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归山海家是心安处(天涯地角有穷时)(1)

作者:弯弯

2020年4月4日上午,饶平如先生于上海瑞金医院病逝,享年九十九岁。那位深情的白发老者走了,平如美棠在天国重逢了。

初识平如先生,源于他那本《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那是一本装帧极为精美的线装书,红色封面。早在几年前,这本书一出版,笔者就迫不及待地揽书而阅。前几日,猛然看到饶先生过世的消息,不自觉地回忆起阅读此书的情景,顿时悲从中来。

日落归山海家是心安处(天涯地角有穷时)(2)

▲饶平如13岁,毛美棠10岁

记下是一种留存。饶先生为了追念亡妻和走过的岁月,亲笔画就的插画,辅之以隽永的文字描述,极为赏心悦目。

如今,笔者愿借着追忆和凭吊,去捕捉平如美棠静淡琐碎的诗意年华,去表达一个平凡读者朴质的怀念和敬意。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

有一种人,他的青春在硝烟中绚烂过,在炮火中洗礼过,饶平如就是这种人。

1922年,饶平如生在江西南城县一个大族。祖父饶芝祥是光绪年间进士,曾在家乡兴办实业。父亲饶孝谦则是一名知识分子,从北京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当了一名律师。母亲贤良淑德,饱读诗书。平如出生在这样的大户人家,自小就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时,时年18岁的饶平如已有强烈的家国意识。当时恰逢中央军校十八期一总队在上饶招生,大敌当前,保家卫国,护我山河,匹夫有责。在征得父母同意后,他毅然地报考了军校。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他全无半点隐忧,反而兴致高昂。临行前,母亲给他准备了羊毛毯和随身衣物,还留影作纪念,父亲给他二百元作旅费。

日落归山海家是心安处(天涯地角有穷时)(3)

他即将开启从军行的生活了,在分别之际,父亲母亲都各自给他题了一首赠诗,他也自题一首。

倭寇侵华日,书生投笔时。

毁家纾国难,大义不容辞。

封侯宁有种,捣穴好旋师。

功成儿解甲,宜室拜重慈。

——父亲临行赠诗

月明高挂碧云天,报国丹忱志亦坚。

亲老不需劳尔念,平安望寄薛涛笺。

——母亲临行赠诗

碎裂山河恨不平,东南处处有啼痕。

十年磨砺青锋剑,壮志何愁事不成。

——平如自题

父亲的诗满是壮怀激烈之语,饱含了对儿子一介书生投笔从戎的鼓舞和勉励,告诫儿子国难当前,好男儿沙场征战只待得胜归来。母亲的诗则充满了母性的慈爱与柔软,嘱咐儿子勿需挂念家中双亲,唯一的企盼是记得用薛涛笺时常报个平安。平如自己的诗更是壮志凌云在碧霄,报国热忱排云上。

日落归山海家是心安处(天涯地角有穷时)(4)

当初和他一同报名从军的两个好友,一个因家人劝阻,最终放弃,一个因前行途中翻车,精神受挫,最后也放弃,结果只有饶平如一个人去军校招生办事处报到了。

出发四个多月,一路辗转,饶平如与同行学生们终于抵达成都校区,开始为期六个月的刻苦训练。他报了炮科。然而到快毕业时的1943年,他才收到母亲早在1942年就已过世的家书。

男儿在战场尚未归家,家中老母却已逝去,真是世上至深的悲痛了。他忍住悲伤,继续砥砺前行。毕业时,他特意选了驻在江西永丰,装备却并不精良的部队,只为了回家一趟祭奠母亲。

别家重返战场后,饶平如先后经历了常德会战,衡阳会战,湘西会战。这些战事,他并未用大量笔墨去描述,可字里行间的惨烈,还是让人倍感震惊。

那些卧倒与前进,那些追击与掩护,那些逃跑与袭击,那些阵亡与死去,那些胜利与欢腾,他都真实地亲历过,这怎能不让人心生敬佩。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平如看到太多的青春之花凋零在青山之中,目睹太多悲壮牺牲的他不是没有想到过死亡,很可能战场就是葬生之地,很可能意外随时降临,可是他无悔亦无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战士们每一次前仆后继,意味着离胜利都更近一步。饶平如自始至终是淡然果敢的,是正义凛然的。他曾在炮火声里静静地想:“这里也许就是我的葬身之地吧?有蓝天,有白云,有莽莽青山,死得其所啊。”

时隔多年,战火早已烟消云散,对走过岁月山河的饶先生来说,这段战时从军生涯,只不过是再寻常不过的一段热血人生。

日落归山海家是心安处(天涯地角有穷时)(5)

