免疫缺陷病毒)高度相似。

结果证实,艾滋病传播的“元凶”HIV-1病毒M组,可能是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首都金萨沙传出的。也就是说,艾滋病病毒起源于黑猩猩

那么问题来了,在黑猩猩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又是如何传播到人类体内的呢?

非洲为什么那么多艾滋(非洲仍是艾滋病)(2)

图源:网络

一、首个感染艾滋病的人类,对黑猩猩做了什么?

对此,大家可能会有多种猜想,比如人类被黑猩猩咬伤,或者是网上盛传的“非洲人通过与黑猩猩发生关系来证明自己的强大”等等。

事实上,根据线索,科学家也提出了多种合理的解答,但没有一个是与所谓的兽交有关。其中,被广泛认可的理论是“受伤猎人”的理论。

在非洲,野生动物的肉是当地人的主要食物之一,比如生活在丛林中的灵长类、鼠类和果蝠等。在猎捕、宰杀的过程中,野生动物血液中的病毒,就有可能污染猎人的伤口,侵入人体

除了猎杀野生动物,当地人还会把抓到的野生动物圈养起来,进一步增加了病毒感染的风险。

研究人员发现,在最初一批被艾滋病感染的人群中,大多数都曾被灵长类动物咬伤

比如,在捕猎、宰杀黑猩猩的过程中,如果黑猩猩感染了SIVcpz,那么SIVcpz就很容易通过人类皮肤上的伤口进入体内,造成SIVcpz感染。

非洲为什么那么多艾滋(非洲仍是艾滋病)(3)

SIVcpz进入人体后,会被免疫系统攻击,大部分被消灭,存活下来的发生突变,就形成了HIV-1。

事实上,从SIV到HIV-1并非一次就形成的,而是人类发生了多次感染。每一次,SIV都会发生变化,更加适应人体,最终发展成HIV-1。

二、为何艾滋病会在健壮的黑人中泛滥?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发布的《直面不平等 — 2021艾滋病防治全球进展报告》,2020年全球有377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有170万是0-14岁的儿童。

2020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150万人,约有68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另外,有数据显示,全球大部分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患者都在非洲,非洲仍然是艾滋病的“重灾区”

非洲为什么那么多艾滋(非洲仍是艾滋病)(4)

为什么艾滋病会在非洲泛滥呢?主要与非洲人的思想、传统有关

大部分非洲人的思想比较开放,在一些地区依然延续着一夫多妻制的婚姻制度,丈夫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又会传染给妻子,扩大传染范围。

而且,非洲的经济比较落后,在进行夫妻生活时,很多夫妻都不会使用避孕套,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大大增加了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三、青少年成艾滋病高危人群

令人担忧的是,艾滋病并非只在成年人中传播,青少年也成了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根据《前瞻性研究:15-24岁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的空间分析(2010-2020)》,全球每天新增的4000例艾滋病患者中,就有31%是15-24岁的青少年

我国也不例外,从2010年到2020年,15-24岁青少年失学艾滋病病例有将近13万例。

非洲为什么那么多艾滋(非洲仍是艾滋病)(5)

青少年成为艾滋病高危人群,背后的原因,除了性教育的缺失,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护措施没有做好。

一项刊发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指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70%-80%艾滋病病毒的感染风险

但是调研却显示,有很多人都意识不到戴套的重要性。有72%的人曾经发生过不戴套的性行为,有30%的人偶尔不使用安全套,还有一些人认为体外射精已经足够“安全”。

幸运的是,在发生高危行为后,还有一招挽回的方法,就是服用阻断药

发生了高危行为,要尽快到所在地的传染病医院等机构就诊,进行相关的检测和评估。记住,最佳的阻断时间是发生高危行为后2小时,尽量不要超过72小时,越早吃药,阻断率越高。

非洲为什么那么多艾滋(非洲仍是艾滋病)(6)

当然,就算感染了艾滋病,也不意味着就没救了。

艾滋病不是绝症,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只要积极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病毒药物,就可以延缓发病时间,延长生存期。

临床上,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为艾滋病患者,通常需要经历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只要通过规范的手段延缓发病,就可以正常地生活。

艾滋病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远,因为它的传播方式不仅仅是性传播,还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艾滋病,提高防范意识,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对于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也不要戴有色眼镜,杜绝歧视,应该用尊重、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

参考资料

[1]《令人们谈之色变得艾滋病,是从哪来的?》 .果壳.2018-11-30

[2]《也许,你离艾滋病只有0.03毫米的距离》.生命时报.2021-12-01

[3]《发生高危性行为后怎么办?10个艾滋病必备知识,第3个很多人不知道》 .腾讯医典.2020-12-0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