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雁塔是旅游景点吗(陕西旅游西安篇)(1)

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大慈恩寺内,寺庙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是中国佛教唯识宗(又称法相宗、慈恩宗)的祖庭,唐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迄今已历1350余年。

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为李唐皇室敕令修建。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创建慈恩寺。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法相宗。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佛教界的重视。

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为报答生母文德皇后的慈恩,奏请太宗敕建佛寺,赐名“慈恩寺”。寺建成之初,迎请高僧玄奘担任上座法师,玄奘于此创立了大乘佛教慈恩宗,此寺就成了中国大乘佛教的圣地。显庆元年(656年),唐高宗御书《大慈恩寺碑记》,从此寺名称为“大慈恩寺”。由于高僧玄奘主持该寺,故此寺地位、名声大大提高。加之寺内多植名贵花草,如牡丹、芍药等,因而常有不少王公贵族到寺院进香赏花,甚是热闹。唐末战乱时,寺院损毁。今天的大慈恩寺是当时寺院的西园,为明末清初所重建。

大慈恩寺大雁塔,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初,被评为首批全国4A级旅游景区。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高64米,塔身枋、斗拱、栏额均为青砖仿木结构。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而建造的一座五层砖塔。

大雁塔最初是实心的,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由玄奘法师亲自主持修建。而后经历代改建、修缮,逐渐由原西域砖面土心逐渐演变成具有中原建筑特点的砖仿木结构,成为可登临的楼阁式塔。这一过程生动地体现了古印度佛教建筑艺术传入中国并逐渐的中国化的过程。大雁塔是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标志之一。其所存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进一步佐证了大雁塔与丝绸之路佛教传播的历史。

大雁塔北广场占地100余亩,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整个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广场南端设置“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景观。

雁塔西苑位于北广场西侧,突出园林特色,修整森林树木,铺设石板布道,置放民俗风情浓郁的雕塑小品,整体景观与大雁塔北广场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整个西苑突出了公益性和地域文化色彩,以陕西民俗文化为主题,用活灵活现的雕塑艺术形象集中展示陕西关中、渭北高原、陕南、陕北等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风情,如:皮影、剪纸、泥塑、陕西八大怪、农村嫁娶、吹糖人、踩高跷、老城趣事及白鹿原系列等,颇有韵味。

大雁塔南广场建在大慈恩寺南,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是玄奘站立雕像,周围有园林绿地、花岗岩铺地和水面过桥等设施,是拍摄大雁塔的绝佳之地。

大唐不夜城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大雁塔脚下,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 , 2020年7月,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入选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