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曰:「夫孟孙氏尽之矣,进于知矣。唯简之而不得,夫巳有所简矣。孟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若化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巳乎!且方将化,恶知不化哉?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吾特与汝。其梦未始觉者邪!且彼有骇形而旡损心,有旦宅而旡情死。孟孙氏特觉,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与吾之耳矣,庸讵知吾所谓吾之乎?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乎?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

01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成功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

仲尼和颜回聊天时谈到,孟孙才这样的真人,家里出了丧事,本来应当是他最悲痛的时候,但他保持着一种觉知。他是悲而不伤,因为他不仅仅把自己设定成为一个孝顺儿子的角色,他的内在还知道自己是一个宇宙级的行为艺术家,正在向宇宙的真理——成、住、坏、空的自然性致敬。

梁冬谈哲学经典(梁冬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秘密在于把握一件事)(1)

在评价这件事的时候,仲尼说:“有旦宅而无情死。孟孙氏特觉,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一个人呐,来到人世间的时候,他就开始演这段戏。运气好的话,他能演八九十年甚至一百年。而这个角色大致是一个剧本:这个人成为你的父亲,那个人成为你的母亲。如果一个人没有那种宏大的世界观,他以为这个开始就是从剧情开始的话,他会一直以为那个剧就是生命的全部。因为他的视野,是从生到死这一段的。

但当一个人拥有宏大视野,以及更宽的见地时,他会看到这一段生命或角色,只不过是他很长久的历史角色当中的一段,只不过在这段里面他演了这个角色而已。

一个意识进入一个身体,然后这个身体就像你的衣服,同时也包含一系列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学京剧或者喜欢看京剧的朋友,一看脸谱就知道,这个是老生,这个是青衣,这个是花旦。京剧是浓缩的世间相,我们每个人被装到身体里面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一段故事的旅程,包括大致的情节、角色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但是,对真人,也就是所谓有宏大视野且有觉知力的人而言,他们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这是他生命哪怕演得很长的一段戏里面的角色。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这句话是对的。他还是一个角色,因为“人间是剧场”。

梁冬谈哲学经典(梁冬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秘密在于把握一件事)(2)

02

最好的活法:“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在《大宗师》里面,庄子几乎讲述了一个不同于我们熟悉的世界观里面的体系,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灵魂这个词来形容,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了解它。我只是借庄子的这段文章,跟大家分享庄子是这样看的,或者庄子用孔子的话来表述他的看法。他说:“我们不应该粘连在自己的角色里。”

这就像我们之前讲的,你在戏里面生气了,难道你真的要把这种情绪带到你的最深处吗?入戏要真,出戏要快,否则就很容易受到伤害。为什么我喜欢《欢乐喜剧人》这个节目?是因为我觉得在这里面呈现出了世间的百态,这些优秀的演员其实只不过在一个更短的时间、更浓缩的剧情里面,给我们呈现了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人生剧情。

仲尼用这种方式对颜回说:“孟孙才这个人,他并没有完全被自己的角色所绑架,仍然拥有深深的觉知,他知道那份觉察才是自己的本真。”

你会发现,这些话和佛学里面讲的“止观”很像。生气的时候,你要觉察到自己的生气;开心的时候,你要觉察到自己的开心;悲哀的时候,你要觉察到自己的悲哀。当你觉察到自己的悲哀时,你就没有那么伤了,叫“哀而不伤”。

还有一句话,叫“乐而不淫”。当意识到自己很开心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没有那么开心了。淫是淫雨霏霏的“淫”,淫的本意指的是过度。以前,我们总认为这个人很淫,好像代表着他很不检点,其实是他对于情欲这件事情没有节制。所以,儒家也说“发乎情”是可以的,但要“止乎礼”。什么叫“礼”呢?就是节制。

《中庸》有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你会发现,儒释道三家,其实在讲一件事情。

梁冬谈哲学经典(梁冬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秘密在于把握一件事)(3)

03

梦里也是梦外

庄子明明白白地对我们讲,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更长的历史维度里面、生生世世的角色里面的本体。