▲毛美棠

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

1946年春,25岁的饶平如收到父亲的信,一是让他回来参加弟弟的婚事,二是希望能谈好平如自己的婚事。

于是,他请了假,归了家。

议亲的对象是毛美棠,一位22岁的妙龄女子。毛家与饶家是世交,家道殷实。美棠的祖父白手起家经营中药,创起一间“毛福春中药店”,后来在南城买地买房,便与平如的祖父相识。后来美棠的父亲接管药店,又开辟出新店,继续经营生意。

毛美棠是大家闺秀,聪慧灵敏。少女时代,就爱唱歌,爱跳舞,逛商店,看电影。年方二十,父亲就让她当家掌事。

日落归山海家是心安处(天涯地角有穷时)(6)

俩人相亲时,饶先生回忆道:“忽见西边正房小窗正开。再一眼望去,恰见一位面容姣好、年约二十的小姐在窗前借点天光揽镜自照,左手则拿了支口红在专心涂抹——她没有看到我,我心知是她。”

这难忘的初见画面让人不禁想起一阙词中的句子:“忆昔花间初识面,红袖半遮,妆脸轻转。”其实两人不是第一次见,在儿时就曾有过见面,但这次是两人成年后的初见。

当晚想起白日里所见,他心绪颇不平静。许多年后,平如对美棠在小窗里涂口红的场景依然记忆深刻。那爱美的女子有一双好看的眸子,眼波流转,动人心扉,真期盼能和她缱绻相守啊。

饶父取出一枚金戒指,毛父拿给竹床上的美棠,又给她套到手指上,之后双方入席,吃饭交谈。俩人的订婚就这样完成了。

日落归山海家是心安处(天涯地角有穷时)(7)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很快假期结束了,平如怀里揣着未婚妻的照片返回部队。在船上,他心想:“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惧远行,也不曾忧虑悠长岁月,现在却从未如此真切过地思虑起将来。”

这是一位军人的侠骨柔情,他开始有了心系的爱人,并开始为了爱人尽力保全自己。

战事渐渐平息,1948年平如回到江西南昌,两人婚事也提上日程,定在这一年的八月中旬。

日落归山海家是心安处(天涯地角有穷时)(8)

经过一系列的婚前布置和准备,二人在一片祝福声中步入婚姻的殿堂。结婚那天,两位新人并肩而立,新娘披一袭洁白婚纱,美丽动人,新郎着一身淡黄军装,俊朗伟岸。证婚人是时任江西省省主席的胡家凤。

结婚成家是人生最美的初程。几十年后,当年结婚时大厅入口处的合影,遗失在岁月的风尘中,不知所踪,可老先生对拍照时的情境,记得却清晰无比。那注定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啊。

婚后再欲归队,谁知战况早已急转直下。饶平如带着毛美棠辗转徐州,与旧时战友相聚。后又过了数日,再打听不到什么新消息,再没遇到什么熟人,眼看形势吃紧,他们二人决定返回江西。

时局变幻,人心惶惶,岳父的生意也十分清淡,他们又去往临川小住。

1949年夫妻二人打算远去贵州,想投奔一位故交,在那里寻一份差事做。途中周折万分,追赶过火车,还在衡阳及柳州逗留过。

度过漫漫长途,他们终于在贵阳寻到二姐一家,然贵阳也不是久留之地,一日在街上请一个清癯的算命老先生算一卦后,二人心生去意,决定离开。

日落归山海家是心安处(天涯地角有穷时)(9)

两人乘车安然回到南昌后,想着是该为将来找一条出路,谋一份生计了。双方父亲商量,给小两口开了“利民面店”。次年春天开张,开店半年后却亏损厉害,最终关门大吉。

婚后的日子里,他们颠沛流离过许多地方,所幸都是一起携手走过。再回首,那风风雨雨里共同感受过的点点滴滴都成了弥足珍贵的回忆。许多年过去了,夫妻俩依然对漂泊路上的一些美食念念不忘,比如江西小镇上樟树餐厅一菜一汤的超大分量,柳州小吃中那滚烫而香醇的“鱼粥”……

日落归山海家是心安处(天涯地角有穷时)(10)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949年底,平如美棠看到身边太多家庭分崩离析,不是妻离子散,就是亲人反目,不是家破人亡,就是相见无期。但情比金坚的他们从未起过一丝放弃的念头。动乱的年岁里,他们谱写着爱情的传奇。

1950年,饶平如应亲戚之邀,赴上海的大德医院兼任两个岗位,一是大德医院会计,二是在大德出版社当编辑,这样就能领双份工资,待遇相当丰厚。

其后,美棠也带着孩子来沪,跳舞、看电影、画画,一家人的生活充实而欢喜。

日落归山海家是心安处(天涯地角有穷时)(11)

