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亦称为志贺菌病,是由志贺菌(也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志贺菌经消化道感染人体后,引起结肠黏膜的炎症和溃疡,释放毒素入血后可以引起全身症状。

菌痢全年都有发生,夏秋多见。儿童和青壮年是高发人群,学校、托幼机构和工地等集体用餐场所,容易引起暴发疫情。

细菌性痢疾怎么引起的(预防细菌性痢疾)(1)

细菌性痢疾的传播

细菌性痢疾怎么引起的(预防细菌性痢疾)(2)

细菌性痢疾的急、慢性病人及带菌者为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进行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

直接接触: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手、食品、水源等,当人们有不卫生的生活习惯时, 如饭前便后不洗手、食用未加工完全的污染食物、生吃食物和喝生水等,有被感染的危险。

间接接触:通过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污染食物,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

细菌性痢疾怎么引起的(预防细菌性痢疾)(3)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症状

菌痢潜伏期一般为1-4天,短者数小时,长者可达7天。根据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可以分为:

普通型(典型):起病急,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之后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稀水样便或黏液脓血便,多数可在1-2周后自行恢复。

轻型(非典型):全身毒血症状轻微,仅出现低热或无发热,腹泻每天10次以内,1周后可自愈。

重型: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患者,急起发热,腹泻每天30次以上,为稀水脓血便,偶尔排出片状假膜,甚至大便失禁,腹痛、里急后重明显。

中毒性菌痢:以2-7岁儿童为多见,成人偶有发生。起病急骤,突起畏寒、高热,病势凶险,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可有嗜睡、昏迷及抽搐,迅速发生循环和呼吸衰竭。

细菌性痢疾怎么引起的(预防细菌性痢疾)(4)

细菌性痢疾的治疗与效果
  1. 大多数菌痢经有效的抗菌素治疗后1周可以恢复。
  2. 急性菌痢经有效的抗菌素治疗后,一般都可痊愈,少数菌痢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2个月以上可转为慢性菌痢。
  3. 中毒性菌痢一般给与对症治疗,但如果治疗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4. 出现腹泻症状切不可自行乱用抗菌素药物,以免产生耐药,影响疗效。

细菌性痢疾怎么引起的(预防细菌性痢疾)(5)

积极预防细菌性痢疾
  1. 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关键是把住“病从口入”这道关。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食物加工过程中应注意手卫生,生熟要分开,不喝生水、不食用腐烂不洁食物。
  3. 注意环境卫生,餐具及时洗净,有条件的可以定期消毒。保持厨房干净卫生,垃圾做到日产日清,防止苍蝇、蟑螂和其他动物污染食品。
  4. 一旦发生肠道传染病症状应及时就医;家庭或社区多名成员同时出现症状,应在去医院的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细菌性痢疾怎么引起的(预防细菌性痢疾)(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