很多人说,《大宗师》是庄子的宇宙本体论,我觉得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庄子在他的故事里面有这样一个前提(当然,他没有用灵魂这个词):道家认为“气聚则生,气散则亡”。也就是说,生命以一种方式被聚合,“负阴而抱阳”,聚合在了一起。

用今天的话来说,你买了一部手机,如果你没有把它和你的iCloud账户连接的话,它就是一个薄薄的、有玻璃镜片和充电口的东西。一旦跟iCloud连接,上一部手机里包括在云端的数据、关系链、银行帐号以及密码、照片、备忘录等,都可以全部下载到一部新的手机里面,于是这部手机就变成一个既新鲜又熟悉的东西。

用手机来打比方就很容易理解这个道理。庄子在《大宗师》里面说,实际上那部手机不那么重要。那个帐号和它所对应的数据包以及社交关系链比较重要。而那些东西只不过是一串比特流、数据流而已,视为无色,视为空相。但它会幻化出一切真实世界里面的投影,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仲尼曰:“知吾所谓‘吾之’乎?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他清清楚楚地用到“觉”这个字。

孔子说:“你可以梦见自己是一只鸟在天上飞,也可以梦见自己是一条鱼隐没于深渊。你怎么知道自己现在不是在另外一个大故事线里面的一段梦境呢?”

梁冬谈哲学经典(梁冬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秘密在于把握一件事)(4)

▲电影《盗梦空间》

看过电影《盗梦空间》的人都知道,当男主角意识到旋转的陀螺的时候,他是在梦里。而梦是可以层层叠叠套加的。

实际上,《盗梦空间》是一部非常具有《庄子》意味的电影。

我可以百分之百相信,电影《盗梦空间》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读过《庄子》,因为在这一段里面讲的就是“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在第几层梦里面,你能觉察你在梦中吗?”——“其觉者乎,其梦者乎?”

我觉得,孔子应该是一个比我们想象得更聪明、更几于道的人。起码庄子认为孔子是这样的,只不过孔子有他另外的敦厚和善良。他会告诉你“未知生焉知死”“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等。因为孔子讲的很多话是对他的学生说的,就像一个已经玩过所有游戏的人,在陪小朋友玩的时候,他还愿意俯下身来,跟他们讨论在城堡里的小故事。

04

人生是从一个无常来到另一个无常

有一天我看见我儿子在玩乐高。他编织了一条完整的故事线,讲述几个江洋大盗穿梭时空的故事。其实,这是一个描述父亲和儿子之间冲突的故事。

另外,还有监狱、乐土、用可乐做出的盒、披萨做出的房子,等等。有时候我会看着他玩这个游戏,有时候也会很深度地跟他讨论他的故事。如果我儿子允许我加入他的故事线的话,我也会参与其中。如果这个时候整个乐高散了,我也会陪着他有一点点不爽,但肯定不是哀伤,至少肯定不会伤,因为我知道自己只是陪他在玩。

我常常跟他讲,很多佛教徒用许多年去精细地做沙画,而且做得很精美。然后,一把就将所有画都抹掉。

他们正是用这种行为来不断地提醒自己,世界只不过是一堆颗粒,它们是以某种故事线聚合而成的图像,随时可以重组。而这种随时可以重组的状态叫“无常”。

梁冬谈哲学经典(梁冬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秘密在于把握一件事)(5)

在梦里面,我们常常编织了另外一条故事线,甚至都有可能梦见自己睡着。

我儿子去年参加了一个类似乐高游戏的大型活动。每天,看着他沉浸在自己的故事里,我就会觉得自己又何尝不是沉浸在一个开公司、融资、做节目、与同事互动、装模作样讲《庄子》的游戏当中呢?

每次,将要进入梦乡的时候,我们都可以轻轻而明确地告诉自己,这是从一层梦进入另外一层梦而已。如果真的是那样,又有什么东西能真正地伤害你呢?除非你真的相信自己的梦是真的。

梁冬谈哲学经典(梁冬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秘密在于把握一件事)(6)

其实,都是假的。

本文未经授权转载自:自在睡觉,如有侵权,请告之删除,感谢梁冬!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