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一路风尘》之49
高考报志愿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这是影响一生的大事,对此深有体会。我把自己积累的报志愿的经验,并结合浙江省的实际用在了我来北仑中学担任班主任的唯一一届毕业生,效果很好。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作为班主任因母亲病危错过了毕业合影
由于我任教的1998届的4班在高二结束时被分流,1997年我担任1998届1班(理科高三)和2000届(高一)5班的数学课。1998年秋季开始担任2000届5班(文科)、6班(理科)两个班的数学课。高一下学期接任5班班主任。在五个学期的五面循环红旗评比中,每个学期最多不超过五个星期没有获得“五面循环红旗”,在全校遥遥领先。当然,这应该归功于前任班主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1999年教师节我获得了“宁波市王宽城育才奖”。在2000年高考中,5、6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当年的小女生19年后都成了单位的中流砥柱
本届学生总体素质还是柴桥中学好,因为当时柴桥中学是省重点,北仑中学还是普通中学。5班有16人上第一批线,最后有17人被第一批录取。这可以算是一个奇迹吧。其中,俞淡幸同学以1分之差未进第一批。但是,被浙江师范大学政治系录取(第一批)。而另一个文科平行班13人上第一批线,只有9人被第一批录取。
根据多年报志愿的经验,我先是在班级进行总体指导,花了一节课的时间讲了报志愿的指导意见。然后再个别指导,对每个学生初步提交的志愿,我都提出了令学生信服的修改意见。他们(部分)最后进入了以下大学:浙江大学(赵忱倩、胡海平)、四川大学(史姬娜)、吉林大学(吴小湖)、上海财经大学(徐章)、西南政法大学(姜雪)、西南财经大学(徐碧霞、贺晓琼)、东北财经大学(谢静静)、浙江师范大学(俞淡幸、虞艳丽)、昆明理工大学(乐晓峰)、长春税务学院(今吉林财经大学,王小燕)、四川师范大学(丁九阳)、长春师范大学(项燕芬)、宁波大学(贺唯萍、阮宏波等)、浙江财经大学(柯涛涛)、浙江工商大学(周丽娜、?)、西北轻工学院(今陕西科技大学,吴玉涵)、温州医科大学大学(张雪峰)、无锡轻工学院(今无锡轻工大学,邬聚梁)等等。由于时间久远,其他同学录取院校记不准了。
三十周年校庆师生重逢
22年前,人们的观念远没有现在这么开放,宁波学生报志愿大都限制在长三角地区。从以上录取院校的档次和地理位置分布来看,仅次于和不输给现在的强基班。况且,当时高校还没有大规模扩招。也有一个例外,当时林同学与柯涛涛、周丽娜三个人都报了浙江财经大学(当时还不是第一批),我了解了另一个班报浙江财经大学的情况,并根据招生计划和当前形势,认为浙江财经大学会竞争激烈。于是,我动员了两位分数较低的周丽娜和林同学改为浙江工商大学,周丽娜接受了我的建议,而林同学死活不改。最后,周丽娜被浙江工商大学录取,而林同学却本科落榜,被一所专科学校——南京经济动力学院录取,实在可惜。
报志愿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心结。1978年7月,我参加了恢复高考的第二次全国统一高考。被称为78届。第一次高考是1977年,是各省自行命题,1982年1月入学。被称为77届。我是一所公社(乡镇)中学应届毕业生,那时中学不分初中高中,学制是四年。我的高考成绩并不是很高308分,吉林省本科录取线300分。实际上有298分被本科录取的。我接到填报志愿的通知和资料是一天中午,我一个人在家,手里拿着煮熟的玉米,一边吃玉米一边填志愿。资料就是一份志愿表和印在一张好像是《吉林日报》上的招生计划,有学校名称、学制、招生人数等信息。当时录取院校分三挡,本科、专科(二或三年制)、中专(二年制,个别也有三年制),我当时刚过16岁生日,就连本科、专科都不懂,也没有任何人帮我、给我参考意见。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走出农村吃“红本”(就是变成城镇户口吃供应粮,供应粮又分红本蓝本两种)。应届毕业生只能填专科或以上院校。于是,我在仅仅能填的八个志愿中,前七个都填报的是两年制的(专科),最后一个有些不甘心填了一个较低的四年制(本科,虽然不懂专科和本科的区别,但是,四年制总比二年制的院校好),还好被本科院校录取了。
(下期预告:《(22)智报志愿(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