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教授揭秘藏狐如何吃牦牛#

#东北虎和华南虎打架谁赢#

视频里的郭光普总是处在自然的场景中。

他在西藏墨脱的丛林中寻找羚牛,在腾格里沙漠与蹦蹦跳跳的五趾跳鼠相逢,在天目山和中华蟾蜍、螽斯、鸣鸣蝉亲密接触,在大理的猛禽保护中心观察红角鸮,在澜沧江边解说丽叩甲......

喜欢看他视频的不仅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很多人关心东北虎和华南虎打架谁能赢,或者郭光普和遇上的竹叶青蛇之间谁才是猎物。

作为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副教授、上海生态学会理事,郭光普今年入驻抖音,注册了“不刷题的郭教授”账号,发布动植物相关的科普视频。

到现在为止,他收到六万个赞,每一个背后都是人们对自然朴素的好奇心。

老虎对战豪猪(刺猬在妈妈肚子里就有刺)(1)

郭光普发布的短视频。

“玩”也能成为工作

郭光普从小就爱玩。他老家在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这里是黄河冲积平原,地面上形成了很多沙岗,小时候的郭光普总是爱去沙岗上的灌木丛摘酸枣吃,一路吃回家。

后来上了小学,他印象最深的还是玩。抓知了,用卖知了壳的钱拿去买冰糕;捉鱼摸虾,被黄颡鱼的鳍棘扎到脚;摘苹果时碰到马蜂窝,被弄得满头包,奶奶心疼地用丝瓜藤的汁液涂抹他的头消肿……

那个时候,郭光普不知道“玩”也能成为工作,他一心想学计算机专业,后来却被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录取。但也是“歪打正着”,考研时,郭光普本想学基因工程,整出个转基因玩意儿,结果却进入了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专业。

读生态学博士时,有一次,他去舟山群岛研究獐的行为,为调查方便,骑着自行车沿着岛转,累了就往地上一躺,听着海浪,“看云聚云散,听鸟语花香”。拍了无数张照片之后,他才想起来自己是来收集数据的。后来,导师问他:“你在野外玩得很开心吧?”郭光普只是讪讪地笑,心想“真的很开心”。

现在,郭光普已是同济大学副教授,每年都要带学生去野外实习考察。他也曾参与西藏墨脱、福建武夷山、江西官山、湖南武陵源等地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组织或参与了西藏林芝市羌那乡、云南云龙县、青海大通县等地的支教工作。

这些年,他觉得自己的经历已经无法用“误打误撞”来解释了,他更相信这是一种“宿命”,一种早已写进基因里的“程序”,而他的程序上写着“野外”。

老虎对战豪猪(刺猬在妈妈肚子里就有刺)(2)

郭光普在西藏林芝巴松错考察。受访者供图

到自然中去

郭光普发现,人到了野外就会自然而然开心起来。

前些年他和学生们一起去崇明岛考察,正值春天,明黄的油菜花漫山遍野,一位平时内向腼腆的男生直接跑到花田里模仿起了帕瓦罗蒂;有的女生在田野上走着就哼起歌前行......

“生命就是基因的充分表达。”郭光普说,“自然有一种力量,能够唤醒人们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这种美是埋藏在基因里的,平时是关着的,到了自然里就被打开了。”

在郭光普所有的抖音视频里,他几乎都在笑,弯弯的眼睛吊起了皱纹。他今年53岁,依然时常露出孩子般的神情。他说,一个人衰老的标志不是年龄,而是好奇心的消失。

老虎对战豪猪(刺猬在妈妈肚子里就有刺)(3)

郭光普在西藏林芝,身后是南迦巴瓦峰。受访者供图

有人问:“怎么才能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呢?”郭光普笑着回答:“到自然中去。”

不过,野外带来的不只是快乐。蜱虫是郭光普的“老朋友”了。一次在藏区,一只蜱虫咬了他的大腿内侧,他用热水敷,用风油精擦,总算把蜱虫拔了出来,却痛痒难耐地感受了两个月;而天目山的一只还把口器留在他的脚腕皮肤下,三周后才好起来;他很熟悉把蚂蟥从身上捏起来的动作。

在东莞考察时,他曾遇到一条舟山眼镜蛇。直到现在,郭光普还能清晰地回忆起那条眼镜蛇的样子,蛇身在暗中闪着金属色的蓝光,看起来“青春意气,少年得志”,应该是新鲜蜕皮的,同时带着死亡的威胁。

郭光普喜欢这种复杂感,他最喜欢的动物都具备这些特征:漂亮又凶恶,可爱又残酷,威武又脆弱。郭光普试图用一把伞控制它,但那条蛇瞪了他一眼,发出了“呲”的声音,就钻进了路边的小洞中,他和同行者追过去看了看环境,决定以后再来拜访。

后来郭光普才想起来,如果继续与那条蛇周旋,可能会更危险。“眼镜蛇的前槽牙可以朝猎物的眼睛喷出毒液,三米之内百发百中”,郭光普带着后怕的感觉说。

在郭光普看来,现在的孩子还远谈不上防范野外的危险,更多时候,他们连自然都没有走近。许多人见到小虫子都会发出尖叫,每当这时,郭光普总会产生疑问:“人类怎么变成这样了?”

