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以"起"字为名的另一将领,曾率五万魏军大败五十万秦军

说到春秋时期的战国名将,后人的脑海中总会联想到李牧,廉颇以及白起等人。其中又因白起在长平一役,有过坑杀四十万赵军的一幕出现,所以他又被人们称为杀神。但后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在白起之前,还有一位以起字为名的将领。单就战绩而言,这位曾率领五万魏军大败五十万秦军。这个人就是兵家的亚圣,也是魏武卒的创立者,吴起。

春秋战国各时期名将(春秋战国以34)(1)

吴起一生的成就颇高,在政治方面他不输于商鞅。其次吴起曾帮助魏国,训练出了名扬天下的魏武卒,并著书立传,与孙武并列为兵家的圣人。其所著的书就是《吴子兵法》。在军事方面,吴起也不弱于白起等人。其一生经历大小战役七十六场,其中六十四场大胜,十二场战平。

吴起一生最经典的一场战役就是阴晋之战。当时的吴起作为主帅,统领着五万魏军,大败五十万秦军。吴起正是凭借着这一战在战国将领中封神。在春秋初期,秦魏两国的边界上,有一片肥沃的土地。这片土地接连关中平原,搯河东地区的咽喉要道,它就是河西地区。

春秋战国各时期名将(春秋战国以34)(2)

在三家分晋以后,魏国和赵国以及韩国,有着结盟的关系。所以魏国只能向河西地区扩张。而秦国要想东进中原与六国争霸,也同样必须夺得河西地区。所以围绕着这片土地的争夺,秦魏两国的战争必可避免的爆发了。

公元前409年,吴起初到魏国,就被魏文侯任命为主帅,率军攻秦。吴起所率领的魏军,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先后夺下了,临晋,元里,洛阴,郃阳等五座城池。魏国大军长驱直入,兵锋直至郑。{《史记》有记载,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春秋战国各时期名将(春秋战国以34)(3)

自此开始魏国完全占领了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河西郡,而吴起就是此地的第一任郡守。迫于无奈的秦国大军,只得退守洛水,以防御工事和魏军对峙,这时的秦军其实已经处于战局的劣势。

对于劣势,秦军自然心有不甘。随后的秦军也曾组织过几次反扑,但都被吴起逐一击退。掌管河西郡期间,吴起一边防备着秦国与韩国,一边帮助着魏国推行军事变革。随之闻名天下的魏武卒,就此出现在战国的大地上。

春秋战国各时期名将(春秋战国以34)(4)

吴起所训练的魏武卒,装备精良,所有士兵需要穿戴盔甲,手执长戟,腰悬铁剑。吴起要求魏武卒在背负强弩和50支箭支以及携带三天口粮的同时,还要善于奔跑。{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三年的时间过去了,吴起训练的魏武卒大成。当时秦国的惠公知道不能再拖下去了。如果等到魏国彻底掌控河西之地以后,秦国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倾全国之力,集结五十万秦军,向河西之地,吴起所在的阴晋城发起了进攻。

春秋战国各时期名将(春秋战国以34)(5)

这一战秦惠公,可谓是赌上了国运。漫无边际的秦军出现在阴晋城外时,战事一触即发。可在城中的吴起,却并不担心。因为在阴晋城内有他数年修缮的牢固工事。更有他精心训练的魏武卒。当时的魏武侯担心吴起托大,便又派出了500辆战车和3000骑兵支援吴起。

第二日的清晨,吴起率领着装备精良的魏武卒,主动向秦军发起了进攻。当时的秦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大多还是装备简陋的农民。就这样秦军被吴起率领着魏武卒反复冲杀,最终被杀寒了胆的秦军,大败溃逃。

春秋战国各时期名将(春秋战国以34)(6)

战败回国的秦惠公郁郁寡欢,于两年后病逝。秦惠公死后,由他年仅两岁的儿子继位。这个幼童就是秦出公。再两年以后,秦国发生政变,四岁的秦出公,被杀,秦献公成为了秦国新的君主。这位也就是秦孝公的老爹,又被他称之为公父。

春秋战国各时期名将(春秋战国以34)(7)

在秦国大败,君主轮番交替的时候,不知为何魏武侯却并没有坚持西征。不然秦国真的很可能会被灭亡。但历史就是历史,永远没有如果。后世之人之所以不推崇吴起,却是因为他的私德有着污点。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了解一下吴起为夺将,杀妻的故事。

参考资料:《史记》《荀子议兵篇》

{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内容无关,侵权删除}

撰稿者:月光下的怀草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