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消费日报网图集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为什么国家不禁止反式脂肪酸食品?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为什么国家不禁止反式脂肪酸食品(理性认识反式脂肪酸含量标识)

为什么国家不禁止反式脂肪酸食品

来源:消费日报网

图集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的升级,奶茶,蛋糕等甜品备受人们喜爱。但是关于“反式脂肪酸存在很大健康风险”的新闻也频频见诸媒体报端,使人们谈“反式”而色变。更有一些烘焙企业因为将产品反式脂肪酸含量写成“0”被夸大报道。这一系列有关对反式脂肪酸的误读及误解都可以通过相关政策标准以及科学依据进行解读。

从专业角度来看,反式脂肪酸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天然食物或人造食物,但其含量的标识在我国有着明确的规定。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反式脂肪酸“0”界限值为每100g或每100ml含量小于等于0.3g),并据此将产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标识为零。植物油脂经氢化后会产生部分反式脂肪酸但可以保证奶油的口感以及保质期,因此广泛应用在食品尤其是烘焙行业中。若其中所反应出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若符合国家标准在产品中即可标示含量为“0”。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曾在采访中介绍,反式脂肪酸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天然食物,二是加工过程。不仅仅存在于“人造奶油”、“氢化植物油”、“植脂末”等中,也广泛存在于一些天然食材中。2013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吃的反式脂肪是0.39克,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为0.16%。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的反式脂肪酸供能比最低,也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值(小于1%)。总体来说,反式脂肪酸对我国居民总体健康风险很低。

据了解,反式脂肪与普通脂肪的代谢途径相同,对健康的危害主要是——摄入太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至于其他影响,比如肥胖、癌症、糖尿病等,目前仍没有充足证据证明其影响。因此,对反式脂肪酸的摄入进行科学限制以及通过技术改善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是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的。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曾表示,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控制,需要政府、行业、企业、新闻媒体等共同努力,推动国家反式脂肪酸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不断优化完善生产配方,探索新工艺,开发低反式脂肪酸新产品,为我国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健康的食品。

为了合理的控制反式脂肪酸对消费者的影响,WHO/FAO 在《膳食、营养与慢性疾病》中建议,为增进心血管健康,应尽量控制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日平均最大摄取量不超过总能量的 1%。近几年我国许多正规油脂生产厂家纷纷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生产工艺,生产低反式脂肪酸含量或基本不含反式脂肪酸的植物油脂。如油脂生产企业目前大多使用棕榈油作为氢化油的原料,使氢化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非常低。同时还通过采用酶法或化学脂交换、产品配方调整、分提技术、改进氢化工艺等技术 降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海融科技作为中国奶油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研发反式脂肪酸含量极低的产品,自2001年起海融奶油就选用“全氢化植物油”制成或与乳脂肪复配而成,不使用“部分氢化植物油”,因此能保证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按照国家标准允许标注含量为“0”,在国际标准上也一直高于美国FDA2015年推出的相关标准。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得不断发展,技术型企业的不断创新进步以及政策的支持,我国有关食品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标准及消费意识将会逐步形成及完善,最终为消费者提供健康营养的食品。

责任编辑: 冯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