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的这本书《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第一章讲完如何与不确定性共舞以后,第二章就直接开始讲第一性原理。

第二章一开始举例马斯克去俄罗斯买火箭的例子,以及人类更喜欢随大溜,知识可能成为人类认知的牢笼,知识应该是启迪智慧,而不是蒙蔽心智,无非就是想说惯性思维。

世界的本源和本质(看透世界的本质)(1)

人们习惯按照已经明确的或者别人做过的案例进行做事。这种通过类比来做事的后果是永远无法突破性的进展。

回到第一原理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对第一原理的定义,认知事物的第一基础。这一点没有问题,这就是第一原理。但是亚里士多德的原话有更多的关键词,比如限定了每个系统,将第一原理解释为命题和假设。

至于如何利用第一原理,作者建议从以下几个策略着手:1 重新开始。2 破坏后重建。3 蓝军战略。4 删繁就简。

我是在得到上阅读的这本书,可以随时看到很多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其中几个评论仍是感觉没有讲清楚第一原理是什么。

我在学习兰陵王的模型树的时候,感觉兰陵王对第一原理的解释,比《向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这本书讲的要透彻很多。在模型树学习方法中,其中一章是专门讲解第一原理的,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第一原理的重要性对人类的重要性,建立基础学科。

引用文中的观点,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文中的解释为中国的文化是重归纳思维,而西方文化是重演绎思维。

归纳思维是通过大量的例子总结模型的过程。我们脱口而出的成语,谚语,儒家经典《论语》,都是归纳思维的结果。并不是这种思维方法不好,这种思维让古代中国曾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这种归纳方法总结出来的模型具有极强的民族特性,特别容易传播,也是中华文明成为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

这种归纳方法的有个缺点是,没有办法诞生基础学科。基础学科可能不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基础学科的作用在于解释原理与根。基础学科的进步才能推动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没有基础学科的进步,技术在怎么努力也不能获得质的飞跃。这也是为什么《三体》中三体人要通过质子锁死地球人的基础学科。

世界的本源和本质(看透世界的本质)(2)

为什么第一原理加演绎推理能够诞生基础学科,而归纳总结不能?现实中的经验和案例是无限的,无法穷尽的,唇亡齿寒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一个道理。这种浅显的归纳容易记忆和流传,但是仍然没有找到那个根和理。

显然古老中国不喜欢这种刨根问底的思维方式,明明一句话或者一个成语就能讲清楚的事情非得要搞什么第一原理。社会与人文的事情可能一句话一个成语就能说清楚,但是对于自然科学事件并不能靠简单的一句话讲清楚。

我是学化工的,严格来说这不是一门科学,但是对于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动量传递以及反应描述都不是一句话一个成语能解释清楚的。这些现象的定量描述都要通过合理的模型简化与假设与推导才能得到正确的原理公式。所以第一原理加演绎推理能够诞生基础学科,而归纳总结不行。

对个人的意义

对个人的意义主要有三条,1、让人更容易看透事物本质。2、对个人来说第一原理在学习上的意义在于知识具有收敛性。3、对于个人行动的意义在于知识迁移和创造力。

事物的本质就是第一原理,看透事物本质的过程就是找到第一原理的过程。花一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透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查理芒格为什么不去赌博,因为他知道概率不会站在他这一边。股市里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是亏的,查理芒格和巴菲特却取得了巨大成就。因为他们看透股票的本质其实是公司价值的折算,只有在低于公司价值下的好公司的股票才值得购买。

世界的本源和本质(看透世界的本质)(3)

第一原理对于学习的意义在于知识具有收敛性。如果在学习过程总觉得有学不完的内容,那么你肯定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如果按照兰陵王的举例物理学百年收敛与统一历史举例的话,可能非物理专业看起来都有点头疼,包括我自己在内。举个我最近遇到的例子,最近一直在和厂家交流电渗析的问题。

在与厂家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给的技术方案中,二级电渗析的电压要比一级的要低,心中一阵疑惑,这是为什么呢?厂家给出的解释是,二级盐浓度高所以电压低。放在从前我可能就理解到这个层面,把他当做知识点记住就行了,盐浓度越高电压越低。但是知道第一原理的概念后,你就得继续追问,为什么盐浓度越高电压越低,这个知识点再上一层的逻辑是什么。

于是继续和厂家交流,厂家说盐浓度高膜电阻小。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盐浓度怎么会影响膜电阻?这又是个问题,继续追问,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才能找到第一原理。

离子浓度其实不会对膜电阻产生影响,因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改性制成的,也就是说膜电阻只与膜本身性质有关,离子浓度并不会影响到膜电阻。那么盐浓度越高膜电阻越低,这句话本身有问题。

其实是一个阴膜和一个阳膜组成一个膜对,他们之间的空间称为淡室或者浓室,只有淡室或者浓室里才有离子存在。在电渗析运行过程中,淡室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向与其相邻的浓室中迁移。在电场存在的情况下,阴离子与阳离子的宏观移动方向是固定的,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移动越快阻力越小,移动越慢阻力越大。

