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我们来聊聊党史剧中的最大对手:毛泽东和蒋介石。

中国近代革命英豪无数,但谁也替代不了毛、蒋二人。蒋介石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永丰舰追随孙中山后很快便登上权力巅峰。毛泽东则是起于田野,几经沉浮。

三对反义词看到毛蒋之争(三对反义词看到毛蒋之争)(1)

历史上,两人面对面交锋的时刻不多,但隔空较量不少。近来,电视剧《百炼成钢》从1919年讲起,对蒋介石担任国民党领导人的经过,毛泽东在共产党成立初年的大起大落记叙得较为翔实。剧集有意识地呈现出毛、蒋二人在政治、军事、民众意识等方面的不同主张。

两人都是孙中山的追随者,但在实践过程中因理念不同,分道扬镳。蒋介石在与宋美龄结合后信基督教,信仰上帝。毛泽东曾言自己也信仰上帝,只不过这上帝是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相信人民是毛泽东一直坚持的主张。最终,他带领的共产党也被历史所选择。

一、单纯军事VS人民战争

1924年,在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张静江(董春光 饰)的举荐下,蒋介石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剧中,张静江命人拿出写有“蒋”字的旗帜,意欲让蒋介石遍招天下英雄,谋千秋功业。

蒋介石则表示自己还需韬光养晦。此处并非闲笔,一是将蒋上位的原由透露出来,二是体现了人物的复杂性格。

三对反义词看到毛蒋之争(三对反义词看到毛蒋之争)(2)

虽然支持黄埔军校招收国共两党学员,蒋介石却在思想上对联俄、联共有所保留。难得的是,《百炼成钢》没有把蒋介石的形象刻板化,这个人物不是上来就写着反共二字。对于一个有着深远筹谋的人来说,这样的隐藏更符合事实。

真实意图可以被暂时隐藏,却不会长久。到国民革命军征讨军阀的关键时刻,蒋介石已不掩饰自己急于清除异己的心思。

东征途中,蒋介石就要求周恩来(夏德俊 饰)把所有在黄埔军校以及军队中的共产党员的名字告诉他。

三对反义词看到毛蒋之争(三对反义词看到毛蒋之争)(3)

“中山舰事件”之后,共产党员被清理出黄埔军校。彼时,共产党领导者一味退让的举动让毛泽东不解,但事已至此,毛泽东决心去农讲所发动农民。对于毛的所作所为,蒋介石不以为意,他认为农民就是泥腿子,闹不起大动静。比起关注劳苦大众,蒋介石更关心什么时候能攻占武昌。

事实上,统一中国并非讨伐几个军阀那么简单,蒋介石急于求得军事上的胜利,而毛泽东则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如果不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就难以实现民族独立。两人根本理念之不同,就此显现出来。

二、一意孤行VS灵活多变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除了关注国军在正面战场与日军作战的情况,蒋介石还关心对共产党的进攻。

此前,蒋介石的核心价值主张是“攘外必先安内”。这种想法在《百炼成钢》中有具体呈现,在剧中蒋介石曾表示,德国的赛克特将军不懂中国国情,制定的剿共策略并不合适。所以他想坚持自己的想法,留在江西剿共。

三对反义词看到毛蒋之争(三对反义词看到毛蒋之争)(4)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面临何去何从的窘境。毛泽东对于作战的战略战术有深刻认识,只不过受到博古、李德的排挤,恢复正确的路线方针有待时日。与此同时,蒋介石也在召开作战会议,着手研究红军下一步的转移方向。

这像是一场“猫鼠游戏”。在军备实力和人员配给方面,蒋介石更占优势,硬碰硬的话,共产党几乎毫无胜算。但蒋介石想要一击即中,彻底消灭共产党主力也不现实。

抗战时期,毛泽东坚持游击战术。解放战争初期,他和中央主动从延安撤离,作战方式更加灵活。

蒋介石收回边区的计划没有得逞,闪击延安的战略也没有占到便宜。后来,他派胡宗南率部再次突袭,但延安已经是一座空城,寻找共军主力不得,反被引进了解放军的包围圈。

毛泽东总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让蒋介石很懊恼。他不由地苦叹:毛泽东你究竟在哪儿,我怎么就抓不住你呢?

三对反义词看到毛蒋之争(三对反义词看到毛蒋之争)(5)

军事上屡屡吃瘪,言辞上不能再落下风,蒋介石公开发表了中国之命运要靠国民党的言论,大肆诋毁新四军。

毛泽东看到后,立即写了一篇文章予以回击,题目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赢得了民众支持。你看,无论在军事上还是舆论上,蒋介石都没占上风。

三、倒行逆施VS顺应潮流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邀毛泽东来重庆谈判。他的小算盘打得叮当响,无论毛泽东是否接受,共产党都将陷于被动之中。如果拒绝,则表明共产党无和谈诚意。倘若毛泽东决定前来,他也可以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当然,对于后一种情况,蒋介石觉得可能性不大。

怎知毛泽东选择慨然赴约,这也是毛、蒋二人为数不多的一次会晤。到重庆后,毛泽东与民主人士相谈甚欢,并以一首《沁园春·雪》尽显其文人风采。

三对反义词看到毛蒋之争(三对反义词看到毛蒋之争)(6)

相比之下,国民党对于和谈内容欠缺准备,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后来,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他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便再也掩盖不住了。

需要提一句的是,王雷饰演的毛泽东,在扮相上可能不是最像的,但在把握角色的精神气质方面算是妥帖。毛泽东在领导工农革命运动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并非一切尽在掌握的神人。

三对反义词看到毛蒋之争(三对反义词看到毛蒋之争)(7)

朱刚日尧从《觉醒年代》中的胡适摇身一变成了蒋介石,也并不让人觉得违和。他演活了这位性格复杂的政治人物。

当蒋介石的为权贵代言与毛泽东的为劳苦大众谋出路形成鲜明对照,蒋介石在权力之巅迅速跌落也是必然。正所谓倒行逆施,不得人心,顺应民意才能赢得众望所归。

主讲人 | 文朔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