然后这样的日子并未长久。1957年,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平如赴安徽劳教,此后长达22年的漫长岁月里,只有过年他才可以回家探亲,与家人团聚半个月。

平如在工地,在农场劳动。家中一切事宜都落到美棠的肩上。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平如错过了五个孩子的少年和青春。

母老家贫子幼,均是美棠一人操持,全部重担都压在她的肩上。迫不得已时,她只能忍痛变卖掉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有她的嫁妆,也有婆母的羊皮袄子。她还另外干临时工挣钱补贴家用,那是重体力活,在自然博物馆的工地搬水泥,不幸落下了腰痛的病根。

日落归山海家是心安处(天涯地角有穷时)(12)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二十多年间,他们互通一千多封信,连结起8000多个日日夜夜。尽管相隔两地,遭受长久的别离,美棠甚至因平如“成分”差,受尽冷眼,体味过不少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但这都未曾动摇过她的心志,她始终相信丈夫,她用女子的坚韧和顽强撑起一个家,艰难地维持生计,熬过至暗时刻,等来光明。

1980年,平如摘帽了,平反了,他们一家人团聚了,幸福安宁的日子到来了。

日落归山海家是心安处(天涯地角有穷时)(13)

▲晚年的平如美棠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他们一生坎坷,退休后才有了安定的居所,待儿女们渐渐立业成家,孙子孙女也陆续出世,老夫妻俩的生活也变得宁静幸福。可是当苍老渐至,病痛也随之而来。

1982年,平如患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动手术后在医院卧床休养近一个月。美棠每天给他送热热的黑鱼汤。那一句“只如今,喝汤的病人还好好地活着,送汤的人却永远离开他了”,真让人泪目。

这时不由得想起邓颖超那句“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 原来,世间最深情的哀悼,莫过于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看似云淡风轻,再忆起,碎落一地的尽是怅惘。

毛美棠晚年身患肾病,糖尿病,受尽折磨,平如去医院向护士们讨教方法,又购齐相关设备,在家里每天亲自给老伴做腹透,一做就是四年。

日落归山海家是心安处(天涯地角有穷时)(14)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他照顾老伴极其耐心细心,连老伴说胡话时提的要求,他也不顾一切去满足她。87岁高龄,他还在夜间骑车跑到很远的店里,只因老伴想吃马蹄蛋糕,买回来却又不吃了。他知道老伴糊涂了,可就为了依着她。他对老伴就要做到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

美棠思维混乱后,平如心生绝望和孤独,坐在地上痛哭一场。她清醒的时刻极少,即便如此,也会忽然叮嘱女儿好好照顾父亲,还曾劝告平如不要乱吃东西,也不要骑脚踏车了。即便生命垂危,美棠最惦记的,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平如啊。

日落归山海家是心安处(天涯地角有穷时)(15)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2008早春,美棠病重,入院治疗,神志不清,情绪躁动。为避免她自己拔掉身上的针管,无奈只能将美棠的手绑起来固定在床侧的栏杆,听到美棠大喊大叫,平如心如刀割。他眼睁睁看着心爱的老伴在受苦啊,可他却无能为力。

医护人员抢救美棠时,平如看到她的眼眶还缓慢地淌下一滴泪。平如返回医院后,握着老伴的手,他一点点看着美棠的生命之火渐渐熄灭,却无论如何留不住她。

2008年3月,美棠不在了。这世上总有时间也愈合不了的事情,比如对亡故之人的思念。在美棠的追悼会上,平如的挽联是:

坎坷岁月费操持,渐入平康,奈何天不假年,恸今朝,君竟归去;

沧桑世事谁能料?阅尽荣枯,从此红尘看破,盼来世,再续姻缘。

美棠离开后,平如画下了他和美棠的故事,那是他们携手一生的美好回忆,每一笔都承载着他对美棠深情的怀恋。在那本书的封底,他写道“海并不深,怀念一个人比海还要深”。

日落归山海家是心安处(天涯地角有穷时)(16)

美棠离开后,平如常去上海自然博物馆,或绕着边沿走一圈,或在台阶上坐下,还下意识地伸手触摸,他知道妻子当年在这里劳作,目之所及都是妻子受苦的印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爱情在平如身上,真的照亮了一生的漫漫长路。霜染青丝,时光远去,他做一些事,只为了留住她。爱是永不止息,2008年到2020年,12年的时间,平如给了美棠最深的怀念,他许了美棠一世情长。

谨以此文悼念仙逝的饶平如先生。

日落归山海家是心安处(天涯地角有穷时)(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