移动快慢与浓度之间是不是有关?这是必然的,离子浓度越高,离子移动进入膜孔道的几率越大,单位时间离子迁移量越多,宏观表现就是电流大、电阻小。

或许举这个例子有欠妥当,但是也是寻找第一原理的一次尝试。

第一原理对于个人的意义还在于知识的迁移与创造。随着智能时代的越来越近,未来两个重要的能力是创新能力与同理心。创新这个词很多企业都在提,创新大部分时候不是灵光乍现,创新有迹可循。

世界的本源和本质(看透世界的本质)(4)

教创新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TRIZ工具。既然能成为一套系统的工具,其中已经通过数量众多的专利文件进行了解决办法的收敛,并预测了发明的前进方向。比如大多数发明的前进方向是从硬连接发展到软连接再到无线连接。

解决特定问题的物理方法就能么几种,将这些方法迁移到自己的问题上,便有可能实现创新。其实创新的底层逻辑是第一原理的组合。掌握的第一原理越多越底层,便越有可能实现巨大创新。

最近看到一款音乐打击墙靶,结合了音乐节奏、墙靶、运动于一体,既能听音乐又能练习拳击。其实就是将音乐与拳击进行组合。个人觉得这是一款不错的产品。

对企业的意义

对企业的意义,正确决策,从真到真。企业不像个人,一个人犯错的成本很小,可能只关乎到个人提拔和薪资。企业的犯错成本那就关乎到企业的兴衰。

诺基亚流行的年代狠不得人手一部诺基亚,我当年大学出去打暑假工就是为了挣钱买一部诺基亚5300滑盖手机,当然后来梦想成真真的买了一部。

世界的本源和本质(看透世界的本质)(5)

那么当年的手机一哥为什么说垮就垮了呢?当其他手机公司在智能手机上发力的时候,诺基亚的决策层还抱着原有的功能机不撒手。当其他公司智能机开始在市场是发力的时候诺基亚才开始悔不当初,可是为时已晚。这就是大企业决策失误的代价。

一个企业的决策一定要抓住第一原理,只要第一原理没有错误,那么做出的决策也一定是对的。这就像做数学题,只要前面定理公式是对的,得出的结果就一定是对的。看似诺基亚没有抓住的是未来市场的变化,其实他没有抓住的人心。

一个企业要关注的不是未来十年什么东西会改变,而是要抓住未来十年什么东西不会变。人类对于选择性,速度,可靠性的追求是不变的。智能手机提供了了更多的应用,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可靠性,所以诺基亚的失败才会在智能机面前一触即溃。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哲学视角:绝对正确的知识起点。

亚里士多德:每个系统都存在第一原理,第一原理是最基本的命题和假设,它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物理学视角:从头算起。我记得我在学高斯计算软件的时候确实有一种轨道计算方法是“从头计算”,还记得这种算法占用计算资源比较大。后来使用aspen做模拟,进行循环计算时,也是每次都从头计算,保证只要起点没有错误得到的结果就是正确的。

如何寻找第一原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的顿悟不过是别人的基本功。其实作为普通人来说,我们一生所接触到的知识,基本上前人都已经总结好了,我们只是学习就要耗费一生的精力。想要有所发现和创造也只不过在某个学科某个领域能有一点点突破。屠呦呦不过是发现自然界已经存在的青蒿素就足以获得诺贝尔奖。

世界的本源和本质(看透世界的本质)(6)

我们要去学习物理只要找任何一本大学物理就能获取大部分的物理知识,而不需要你在从头开始实验、发现、总结。

知识的树状结构。如果能有一种结构构建知识的框架,那么树状结构是最合适的了。因为知识是收敛的,而所有的树枝、树叶最终都指向树干。知识是收敛的,每个表观上的知识点都可以收敛到更上一层的知识,最终收敛到知识的起点。比如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的底层知识是温度高反应分子越过能垒的几率越大,再上一层的知识是阿雷尼乌斯方程r=k0*exp(-Ea/RT)C^a,温度越高反应速率常数越大。

如何应用第一原理

花一秒钟看透世界本质的人,与花一辈子也看不透世界本质的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在工作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追问,不要满足于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这是古人留下的坏习惯。

利用第一原理进行决策。第一原理是绝对的真,不会出错。职场竞争和企业竞争的第一原理是生态位。生命的第一原理是客服熵增,生命以负熵为食。学习的第一原理是建立神经突触。

利用第一原理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建立在第一原理之上的知识框架更稳固。以中间知识点建立的知识框架好像空中楼阁,没有根基。找到第一原理的时候,就是重建知识框架的时候。这一点我还没有做到,所以知识提取效率太慢。

最近最大的感触是,记忆是思考的残留。靠死记硬背下来的知识转瞬即逝,因为没有转化成永久记忆。最近在与厂家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参数一遍遍的核算然后与厂家沟通反而记得更清楚。

以上知识框架来源于兰陵王的《模型树》课程中的第一原理,我只不过是结合自己的例子有重新复述了一遍。其实利用费曼学习法,把学过的东西再讲一遍。

,