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资料(赵州国保之赵州桥)(1)

文物是凝固的历史。赵县现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这些古老遗存,彰显了赵县历史文化的厚重,处处呈现着赵州先民的聪明才智。

享有“天下第一桥”美誉的赵州桥坐落在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大业年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净跨37m, 宽9m,拱矢高度7.24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是首屈一指,据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赵州桥曾在风雨中默默无闻地沉寂了上千年,直到有一天,它迎来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梁思成,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教育学家、古建筑文物保护、研究和建筑史学家。他曾考察了全国190个县的2738处古建筑,赵州桥就是其中的发现之一。在他的两部书稿《中国建筑史》和《中国雕塑史》中,赵州桥因为运用石料的特例,被收入书中。

在1938年一月号和三月号的《笔尖》杂志上,梁思成关于赵州桥的论文分两次刊出,这也使得赵州桥第一次走进了西方人的视野。英国科学家、汉学家李约瑟曾称梁思成为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宗师,他说:“在西方,圆弧拱桥都被看作是伟大的杰作,而中国的杰出工匠李春,约在公元610年修筑了可与之辉映,甚至技艺更加超群的拱桥。”并把梁思成关于赵州桥的文章收录到自己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本《中国科学技术史》,列举了26项从1世纪到18世纪先后由中国传到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科学技术成果,其中的第十八项就是弧形拱桥。正是这部轰动了西方汉学界的著作,把赵州桥真正推上了世界舞台。

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的茅以升,他一生都在关注着赵州桥,并对赵州桥的修缮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1980年6月8日考察赵州桥时为其题词:“历尽沧桑一千三百年余载,李春的安济桥依然为中华民族文化大放光芒。”

1962年3月4日,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散文,称赞赵州桥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石拱桥。1982年这篇文章被选入小学三年级、中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并沿用至今。正是因为语文教科书中收录的这篇文章,让赵州桥成为了一座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桥,成为了几代中国人一生中认识的第一座桥。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赵州桥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桥梁史建筑中的瑰宝”……每个受过义务教育的中国人,大概都会记得年少时课堂上的朗朗读书声。循着这样的读书声,许多人慕名来到这里,只为一睹赵州桥的芳容。

来源:赵县融媒体中心

剪辑:刘少坤 李佳

编辑:周翠微 马朋丽

监制:徐哲普 赵向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