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题名一作《别东鲁诸公》,是天宝四载(745)诗人将离开东鲁南下吴越时所作。游仙,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做岸精神的另一重要表现。诗人向往神仙境界,正是他对现实政治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以后,思想上从庸俗的功名富贵中得到解放的具体表现,是诗人精神的曲折反映。全诗共分三段。

李白为什么被评为诗仙(李白笔下的神仙境界是理想升华)(1)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李白为什么被评为诗仙(李白笔下的神仙境界是理想升华)(2)

“海客谈溉洲”“对此欲倒东南倾”为第一段,写入梦缘由。起以“瀛洲”“难求”陪衬出天姥。瀛洲在海,关于它的说法近于虚枉,天姥在越,关于它的说法是可信的。接下以“横”、“拔”、“掩”等字句形象地勾勒天姥山之高峻雄伟,引出入梦。“烟涛微茫”、“云贫明灭”的气氛渲染为梦境出现作准备。“我欲因之梦昊越”“失向来之烟霞”为第二段,具体的写梦游之境。“我欲”承上转入梦游,“飞度”以下皆说梦中的经历,愈唱愈高,愈出愈奇。

李白为什么被评为诗仙(李白笔下的神仙境界是理想升华)(3)

“飞度镜湖月”是说飞腾;“身登青云梯”是说升天。“见海日”、“闻天鸡”、“熊咆龙吟”、“云青欲雨”、“水淡生烟”,写来雄奇壮丽,境界迷人。接下更出新境,直写神仙。“列缺”四句以“霹雳”、“崩摧”、“訇然”的惊天动地的音响写神仙境界出现时的不同凡响的场面。接下写神仙洞天之景,洞内“青冥浩茜”,“日月照耀“,“衣风马”,神仙纷纷而来下,写来光怪陆离,迷离悄况,逼真形象。

李白为什么被评为诗仙(李白笔下的神仙境界是理想升华)(4)

不写现实,纯写梦境,现实不着一笔,梦境写得逼真,这正以梦境之逼真反村现实之庭幻。梦境本虚幻,写来却逼真如实,以虚写实,化虚为实,正表现了诗人对神仙美境的热情向往,并反衬诗人对现实黑暗的憎恶。“失向”何收住梦境转到梦醒。“世间行乐亦如此”至结尾为第三段,写醒后的感慨,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态度。“世间”二句紧承梦境作醒后之抒发,梦得美丽,醒后凄凉,以咏叹句意将梦境与现实做对照,抒发其“万事东流水”的愤慨之情。

李白为什么被评为诗仙(李白笔下的神仙境界是理想升华)(5)

“别君”句轻点留别之意,反照题情。“且放”四句遥应梦境,放白鹿,访名山,不摧眉折腰以事权贵,才得开心颜哪!向往神仙是对现实愤慨的表现,是不得开心颜的愤激之情,是不摧眉折腰以事权贵的曲折表现。托言梦境,穷形极相,以尽神仙洞天之奇幻,至醒后又极怅惘,结以安能屈身以事权贵作收,与梦境作衬。现实是理想的基础。梦境本虚幻,但其中蕴藏着诗人的理想,故虚中有实。现实本冷酷,本不得意,却轻轻点过,以之与梦境对照,反衬梦境之美妙可爱。

李白为什么被评为诗仙(李白笔下的神仙境界是理想升华)(6)

诗人并没有沉醉于梦境的虚幻之中,梦境的美妙使他更加憎恶现实,更增强他追求理想的信心和决心。结尾他表示宁可出世也不折腰,宁访名山也不事权资,这是愤激话,也是心里话,是他在梦境(理想)与现实对照的情况下作出的重大选择,是他人生道路的决定性的抉择。在诗中,诗人表示了极为明确而坚定的态度,这是诗人思想上的反抗性的反映。诗人笔下的神仙境界是他的生活理想、政治理想的艺术升华,因此他的游仙诗本为现实反抗的产物,也就在这一点上,诗人的浪漫主义游仙诗歌才获得了较深刻的社会意义,也就在这一点上,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的实质。

李白为什么被评为诗仙(李白笔下的神仙境界是理想升华)(7)

全诗以极度的夸张与丰富的想象构成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全诗熔《诗》以及辞赋的语言特色为一炉而治之,构成语言豪放,形式自由的艺术特征。这两个艺术特点结合在全诗中,形成这首诗的雄浑豪放,气度奇伟的艺术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