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洪彪

着重阅读了《章草通论》的概述和目录。从上下两册十章28节的框架结构,我看到了“通论”的规模。从24位古今章草名家碑帖的遴选介绍,我领略了著者的眼力。从180多幅作品图例、近50幅照片图表的搜集制作,以及2600余个范字的植入,我感知了工程的浩繁。

通论是什么课程(通彻而又通俗的通论)(1)

章草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虽然有论述章草的篇章,但真正的理论专著,至迟到民国时期才由卓定谋写出一部75页、约四万字的《章草考》。大约10年前,我曾获赠崔自默博士著《章草学》,后又看过他的《章草艺术》。四年前,我收到书法家秦阳所著《章草寻绎》。这几部章草专著虽具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但尚不能视为对章草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理论著作。在我看来,陆祖鹤女士的《章草通论》,其视角所及、笔锋所指,其谋篇布局、内容涵盖,似乎都有通盘考虑、系统论述的动机,大有填补空白的设想。

《章草通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著者是有心讲透彻、谋突破的:一是章草的兴衰与中国社会演进大背景、中国文化发展大气候紧密相关;二是章草的兴衰与两千多年章草理论匮乏、章草批评虚弱密切相关;三是章草是否“泯绝”不能仅以有无章草大家名世为标准,而应以有无大量章草书写者、有无大量章草作品存世为依据;四是当代章草兴盛期已经到来,“寻古碑学派”“新古典派”“创新派”等各显其能;五是以口语白话通俗译出“章草两诀”,有助于章草的学习和普及;六是梳理、提炼出章草草法的六大规律和180个章草偏旁,使之兼有章草学习工具书的功能。陆祖鹤深入思考、旁征博引、奋笔疾书,能否实现她内心的诉求和期愿?在这里,我想引用沈鹏先生看过《章草通论》书稿后给著者的信函所言,因为我觉得他做出了客观、权威的评价:“历史与逻辑统一,理论与实践结合,于研究,于创作,都是功莫大焉。你的刻苦精神,历久锲而不舍,令人钦佩!……”

对于年逾花甲的陆祖鹤来说,《章草通论》无疑是个大工程,是篇大文章。今人距章草太久远,对章草太陌生,著者为了吸引更多的章草书法爱好者,增强普通读者对章草书法的正确认知和审美兴趣,以化繁为简、叙述通俗的著书态度和行文风格,完成了全书的撰写。用她自己的话说,是采用了“最易懂的语句”“最通俗的理论”“最贴近实践的方式和方法”“最翔实的数据及生动的例子”。我曾经发出过“古代书论有点玄,当代书论有点虚”的感叹。我想,无论是书学的研究者、书艺的创造者,还是书史的关注者、书法的爱好者,读《章草通论》一定会是轻松愉悦的,因为它不玄不虚、实实在在。(刘洪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