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有一歇后语:关公面前耍大刀——现(献)丑或自不量力。其实这句说法有些绝对。在东汉三国里,使刀的人比比皆是,如颜良、庞德、黄忠、魏延等等,没有当面跟关羽较量的就暂且不提,只论与关羽当场对战的使刀人物,虽说关羽取胜次数较多,但也有输也有打成平手,诸如老将黄忠,被关羽军称作“白马将军”的庞德。

赤壁之战后,刘备先后用抢占南郡(长江以南)、荆州、襄阳(州治所在地)、零陵郡、桂阳郡和武陵郡。在攻取长沙郡时,关羽与黄忠在长沙郡治所临湘(今湖南长沙市)有三日三战,一战猛过一战,一战比一战精彩。关羽黄忠在临湘城大战三日,在《三国志》及《资治通鉴》未见有只言片语的记载,但《三国演义》不仅有描写,还每日每战都描写得十分详细。现简单梳理一下《三国演义》所书,老年黄忠对战壮年关羽的战况:

第一日第一战:关羽先以不到三合砍杀管军校尉杨龄,后与黄忠对阵,相斗一百合,不分胜负。长沙太守韩玄怕黄忠因年老体衰而失败,就鸣金收兵。此时此刻,黄忠年近六十,老者,而关羽年仅四十八岁,壮年。特别关羽回寨后,心里有一番思量,即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

黄忠为什么和关羽大战(谁才是最强五虎将)(1)

关羽第一日对战后的总结,有两层意思:第一层,黄忠攻守俱备,不仅防守严密,而且刀法不输于关羽。由此可见,万人敌又刀法凌厉的关羽面对六十老将又鲜有名气的黄忠却无从下手,仅仅凭借刀法取胜于黄忠,几乎不可能;第二层,正常交锋,光明正大与黄忠对战,取胜的机会几乎为零。因此,为了取胜,只能把自己的绝招使出来,就是采用阴损的计策——拖刀计。拖刀计就是诈败,拖刀奔走以示败绩,待对方轻敌时回刀猛砍之。关羽对黄忠欲采取绝招,说明黄忠第一日第一战,阵前综合实力均不输于关羽,让关羽无任何可乘之机。

黄忠为什么和关羽大战(谁才是最强五虎将)(2)

第二日第二战:黄忠与关羽对战,又相斗五六十合,依然胜负不分。昨日首战,关羽未占到便宜,战了一百合都不分胜负。为此,关羽只好率先求变,掉转马就走,欲采用拖刀计来绝杀黄忠。关羽这一变化意味着采用常规打法(两人两马对打)没有取胜的把握。后因黄忠的马失前蹄,被掀倒在地而停战

第三日第三战:黄忠与关羽对打,战不到三十回合,黄忠诈败,成功实施了他的作战意图,即前两箭只有弦响无箭,后一箭却是弦响箭到,正中关羽的盔缨根上。黄忠射箭的目的只在吓阻关羽,以报昨日关羽未在黄忠马失人翻时痛下杀手的恩情。

黄忠为什么和关羽大战(谁才是最强五虎将)(3)

黄忠关羽,三日三战。第一战,双方未见过面,未单挑过,就带有试探性,不分胜负;第二战,双方均凭实力对打,关羽正使计时,黄忠因战马问题而中止关羽使计;第三战,黄忠保存实力,只热身一下就诈败,而后展示神箭,意在警告阻止关羽取长沙而已。与关羽三日三战中,黄忠虽年老但头脑清醒,还十分理智,面对正当壮年且攻击力极强的关羽,耐心周旋,寻找机会,施展神箭,成功保卫住长沙郡。

在年龄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年老的黄忠还能与壮年的关羽进行三日三战,还能以两平一胜的成绩傲视群雄,笑看天下。黄忠与关羽对战,用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笔者按:老当益壮,指年纪虽大但志气豪壮。多用来赞扬老年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黄忠,一个年近六旬的老将,在长沙郡与号称万人敌的壮年关羽三日三战,以两平一胜的成绩证明了老将的能力。世人只会“欺老不欺少”。但关(羽)黄(忠)对刀,告诫世人切勿以为老年人好欺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