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轮机工程专业情况(武汉理工大学一流建设专业介绍)(1)

编者按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意识、质量文化和质量革命的改革发展同步伐,牢固树立本科教育中心地位,厚植卓越教育理念,立足行业特色和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一流本科教育“五大计划·八大行动”,积淀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实力雄厚、成效突出、社会认可度高的本科专业。本专栏将聚焦一流本科教育,宣传推介一流专业建设成效,敬请关注。

轮机工程专业

作为目前教育部唯一具有航海类专业的直属高校、我国首批进入国际海事组织(IMO)航海教育名单的院校,我校轮机工程专业始于1946年国立海事职业学校轮机科,2002年轮机工程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专业发展历史悠久。专业立足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培养胜任轮机操纵与维护、监修与监造、检验与管理等岗位工作的高级工程人才。

专业建设举措

多元协同培育复合人才。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培养模式,建立了学术型、双师型、双语型“三型”师资队伍;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基础,发挥“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和“青年教学名师”作用,深化优质资源课程建设;以轮机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突破,推进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构建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体系。

学科支撑提升创新能力。依托船舶与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交通运输工程湖北省特色优势学科,推进重大专项、基础及应用研究成果向教学转化,加强创新创业资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健全本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标志性成效

专业建设成果显著。历经70余年的发展积淀和近几年的不断开拓创新,轮机工程专业已经发展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试点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已建有轮机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船舶辅机》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安庆中船柴油机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了基于云服务和虚拟现实技术的2项省级虚拟实验平台,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2019年获评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多年来为航运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近3年,在校学生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创新赛事奖项20余项,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其中毕业生70%左右选择交通行业内就业,近40%就业于全球500强企业。

武汉理工大学轮机工程专业情况(武汉理工大学一流建设专业介绍)(2)

工商管理专业

工商管理专业源于1965年学校设立的工业经济专业,办学历史悠久,1996年获MBA授予权,2005年获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获评省级重点学科,2009年获批省级品牌专业;专业立足学科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理工经管深度融合,凸显建材、交通、汽车行业特色,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熟悉中国情境并拥有国际视野,具备企业生产运作、战略与投资、创新创业能力的经营管理类卓越人才。

专业发展举措

凝练内涵,优化五维立体育人培养模式。依据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环境变化,重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优化升级“素养、知识、能力、创新创业、国际化”五维立体育人模式。

产教协同,构建依托三大行业教学资源。瞄准三大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工商管理创新工作坊、企业-高校创业基地、教师企业实践-学生企业实习双基地等教学资源与条件平台。

科教融合,丰富国际双向办学教学内容。依托工商管理专业在研国家基金等科研项目科教深度融合,与欧洲科学院院士许立达、加拿大工程院院士WitoldPedrycz等国际知名学者,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等著名高校深度合作,开设系列国际化课程,国际双向开放办学。

资源集成,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专创深度融合,探讨“专职教师 兼职教师 实践导师”三位一体双创教育师资团队培养新机制,基于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构建“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园-孵化器-加速器”四级链接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开展“企业导师 创业项目移植 学生参与”的一对一教学改革探索。

专业发展成效

取得了高质量的教学成效。建成全国首个成建制全英文留学生MBA班、首个全英文企业管理留学生博士班;近3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团队1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教学改革项目8项;16门课程申请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立项,慕课、翻转课堂、第二课堂等授课方式广泛普及,深受学生好评。

培养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近3年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各类比赛获国家金奖9项、国家银奖22项、省级金奖60项;共计40人保送或考取国内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19名毕业生被加州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海外知名院校录取;留学生班共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输送人才50余人;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已成为用人单位竞相聘用的卓越管理人才。

武汉理工大学轮机工程专业情况(武汉理工大学一流建设专业介绍)(3)

软件工程专业

应国家软件产业需求,2002年,软件工程专业申报获批。软件工程专业属于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专业,拥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旨在培养适应学科进步及产业需要,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基础、宽广的知识领域、适应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实干精神强、可持续竞争力的国际化软件工程卓越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

专业特色

强基础、重实践,融合创新显特色。依托计算机湖北省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华为ICT创新人才中心、中软国际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等,建立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卓越人才培养生态环境。同时依托国家数字传播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面向文化产业开设软件工程数字传播工程试点班,结合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科研成果,培养数字传播行业领军人才。

国际化教育教学。与昆士兰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共建本硕一体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开设软件工程国际班,服务我国“一带一路”建设。

专业发展举措

建立“校企协同、行业协同、科教协同、学科交叉”的三协同一交叉协同育人机制。依托交通物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数字出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学研究基地,加强与华为、中软国际、科大讯飞等国内外行业优秀企业的深度合作,推进开放式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在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和试点班进行实践,突出工程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交叉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建立多层开放教学体系。突破传统课程体系限制,以计算思维与算法设计、计算机系统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贯通教学改革,构建面向复杂工程问题求解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多层开放教学体系。激励和引导教师对科研成果进行精心挑选与设计,实现教学内容、课程教材、课程资源的快速迭代优化。

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从知名企业聘请兼职教师,鼓励青年教师海外进修及企业实践,同时聘请海外讲座教授加入教学团队,为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可持续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专业发展成效

教研质量明显提升。近3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1门,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2门;教师出版教材10本;获批教研项目44项,其中省级12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1项。

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学生科技创新国家级以上获奖126余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45项;本科生就业率98%以上,毕业生去向多为行业知名企业,涌现出一批如武汉斗鱼CEO张文明、湖北春晖科技CEO杨锐等杰出校友;学生积极参与公益实践活动,“蛋蛋在行动”志愿服务队培养志愿者430名,志愿服务时间近万小时。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 监制:教务处 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