他开始带孩子们去公园、去郊外、去自然保护区,带他们认识各种小虫、小鸟、小蛙、花草。有许多孩子一开始不敢摸任何虫子,到后来居然让半个手掌大的虫子在指缝里钻来钻去,这是郭光普最得意的时刻之一。

老虎对战豪猪(刺猬在妈妈肚子里就有刺)(4)

郭光普在天目山带小朋友进行夏令营活动。受访者供图

他决定,要让更多孩子恢复亲密接触虫子的勇气。现在,郭光普把这个课堂搬到了抖音里。

他尽量把科普视频做得生动有趣,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讲解动物时,他习惯从动物的形态和行为特性谈起,再过渡到结构和功能,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从接触、好奇、认识、了解、喜爱,最后产生关爱生命的情感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职业习惯驱使他更加严谨,准备每期内容都会查阅相关资料。他曾就大熊猫一天到底要吃多少竹子,看了好几篇博士论文。

老虎对战豪猪(刺猬在妈妈肚子里就有刺)(5)

郭光普在澳大利亚的动物园和考拉亲密接触。受访者供图

借影响力更大的平台来科普

郭光普的儿童科普工作已经进行了十年。

最开始,他和朋友们一起创立自然教育机构,后来跟一些机构合作,带孩子们参加夏令营、周末营或者社区活动,他们去过西藏林芝、云南西双版纳,最远去过南非,最近就在校园。他相信最好的课堂是大自然。

“孩子们大概能够听到3万赫兹的声音,而成年人听到的声音最高只有两万赫兹。人为环境里信息的丰富程度跟自然系统相比差太远了,在大自然里,孩子的感官是最灵敏的,”郭光普说,“所以把孩子圈起来,本身是割裂了他们和这些信息的交流,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发育。”

芬兰的一个科学实验表明,在有土、草、灌木、乔木的环境里,幼儿园孩子身上的菌群健康程度远远高于全人工环境下的孩子。

这个平时忙着给大学生上课的教授,一到周末或者假期,就跟中小学生们“玩”在一起。他跟孩子趴在地上玩蝗虫,把蚊子放在自己手臂上观察怎么吸血,还把手指放进小壁虎的嘴里,都是为了给孩子们介绍动物的神奇和可爱。

从今年年初开始,这些场景都被录成小视频,搬上了抖音。在此之前,他的科普主要通过线下的讲座实现,听众最多一两百人,大多是还在上学的青少年。他说,教育是把自己脑子里的观念装到别人脑子里,而这需要影响力更大的平台来帮忙实现。

老虎对战豪猪(刺猬在妈妈肚子里就有刺)(6)

郭光普和小朋友在自然中互动同时科普知识。

其实,除了毒蛇和猛兽,郭光普觉得更多的自然就在身边。受疫情影响没办法去野外拍摄的时候,他就到小区的花园里,抓只螳螂或者知了,也能制作一期抖音视频。在他看来,任何一个生命都是一段精彩的故事。

“公园、动植物园、花鸟市场、菜市场都有自然的元素,也是我平时会让学生去做调研的地方。”郭光普说,除了从高原到平原,从东北到西南,从大陆到岛屿,他还在策划一系列更“接地气”的抖音视频内容,去小区和菜市场这些地方拍摄,让观众认识“身边的自然”。

“我想让孩子们知道,我们是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生存的,而他们自己也是其中美丽的一员。”在郭光普看来,生态学其实是一种关系学,人们只有找到自己在关系网中的位置,才能拿出态度,做出行动。

他主张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认知真实的世界,从而改变对环境漠不关心和无所适从的状态。他说,这也能让孩子们遇到问题,提高勇敢面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有提出问题的机会,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这也能极大地提升创造力。这正是他把“不刷题”写进昵称的原因。

“我满怀深情、诚恳地希望所有父母都能为孩子打开这扇神奇的窗户,让他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我希望父母能够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就下定决心,制定一份计划,把一只紧紧握着孩子的手松开,然后交到大自然这位伟大老师的手里。”

“这是英国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斯宾塞的观点,也是我的。”郭光普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定。

老虎对战豪猪(刺猬在妈妈肚子里就有刺)(7)

郭光普带孩子们用标本玩寻宝。受访者供图

文/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