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币驱逐良币,通俗地说,就是人们更愿意用“坏钱”而不是用“好钱”,从而“坏”钱把“好”钱挤出流通市场。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钱包里既有新钱又有旧钱的时候,大家愿意把旧钱花出去买东西,留下新票子。道理简单,出于对新钱的喜好!

劣币驱逐良币的真实感受(论劣币驱逐)(1)

早在我国汉朝时期,西汉贾谊就曾指出“奸钱日繁,正钱日亡”的事实。“奸钱”指的就是劣币,“正钱”指的就是良币。唐代刘晏认为可以采取“以毒攻毒的”方式,将仟元大钱的法定价值贬到它的实际价值以下,从而迫使劣币退出流通界,唤出良币。

16世纪英国的格雷欣爵士提出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定律——格雷欣法则。内容是:市场上两种货币——劣币和良币,只要二者所起的流通作用等同,因劣币成本低,人们在使用中往往会选择劣币,存储良币,久而久之良币就会退出流通市场,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本身,由于缺乏市场的监管和大量的制度漏洞,很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劣币驱逐良币的真实感受(论劣币驱逐)(2)

若干年前发生了一件怪事:某地市场中的大米普遍掺沙子,最高者掺30%,平均也得达到10%左右。一个卖米的摊主每卖一袋米,都要搭一袋沙子,有人斥其缺德,而摊主则振振有词:缺德的是把沙子掺到大米里的人,我等于把沙子给你捡出来了,不咯你的牙,再说我只搭个平均数,不搭这沙子,我就得亏本。因此,不掺沙子的大米价格会更高,自然也就卖不动。

所以想要良币驱逐劣币,政府必须出面干预,加强管理职能,取消劣币,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

仿照“劣币驱逐良币”说法,可以得出推论“劣行驱逐良行”

假设公司里有两个部门的文化截然不同,一种文化是每个人都善待彼此,另一种文化则是每个人都互相猜忌。这两种文化都不是理性选择的结果,而是纯粹的习惯使然。进来的新人要是接触到好心的文化,环境就会自动把他们变成好人。同样,任何人只要受到坏心文化的熏陶,就会变成坏人。好心部门的员工表现得比较好,因为每个人都互相合作,坏心部门的员工则一定会为了出人头地而互相陷害。

不过,囚徒困境的理论指出,好心的文化非常的不稳定,假如有几个坏心眼的人开始加入好心部门,而且没有被感化,那么好心的员工就会没有饭吃。一帮好心的员工可以帮企业赚很多的钱,可是他们的文化并不稳固,所以只要几个坏心眼的人就可以毁了它。

劣币驱逐良币的真实感受(论劣币驱逐)(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