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已经52岁了,步入中老年,心里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是否需要趁着现在对生活还有所感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给自己一点仪式感,比如去看场电影,比如写写东西,比如去逛逛街,买点心仪的物品,不需要太张扬,更不需要太大牌,只需要提醒自己,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提醒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生活的态度还是应该积极向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生活是不是该有仪式感?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生活是不是该有仪式感(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

生活是不是该有仪式感

眨眼已经52岁了,步入中老年,心里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是否需要趁着现在对生活还有所感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给自己一点仪式感,比如去看场电影,比如写写东西,比如去逛逛街,买点心仪的物品,不需要太张扬,更不需要太大牌,只需要提醒自己,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提醒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生活的态度还是应该积极向上。

我记得我们的父辈,对自己的生日呀、结婚纪念日呀,还有小孩的生日呀,统统不记得,更别说仪式了。但对亲戚间的礼仪却特别重视,比如谁家结婚、谁家生小孩、谁家做寿,在这些特殊的日子,就算天上落刀子,都不能耽误,必须带点礼物去庆贺,礼不在贵,也不在多,而在于一片心意。到了正月,从初一到十五,必须按照礼仪顺序安排好去亲戚家拜年,比如年初二必须去跟外公外婆和舅舅拜年,否则就是破坏了规矩,舅舅会很不高兴。我想,这就是他们那时候的仪式感吧,代表着那时候他们的生活态度,那时候他们互相之间的重视度和存在感。

到了我们这一辈,特别是有了打工潮之后,亲戚之间的来往,慢慢的淡化了,也要去喝各种各样的喜酒,过年也要去走亲戚,但必到感和日子感却没那么重要了,礼到人不到也行了。不过,对自家小孩的生日非常重视,不管有多忙,不管有多疲惫,必须记住小孩的生日,无论如何都要庆祝一下,有些做得好的父母从0岁开始,每年小孩生日都要举办仪式,有活动、有礼物、有拍照,有纪念册,直到长大成人,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对自己的特殊日子,比如结婚纪念日、自己的生日、老公老婆的生日,基本上处于遗忘状态。感觉生活一直是平平无奇、没有激情、没有浪花,有时候心里也有期冀,也有遗憾,也有失落,但生活太习以为常了,引不起重视,就这么过着吧,一过就是几十年。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的男人们,大部分是直男癌,大男子主义,对这些特殊日子完全没有概念,甚至认为是矫情,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所以会忘记,更谈不上仪式感了。殊不知必要的仪式感能够给濒临崩溃的情绪带来抚慰,能够给枯燥乏味的生活带来激情。

八九十年代的人完全不同,他们特别注重仪式感,自己的生日、初相识的日子、打结婚证的日子、结婚庆典日、情人节、圣诞节……,各种各样的日子都要庆祝,通过庆祝以示重视,以示在意,以示幸福。每当看到他们幸福的庆祝着,互相送着玫瑰花、巧克力、包包、衣服、首饰等礼物,借着特殊日子出去吃喝一下、玩乐一下,心里不由自主地会产生羡慕,觉得我们这辈人好像白活了。不过,我认为仪式感也要有个度,不能泛滥,泛滥就显得不珍贵了,有些人纯粹有公主病,认为任何一个日子都有特殊性,都要求有仪式感,这就会令人厌烦,也让人反感,那就得不偿失了。

我觉得人生在世,还是需要仪式感的,仪式感未必是一些具体的、物质层面的行为,仪式感未必日日需要,仪式感更多的是一种人对生活的态度、对自己的愉悦、对对方的在意,所以在追求仪式感时,不要拘泥于某一种方式,看一场电影、买一本书、送一束花、吃餐饭、说句话、发条信息、写篇文章、会画画的画幅画、相约喝杯茶、一起走走路、外出看看风景……,都可以,只要有这个态度就行。

给自己一份仪式感吧,让自己能够在枯燥的日常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活得闪闪发亮。给对方一份仪式感吧,让日渐疲惫的相处,找到应有的激情,产生该有的火花。特别是过了50岁以后的女人,更要学会给自己一些仪式感,让自己更容易获得快乐和能量,让自己活得舒适且惬意一点,让日常的美感更多,欢乐更多一点。

张三梅写于2022年3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